【玻璃鞋的孩子|真正的愛,是學會放手而不是操心】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別替任何人操碎心,親人也不例外。」
raw-image


▉以父母的觀點為例


◎父母常常以為,操心就是愛◎

其實,真正的愛不是時時刻刻守在孩子身邊,
而是能在關鍵時刻,退後一步,
讓孩子面對屬於他自己的課題。


因為,你越是操心,越是沒有人會心疼你;
而你若能放手,反而讓孩子長出自己的力量。


愛從來不是「犧牲自己來拯救對方」。
當我們總想替別人把路走完,替別人擔下所有課題,
看似深情,卻其實讓彼此都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設立邊界,不是冷漠,而是一種智慧的愛。」



▉被養成玻璃鞋的孩子


小婉是一位國中生,剛轉進新的學校。


她的媽媽張女士,幾乎每天都擔憂她:
「同學會不會排擠她?」
「她的功課會不會落後?」
「萬一下課沒人陪她吃飯怎麼辦?」


張女士常常在小婉的書包裡偷偷放零食,
還會在晚上陪她把功課重寫一遍,
只怕她被老師責怪。


甚至在運動會時,她守在場邊,
盯著每個孩子的眼神,害怕有人會不友善。


小婉一開始覺得很窩心,
但慢慢地,她開始覺得沉重。


她告訴媽媽:「媽,我可以自己處理。」
但張女士仍然忍不住:「不行,你太單純了,我怕你受傷。」


直到有一天,小婉真的和同學發生了衝突。


媽媽想衝去學校找老師理論,
但女兒卻拉住她,哭著說:
「媽,如果妳一直替我擋住,我永遠都學不會怎麼自己處理。」


張女士怔住了。


她才明白,自己多年來的擔憂,
不是真的在幫女兒,
而是讓她困在「玻璃鞋」裡,
永遠不敢赤腳去感受世界。


◎這故事告訴我們◎
真正的愛,不是幫孩子走完路,
而是相信他有能力跌倒、再站起來。

raw-image



▉觀點一:操心,不等於愛


很多父母會把操心當成愛的證明,
以為自己想得越多,孩子就越安全。


但事實上,過度的保護會剝奪孩子的練習機會。


孩子如果沒有嘗試錯誤,他們就無法累積經驗;
如果沒有跌倒,他們也無法長出堅強。


父母的操心,只是把愛變成了一種壓力。


💡小提醒:「你越是操心,越沒有人心疼你。」



▉觀點二:邊界感,不是冷漠


「不去干涉」不是不愛,而是懂得分清楚:
什麼是孩子的課題,什麼才是父母的責任。


孩子的交友情況、課堂表現、甚至受挫後的眼淚,
都是他必須去經歷的成長過程。


父母可以提醒,但不能代替。


因為如果父母一再介入,
只是用自己的眼光取代孩子的體驗。


💡小提醒:「邊界感不是冷漠,而是愛的另一種成熟。」

raw-image



▉觀點三:錯誤,本來就是課程的一部分


一個總想替孩子排除困難的父母,
其實是在「延後」孩子的學習。


錯誤,才是最真實的老師。


孩子被欺負,他會學會如何保護自己;
孩子受傷,他會學會如何療癒;
孩子失敗,他會學會如何重新站起來。


父母若急著阻止這一切,只會讓孩子長不出韌性。


💡小提醒:「錯誤,不是失敗,而是孩子的課本。」



▉觀點四:信任,才是最深的愛


父母最該給的,
不是時時的保護,而是無條件的信任。


孩子若知道「不管怎樣,父母都會在背後支持」,
那麼他就算跌倒,也不會怕。


愛的本質,不是替孩子擋下所有風雨,
而是告訴他:「你能做到,我相信你。」


因為信任,比操心更能滋養一個靈魂。


💡小提醒:「信任,是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放手,是最深的守護


父母的愛,若一直停留在「操心」,
最終會成為孩子的枷鎖。


唯有學會放手,讓孩子完成他自己的課題,
父母與孩子都能真正自由。


因為愛,不是替他們走完一生;
而是陪他們走一段,然後把力量交還給他們。


「放手,不是失去,而是成全。」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奶茶小姐的沙龍
194會員
276內容數
個人部落格 歡迎來到奶茶的小天地~ 這裡將會分享|自我成長探索|心靈療癒方針顯化|手寫文字|正能量建立自信|書籍影視音樂|美食旅遊| 希望能幫助到任何時候感到無助的你,以及對熱愛生活的探索~一切都會慢慢的好起來的^^
奶茶小姐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25
我們常以為,只要在職場中盡心盡力,亮眼的成績就會換來穩定與肯定。但現實卻常常提醒我們,公司的制度與人情,從來不是以「心血」來衡量價值。真正能讓我們安心的,不是公司給予...
Thumbnail
2025/09/25
我們常以為,只要在職場中盡心盡力,亮眼的成績就會換來穩定與肯定。但現實卻常常提醒我們,公司的制度與人情,從來不是以「心血」來衡量價值。真正能讓我們安心的,不是公司給予...
Thumbnail
2025/09/24
學習與人相處,是一輩子的功課。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種孤單:人群明明就在眼前,笑聲也圍繞在耳邊, 但自己卻像隔著一道透明的牆,看不清也摸不著那份熱絡。這並不是你的錯,只是因為敏感的心, 會更容易察覺那些「缺席...
Thumbnail
2025/09/24
學習與人相處,是一輩子的功課。有時候,我們會陷入一種孤單:人群明明就在眼前,笑聲也圍繞在耳邊, 但自己卻像隔著一道透明的牆,看不清也摸不著那份熱絡。這並不是你的錯,只是因為敏感的心, 會更容易察覺那些「缺席...
Thumbnail
2025/09/23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更強。」逞強就像是把一件不合身的鎧甲硬套在自己身上,讓別人以為你刀槍不入,卻沒人知道鎧甲下的傷痕和沉重。其實,逞強從來不是力量, 而是一種害怕被看見的偽裝。真正的強大,不...
Thumbnail
2025/09/23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更強。」逞強就像是把一件不合身的鎧甲硬套在自己身上,讓別人以為你刀槍不入,卻沒人知道鎧甲下的傷痕和沉重。其實,逞強從來不是力量, 而是一種害怕被看見的偽裝。真正的強大,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現今社會中,愧疚式教養成為許多家庭潛在的教育問題。父母常以自己的辛勞和犧牲對孩子施加無形的心理壓力,讓孩子感受到愧疚和虧欠。本文將淺談這類教養方式如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以及父母在教養過程中應如何調整心態,避免讓下一代背負過多的情感負擔。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我們的成長過程中,有多少次跟「我們的情緒」交手呢?答案是成千上萬次。 每一次在面對「不佳的情緒」時,我們都可以全身而退嗎?可以不讓不佳的情緒,影響我們的生活嗎? 尤其是當了父母的人,肯定這輩子都和孩子的情緒互相牽絆,要如何和我們的孩子好好相處,就是這一生重要的課題。 我從這本書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孩子的行為舉止常常反映出家庭教育的成果,而家長往往因為太過堅持某種信念,或者過度干涉孩子的行為,反而可能會造成反效果。文章探討了家長教育中的困境和需要放手的重要性。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讓孩子為自己負責,父母提供無條件的愛與支持。父母應該引導而非控制,常徵詢孩子的意見,讓他們參與決策。父母只管陳述事實,決定讓孩子自己下,信任孩子能發揮自己的能力,讓孩子活出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當孩子抓狂,自己又很忙或是很累,往往容易理智斷線,然後就變成親子衝突,其實爸爸媽媽們可以這樣做…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在面對孩子情緒激烈時,保持冷靜、接納孩子的情緒,並等待他們逐漸冷靜下來。此外,在教育孩子時,以自我覺察為出發點,學習如何適當地表達情緒、接納負面情緒。父母做出的選擇和決定與對孩子的愛並無關,愛是一直存在的。通過自我覺察,學習接納和等待孩子的情緒,才能成為更好的父母。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