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五上高二學生的數學家教課,中堂休息時,學生突然問我:「老師,我大學應該念什麼?」
高二確實是該思考未來之路的階段,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選擇了組別,一年半後就要考學測、開始填志願,心裡多少會有點著急。
「你有什麼想法嗎?」「我阿嬤說念會計系不錯,她有個朋友自己開事務所、賺很多錢,就鼓勵我去念這個。」
這真是問對人了,我自己就是會計系出身,知道會計系在唸什麼、未來出路如何,也知道大學同學至今仍留在會計界的有多辛苦,所以把如實的狀況跟他說,「我很佩服阿嬤的朋友,但那樣的人是絕對少數,有點倖存者偏誤。」
理組>文組
最近看了很紅的yt頻道哈哈台去採訪建中生,學生提到建中一個年級25班,只有3個班是文組,其他都是理組,這個理組勝過文組的現象在男校是如此,女校也不遑多讓。台灣是高科技業領頭,以就業起薪來說,頂大文組畢業生大該落在32~45k,可是中間學校的理組生卻能在頭幾年就年薪破百。雖然說行行出狀元,但世界上並沒有那麼多個「狀元」,大部分的人終究是普通人,所以有許多高中生為了讓自己擠進高科技的產業,即使數理不好,還是硬著頭皮待在理組、選了理工科系。
這是一個以「賺多少錢」為導向的思考方式。
可是一個人的人生,只是為了賺錢嗎?
我帶過的許多學生(尤其是男生)都對台積電有很高的崇拜,念電機系、進入台積電,對他們來說彷彿就是成功的人生。我自己認識的朋友當中,也有許多人在這座「護國神山」裡效勞,身邊甚至有長輩建議我應該跟工程師交往,因為他們工作環境單純、能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
可是卻鮮少有人去問,這群人過著怎樣的生活?
在高科技業工作是壓力很大的,長時間高壓、勞心也勞力,要面對外派的不確定性、竹科的高房價高物價,輪三班、高工時......,過了幾年身體壞了,還要面對中年失業。我認識一位在竹科工作的朋友,即使不用輪班,但每天工作6天,一天至少10個小時,他說他每天坐在電腦前都在問自己:「我真的要過這樣的生活嗎?」而每個月按時匯入的薪水,其實已經無法帶給他快樂。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基本上都想「離苦得樂」,也就是遠離痛苦、得到快樂,很多人以為要快樂就需要很多很多錢,但事實不是這樣,快樂可以不費金錢,只要知足。
「賺足夠的錢,剩下的時間去做你喜歡的事」我覺得這才是成功的人生,是「足夠」的錢,而非「很多」錢。
去探索屬於自己的天賦
回到和學生談話的那十五分鐘,我問他的問題是:「你的天賦是什麼?」
所謂的天賦,就是你能夠很輕鬆就做得比別人好的事。比爾蓋茲對軟體特別有天賦,但他親口承認自己花了許多年才知道自己的管理方法是錯,熱愛運動的男友也曾開玩笑跟我說,他自己再怎麼練習也跑不過非洲人,因為有些人生來就是來跑步的。
我很喜歡創作:寫文章、畫畫都令我樂此不疲,即使是半路出家來當老師,我也只花了一個禮拜就上台授課(一般人可能需要一個月),我站在台上完全不會緊張,反而很享受和學生互動的過程。可是要我待在實驗室做實驗、每天都做一樣的會計報表,對我來說就是無聊得要命的事。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天賦,只是有些人找到了,有些人還沒有。」
「那我可能還沒有找到吧。」學生有些失落地說。
「那就去找啊!去參加社團、活動、跟人接觸,什麼都去試試看,一定會找到的。」
關於選科系這件事,希望高中生們能去探索自己的天賦是什麼,後面再來思考這份天賦能不能為你賺進新台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