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新學期的開學日,大家過得好嗎?
其實雲林縣因為10月份即將舉辦全運會,已經在8/24提早開學一週了,最近看到許多「缺教師」的新聞,想來談談這個現象。
缺老師,真的嗎?
我在新聞底下看到各式各樣的留言,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台灣會缺學生,但絕對不會缺老師。」我在想,這個人或許已經脫離教育現場多年,久到他已經看不清現況的真相。雖然我不是學校老師,但卻時常耳聞學生跟我說學校找不到老師,尤其以數理最為嚴重,學校找不到老師,只好請補教界支援的狀況也所在多有,甚至有台中補習班的老師要搭火車到斗六學校上課的例子。這位補教老師當然不願意如此舟車勞頓,但迫於補習班老闆的施壓,只好勉強接受。
而新老師進入學校後,面對的是人力嚴重不足的教學環境,所以不得不身兼多職,教理化的也要教地科、除了教學還要身兼社團老師、剛教書第一年就要扛起班導的重責......。
為什麼缺老師?
缺老師的原因又多又複雜,今天主要想聊聊現在教師面對的困境:愛的教育。
把愛的教育說是困境有點奇怪,讓孩子在有愛的環境下成長應該是很美好的啊,但任何事都是過猶不及。老師的角色不只限於把課本上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重要的是約束孩子們、協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可是現在只要口氣一差、老師帶一點情緒,甚至什麼都沒做,都可能被學生投訴。這個投訴老師的系統原本立意良善,是為了杜絕過度管教的師長,可是在許多地方卻被學生濫用,變成學生威脅老師的管道。
所以老師們為了自保,對於學生的不當行為選擇視而不見,學生在上課時滑手機,只要他不影響上課秩序,就不管他;青少年吸菸,只要他躲在角落偷偷抽,就當作沒看到;遲到、不交功課,這些都是小事,根本不痛不癢、不值得一提。
待在補教界的我,也對於現在的社會氛圍變化很有感觸。十年前的家長對孩子很要求,幾乎不會為了玩樂而請假,但現在的家長卻很願意為孩子請「玩樂假」,他們會對老師說「不要給孩子太大的壓力」,卻同時要求孩子成績進步,這些人誤解了愛的教育的真諦,過度縱容孩子並不是在愛他。
溫和且堅定地正向教養
有一本很棒的教養書叫做溫和且堅定的正向教養,台灣的教育要走到那個理想的境界,當然還有很多路要走,這需要學校、老師、家長三方的配合,做一個理性且配合的家長,即使工作忙碌,也請多多關心孩子,因為那是「你的孩子」,家長的責任絕對比老師深重。
對老師來說,要貫徹溫柔與堅定的教養很不容易,我面對少少的人數就已經覺得很費心神,難以想像學校老師要面對的是好幾倍的重擔。社會不能只依賴老師的熱誠,而是應該好好支持這些用心的老師。
當然,還是有很多可愛的學生帶來滿滿的能量,只要看到孩子的進步或是閃閃發亮的眼睛,就覺得自己做的事很有意義。
「老師,我這次考試進步了!」
「我寫的作文被貼在中廊喔!」
「我發現數學變得好簡單!」
「老師,你之後要繼續教我們喔~」
我相信溫柔的人會與溫柔的人相遇,希望大家能善待每一位用心的老師,這也是在善待你的孩子。
預祝老師們教師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