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優雅又有尊嚴地老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AI生成圖

AI生成圖

文/喬正一

母親因為失智,讓我突然意識到一件非常嚴肅的事:我必須正視失智症。母親年老後生了病,至少還有我在身旁照顧她、守護她。若有一天我也老了、也得了失智症,那時候,會有誰來照顧我呢?又有誰能拍胸脯保證,當自己年老、甚至失智時,孩子一定會回頭善待自己?比起沒有子女的人,最淒涼的晚年恐怕就是俗話說的「久病床前無孝子」吧。

三十多年前,我曾在《聯合報》的副刊讀到一篇專欄,介紹了一本1991年出版的書《優雅的老去》。書中收錄了美國精神醫學博士斯諾登(David Snowdon)自1986年起展開的一項長期研究計畫——「修女研究」(Nun Study)。

這群住在美國明尼蘇達州的修女自願參加計畫,配合研究訪談,甚至在過世後捐出自己的大腦,供醫師進行解剖分析。正因為如此,這項研究成為失智症領域極其珍貴的資料。

研究顯示,傳統精神醫學認為,失智症患者病情越重,認知功能就會越差,這似乎沒有錯。但斯諾登博士發現,這樣的看法仍忽略了幾個關鍵因素:環境、心情與生活習慣。

修女們過著規律、井然有序的修道生活。博士認為,這樣一成不變的日常,使得即便罹患失智的修女,仍能熟練地應付日常事務,甚至更得心應手。每天的靈修、祈禱、默想,可能讓她們的心智更容易安定,因此從外表看不出失智的行為。

相較之下,博士發現大都市的人們生活緊張、壓力巨大,不容易有長期靜修的機會,於是長期累積的負面情緒與不愉快經驗,可能反過來加速大腦退化,導致晚年失能與失控。

研究中還有一個耐人尋味的發現:678位參與研究的修女中,有93位從年輕時就展現優秀的文學素養,文章寫得生動流暢。這93位修女到了晚年,認知功能都維持得很好,沒有失智跡象。

博士也提到一位高齡104歲的馬提亞修女,生前完全沒有失智症狀,死後大腦解剖卻顯示,她早就有中度阿茲海默症。

另一位100歲的蘿絲修女,生前頭腦清楚,死後大腦也毫無失智或中風的病理變化。這證明失智並不是老年的必然生理歷程。

更令人驚訝的是,68位修女生前確診中重度失智,死後大腦解剖顯示也確實如此,但其中有五分之一在生前完全看不出異常。

博士最後總結,這些修女因為長期過著規律、清心寡慾的生活,熱衷於服務窮人、當家教、做公益、奉獻服務、積德行善,讓她們活在當下,心態陽光,不被負面情緒吞沒。也因如此,她們不但健康長壽,也沒有被失智症困擾。

博士認為,修女們的冥想和祈禱是另一個重要因素。雖然這和佛教的正念、禪修不盡相同,但卻異曲同工,帶來的好處極其相似,可讓大腦保持清明穩定。

這篇專欄給了我極大的鼓舞。我想,沒有人不怕得失智症吧?種什麼因,就得什麼果。想在老年避免失智,就得及早培養健康的生活習慣。我也因此提早開始替自己準備,盡量種下避開失智的善業因緣。

很多人說,不動腦會得失智。我不是醫師,可我並不認同。因為我看過太多活生生的例子,大學教授、法官、醫師、甚至精神科醫師都有失智的案例,他們難道不動腦嗎?顯然不是。

我觀察或實際接觸到的失智個案,許多失智症患者在確診前,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徵:情緒障礙或精神疾病,像憂鬱症、躁鬱症。他們不是不動腦,反而是想太多、鑽牛角尖,情緒長期無法疏解,壓力累積,終於在年老時爆發,來討債。

斯諾登博士說,負面情緒與壓力會讓大腦退化,我的觀察和這個研究不謀而合。

我聽過很多長輩在人生最後活得優雅。北投行天宮一位收驚的阿婆曾說,她親眼見一位九十多歲的長者安詳離世,因為他一生行善積德,所以有福報得善終。

也有一位高齡女士,身體健康,雖然子女不與她同住,她依然把自己打理得很好。有一天,她坐在梳妝台前畫眉毛,就這樣靜靜離世,面容安詳。

還有好友的舅舅,九十多歲,身體硬朗,每天清晨例行去公園運動。某天回家吃完午餐之後,便在午睡中安詳辭世。

我在台北榮總當志工時,也見過許多百歲人瑞,雖然有慢性病,但都能自己走路、生活自理,生活品質極佳。我總是默默許願,希望母親也能如此,擁有優雅又有尊嚴的晚年。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我也親眼看過許多八九十歲的志工,活力充沛、頭腦清楚,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二十歲。他們不但不需要被照顧,還能服務別人。這樣的人生,又豈是金錢能換來的福報?

我們拚命工作打拼,無非是為了生存。但若為了權勢利益,機關算盡,勾心鬥角,最後才發現全是空笑夢一場;即使賺得全世界,卻失去了身心的健康,這到底算是人生的勝利組,還是失敗組?

已故立委黃義交曾用LINE傳給朋友一句話:「很多人在人前顯貴,人後受罪,無需羨慕。」許多人猜測他可能有憂鬱症,這句話或許已道盡他心靈的千瘡百孔。即便他曾擁有令人艷羨的權勢與榮耀,人生依舊無常。潮起潮落,富貴盡頭往往是苦難的開始。他最終仍無法坦然面對,而選擇離開人世。

華人社會傳統的「五福」——長壽、富貴、康寧、好德、善終——最後一項「善終」,得建立在身心健康的基礎上。而身心的健康,必須靠長年累月的修練與鍛鍊,才能在晚年守住。唯有如此,才能優雅地老去,並有尊嚴地離開人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Joe Chiao的沙龍
4會員
193內容數
據說,他化自在天神能自在運用化樂天神所創之樂境,於中變化無窮,樂享無邊。而文學家,亦如化樂天神,以才情妙筆幻化文字世界,讓流連忘返。正因此,本坊取名『他天化樂天書坊』,廣收古今經典文學,如《搜神記》《元曲》《酉陽雜俎》《子不語》《廣異記》等白話譯文。另亦收錄坊主個人遊記、言情、推理、怪談等創作,期以文會友,自娛娛人。
Joe Chia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9/09
照顧母親這十年,我不敢說我的修為有多高,但確實大幅精進。我發現,我遠比我自己想像的更機智、更理智、更冷靜、也更堅強。
Thumbnail
2025/09/09
照顧母親這十年,我不敢說我的修為有多高,但確實大幅精進。我發現,我遠比我自己想像的更機智、更理智、更冷靜、也更堅強。
Thumbnail
2025/09/07
在臺北榮總,如果你目睹一個女子大聲斥責老母的景象,你會怎麼想?凡事不能看表面,事實的真相往往出人意料大逆轉。
Thumbnail
2025/09/07
在臺北榮總,如果你目睹一個女子大聲斥責老母的景象,你會怎麼想?凡事不能看表面,事實的真相往往出人意料大逆轉。
Thumbnail
2025/08/04
當摯愛的母親罹患失智,我從兒子的角色,悄然轉變為她生命中最後一段旅程的守護者。這不只是照顧,更是一場身心的修行。在無數困頓與挫折中,我學習放下執著,以溫柔和正念面對每一次混亂與撒嬌。她不再是過去那位堅強的母親,而是我此生最需要珍惜的小女孩——我的母親。
Thumbnail
2025/08/04
當摯愛的母親罹患失智,我從兒子的角色,悄然轉變為她生命中最後一段旅程的守護者。這不只是照顧,更是一場身心的修行。在無數困頓與挫折中,我學習放下執著,以溫柔和正念面對每一次混亂與撒嬌。她不再是過去那位堅強的母親,而是我此生最需要珍惜的小女孩——我的母親。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如果你曾經因為內向而感到任何負面情緒,在讀完這本書後你將感到被理解、明白不外向活潑也沒有關係,了解及接受自己有獨處的需求,然後明白在這個特質下要如何將它們發揮後,也許能寫下幾點關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克服過度完美主義、拖延症、害怕批評,從自我檢測中找回生活平衡的實用指南
Thumbnail
智慧怎麼來的? 是年齡越大越有智慧?今天要分享的93歲醫師相當高齡,但是我相信智慧跟靜好都是從能「體悟人生」累積出來的。 無意間看到日日靜好這本書,看完之後非常喜歡裡面的內容,同時也推薦給一些朋友看。書裡談到許說中村醫師的人生智慧,將一些我們糾結心中的各種困惑,她給了很多建議。沒有那種灑狗血的
Thumbnail
智慧怎麼來的? 是年齡越大越有智慧?今天要分享的93歲醫師相當高齡,但是我相信智慧跟靜好都是從能「體悟人生」累積出來的。 無意間看到日日靜好這本書,看完之後非常喜歡裡面的內容,同時也推薦給一些朋友看。書裡談到許說中村醫師的人生智慧,將一些我們糾結心中的各種困惑,她給了很多建議。沒有那種灑狗血的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讓焦慮啟發正念思維,重置你的人生推進器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用認知行為療法更認識自己,擺脫恐慌、憂鬱、社交恐懼症和強迫症,讓心靈清爽愉快的自我練習
Thumbnail
此時此刻對你們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都是把握當下,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最美好的。不論你是否有殘缺,不論你是否快樂,不論你是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現在的你是不是最好的你,或是最壞的你,因為那要看你的參考點是什麼。
Thumbnail
此時此刻對你們來說最重要的永遠都是把握當下,活在當下,珍惜當下,當下的每一刻都是最美好的。不論你是否有殘缺,不論你是否快樂,不論你是否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你永遠不知道現在的你是不是最好的你,或是最壞的你,因為那要看你的參考點是什麼。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適合在疲累時或是睡前閱讀,讀完後讓人心開意解。它給人平靜、安穩、恬適、自在的感覺,內容充滿了作者經過時間的洗禮後所淬煉出來的智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三個特別有感的部分,包括需要愛的關係和安靜地與自己相處,愛自己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將就的人生。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本療癒心靈的書,適合在疲累時或是睡前閱讀,讀完後讓人心開意解。它給人平靜、安穩、恬適、自在的感覺,內容充滿了作者經過時間的洗禮後所淬煉出來的智慧。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的三個特別有感的部分,包括需要愛的關係和安靜地與自己相處,愛自己的具體表現,以及不將就的人生。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