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快思慢想Thinking, Fast and Slow
作者:康納曼(Daniel Kahneman)
譯者:洪蘭出版社:天下遠見
這本書我大概十幾年前就聽過了,我印象中好像是從當時的校長口中得知,這位前校長致詞時曾經提到過這本書。我那時候對看書完全沒興趣,想說:天啊!校長讀的書應該很艱澀難懂,不是我這種凡夫俗子所能看得懂的!
然後我就把這本書給忘了。經過了好幾年,我在一次演講中又聽到講者提到這本書。那時候我已經慢慢開始看書了,但是我還是沒有放在心上,只是想到我曾經聽過這本書。
最近我在圖書館尋找其他書籍時,《快思慢想》就在我尋找的過程中出現在我眼前,我眼睛一亮,覺得我不能再錯過它了。以這樣的方式與這本被我遺忘已久的經典再次相遇,真的非常不可思議。而我也非常慶幸它就這麼出現了,不然真不知道何時才能一賭其風采。
我其實還沒讀完,目前大概只看了1/5,不過光是這1/5內容的含金量,就讓我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作者雖是大師,但是其淺顯易懂的寫作風格,讓一般非專業人士也能夠窺得人類心智的運作方式。
在這裡我主要紀錄我看了之後有想法的一些內容。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章有一個小實驗(P.45),這個實驗如下:
-------------------------------------------------------------------------------------------------------
你的第一個工作是沿著兩欄讀出每一個字是大寫還是小寫,做完這個工作以後,再沿著兩欄讀一次,不過這次你要說出這個字是印在左邊還是右邊。
LEFT upper
left lower
right LOWER
RIGHT upper
RIGHT UPPER
left lower
LEFT LOWER
right upper
-------------------------------------------------------------------------------------------------------
書中是這麼說明這個實驗的:
兩個作業都有一部分比較容易,當你在區辨大寫(upper)、小寫(lower)時,左邊的字比較容易辨識,而右邊那一欄的字則使你慢下來,有時還會口吃或口齒不清。當你在判斷這個字在左邊(left)還是右邊(right)時,左邊的那一欄就變得比較困難,而右邊的比較容易。
這個作業動用到兩個系統,因為說「大寫/小寫」或是「右邊/左邊」並不是你往下看一行字時慣常會做的事。為了要做這個作業,需先設定好你的記憶,使相關的字彙(大寫/小寫)在你的舌尖準備好。所以你在讀左欄時,選擇有優先權的大寫/小寫就很有效,你很容易抵抗文字對你的誘惑,你不去管它,只管大寫和小寫。但是右欄就比較困難了,因為它包含了你設定好要講的話,你無法忽略它,你雖然可以做得很正確,但是為克服競爭的反應就使你慢下來了,你經驗到你要做的作業和自動化反應之間的衝突,後者會去干擾前者。
這讓我想到以前去遊樂園時,裡面有一項遊戲,也是同樣的原理。牆上寫了許多顏色,例如:紅、黃、藍、綠、黑、紫、白…等。但是每個字用與自身不同的顏色顯示,像是:

然後請遊客說出那個字是用什麼顏色寫的。當初玩這個遊戲時,真的是舌頭一直打結,因為你需要去抵抗你對那個字的直覺反應,它會干擾你說出正確的顏色。
沒想到經過這麼多年後,居然在這本書中看到了類似的實驗,並且闡述了會發生這種狀況的原因。這讓我更迫不及待的想繼續讀下去,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心智到底是如何奇妙的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