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重訓課練六角槓硬舉。
一開始覺得並不困難,直到教練幫我加重到 50 公斤,突然之間──我完全舉不起來。不是「快舉起來了差一點」,而是「一動也不動」。那一刻,挫折感湧上來,甚至想要放棄。
教練卻提醒我:「舉不起來沒關係,先用核心撐住,讓身體準備好。」我半信半疑,嘗試收緊核心,調整呼吸,Hold 住自己,再往上試一次——重量竟然被舉了起來,連教練都愣了一下。
接著,他開始逐一修正我的細節:大腿後側有沒有出力?角度是否正確?
那一刻我意識到,原來「能不能舉起來」不只跟力量有關,更是呼吸、核心與動作的整體協調。
呼吸的學問
想起剛開始練的時候,光「呼吸」我就練了一個月。當時還懷疑是不是被騙錢,直到後來聽到專業教練、運動博士都在強調:呼吸對重心與能量管理有決定性影響。
我過去習慣急促的淺呼吸,一分鐘要呼吸五六十次。現在能放慢到一分鐘 10 次深呼吸,還能維持足夠的氧氣量。換句話說,我在無形中大幅降低了能量浪費。
簡單計算一下:
- 一分鐘少呼吸 20 次
- 一天有 1440 分鐘
- 光是「少呼吸」就等於每天減少 28,800 次不必要的耗能
這個數字很驚人。它不只關乎運動效率,還反映在生活、專案與工作的能量管理上。
從重量到隱喻
今天舉起 50 公斤的瞬間,我感覺到一種神奇。不是因為數字,而是因為從「完全不可能」到「真的做到」的那個轉折。
這讓我想到人生與職場上的挑戰:
- 很多時候,我們一開始就急著「把結果扛起來」,卻忽略了基礎。
- 基礎不穩,光靠蠻力衝刺,最後反而一動也不動。
- 但當我們學會調整呼吸、收斂核心、慢下來把身體和心態準備好,那些看似不可能的重量,就會在某個瞬間被舉起來。
重訓教我的,是一個關於人生的隱喻:
重量不是靠蠻力撐起來的,而是當你準備好呼吸、核心與穩定,力量自然會出現。
對你來說,什麼事情是「必須先穩住自己,才終於能承擔」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