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在當下」是我很討厭的一句話,覺得根本就是沒有同理心的人,在我傷口上灑鹽。我的當下,非常地痛苦,覺得自己根本就是很倒霉、為什麼上天要這麼對我,我做錯了什麼?而當我在經歷這痛徹心扉、對未來毫無希望的當下,你叫我活在當下?意思是不是一個人掉進了糞坑,就要好好品嚐裡面的糞?
以上是一段憤世嫉俗、受害者心態,但卻又是切膚的感受。我生命中的貴人,跟我分享「活在當下」這回事時,伶牙俐齒的我,總是能回懟出許多話語,來證明活在當下根本是個錯誤。就像這位貴人是我生命中,所有不幸事件的加害者那樣,我將積累多年的怨氣,報復在無辜的他身上。直到那一天,他花了台幣350元,將一本由 Eckhart Tolle 所攥寫的《當下的力量》,懟到我面前。一向好學而且學習速度很快的我,從此改變了人生許多事。
還記得2024甲辰農曆新年,我是一個人在台灣度過的。但卻是高品質的獨處,我花了短短三天,就將《當下的力量》給讀完,然後對自己在新的一年裡,有了新的濾鏡去看世界。請讓我用以下的幾個小主題,來為各位簡單總結,我唸這本書的收穫。

當下的痛苦,是如何造成的
我很喜歡周星馳的電影《功夫》,裡面除了諷刺意味多、輕鬆的無厘頭之外,還有不少金句。其中一句是: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你能夠忘記,也是一種福氣。
是的,人之所以會感到痛苦,除了正經歷著「案發現場」,比如正感受著皮膚被燙傷、正聆聽著他人的責罵、正壓線趕著期末考報告。除了正在經歷的事,其餘的痛苦往往來自於兩大原因:回憶過去,以及焦慮未來。

回憶痛苦,就是佛道輪迴
人是自動自發回去回憶過往的生物,而這種回憶很多時候跟生存本能無關,卻會影響心理健康、言行舉止,乃至個性與命運。
那些曾經受過的感情傷害、自己曾經犯錯而從此不被信任、父母過去如何責罵自己、孩子曾經如何不尊重自己。這些都是發生在過去的事情,但我們卻很自然地讓這些事,不斷地在腦海中重播,從而影響自己對待對方的態度,影響自己在下一次遇到類似事件時,有了先入為主的心態,影響自己當下的心情。
也許,佛道輪迴、無間地獄,說的就是我們每一天在生活中,讓明明只發生過一次的事件,無限重複地發生許多次。透過不斷地回想重播,我們讓不愉快的事,也發生在今天、發生在明天,乃至以後每一天。
焦慮未來,就是嘗試掌控無法掌控的事
未來的事情,我們無法控制。這是每個人都知道的道理。無法控制的事情,其實也包括了他人的行為與決定。人活在世上,就是不斷不斷地經歷著未來,以及與他人互動。乍看之下,我們原本就活在一個無法控制的狀況下。因此,「事情不如預期」應當是預期中的事。只是,我們很少意識到這一點。
「我必須非常努力,這樣才能避免被他人超越」
「也許我的計劃還不夠好,我必須等待最佳時機,而在等待的過程中,我要一直不斷地完善我的計劃」
「期待已久的戶外派對終於要到了,可萬一下雨怎麼辦」
對於未來或他人的不確定性,而感到焦慮、不安、總覺得自己有所不足,把自己活成了神經質那樣,當下身邊發生了什麼事,卻視而不見。
不斷鞭策自己要努力上進,來換取「美好的未來」,相信我,你永遠不會有一個足夠美好的未來,因為你總是活在一個「現在的自己還不夠好」的狀態中。讓每個當下變成了換取未來的一種工具,你永遠都不會擁有「滿足的當下」。

如何得知自己有沒有活在當下
與其說如何得知自己有沒有,不如說如何得知自己有多活在當下。想知道自己在「活在當下」有多少等級,去做一件事:等待。
曾經有項研究報告顯示,一般人等待他人赴約的平均時長是20分鐘,少於20分鐘仍可接受,超過20分鐘則會讓大部分的人想要發飆了。而在等待的過程中,無論是等20分鐘,或只有5分鐘,只要是等待,等待者的腦海中會經常浮現被等待者的種種缺點。
也就是說,當我們在等人的當下,就經歷著充滿怨言、憤怒、不屑等的負面情緒,那是個不愉快的當下。我們用他人的失禮行為,來懲罰著自己,讓自己生命中不愉快的時間變多了。
足夠活在當下的人,即使在等待過程,也能找到讓自己身心愉快的事來做。比如欣賞周邊風景、閱讀書籍、品嚐美味的咖啡等等。他們打從內心清楚知道,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屬於自己的,能夠很自然而然地為自己而活。
活在當下,就不能有傷心的情緒嗎
人有七情六慾,悲傷、憤怒、嫉妒、後悔、擔憂、驚恐,都是很正常的情緒。我們作為人,值得擁有經歷負面情緒的權利。重點是在於:
你要為同一件事,悲傷多久?一週?一個月?一年?十年?
無論是《當下的力量》這本書,或是正念冥想、瑜伽等,有個詞叫做:臣服。大概的意思是,對於無法改變的事情,就坦然地面對、學習接受、最後放下。
悲傷的時候,可以好好悲傷;生氣的時候,可以好好生氣。讓該釋放的情緒,得到良好的釋放,才不會憋壞身子。釋放之後,可以問問自己「為什麼我會受這件事影響?我是如何允許他人來傷害我的?我的這個情緒從哪裡來?是不是在背後藏著哪些渴望?」好好地與自己對話,能對自己有更深入的認識。然後,學著放下事件,不再讓同樣的事情,牽連自己日後獲得幸福的機會。
活在當下,就不能對未來做計劃嗎
人的計劃,就像是揚帆出海的導航儀,對於未來要如何發展、發展什麼,是十分重要的。未來當然可以計劃,但不必做過多的白日夢。
可以定下目標當律師,那就找好入學考的資料、書籍,多參與法庭審訊旁聽,找相關行業的前輩們請教,這些叫作做計劃與執行計劃。如果對於要當律師的未來,腦袋中充斥著,自己可能會遇到什麼樣的客戶、自己穿上律師服的模樣、賺到錢後要買怎樣的車,這些叫做白日夢,跟你的人生目標沒有關係。又或者,你設定了錯誤的目標。你並不想當律師,你只想要當律師之後所帶來的好處。
做事在人,成事在天。計劃的結果能否如願,並非我們自己所能控制的。因此,不該將每個當下變成換取想要之物的工具,而浪費了每一個當下。在努力健身減肥時,不要只是想像自己變瘦之後的模樣,要實實在在地享受當下。看看舉起啞鈴時,自己的二頭肌變出了一團肌肉,汗珠如何從額頭上留下來,健身房的音樂聲有多大,聞到隔壁小哥巧克力乳清蛋白粉的氣味。
活在當下,從何開始
就是從現在開始,從無時無刻開始。我知道很難,因為我的腦袋也一樣無時無刻有聲音在說話。但每當自己意識到,自己的想法飄走了,並不臨在時,這種察覺,就已經是「活在當下」的開始。
每一次的提醒自己,專注在當下該做的事,多練習靜心、冥想,也是很好的方法。就是持續不斷地練習與積累,人生就是這樣,由每個獨特的當下所組成。
祝福大家,能擁有美好的當下體驗!
如果你也對這些議題感興趣,歡迎點贊、追蹤我,讓我們一起探索如何活得更自在、更像自己。
攥寫:Bernice Chai|小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