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我一整天都很忙碌,心裡卻還是焦慮時間不夠用。
早上鬧鐘響,我匆匆起床,課程、打工、報告、社交,一項接一項地安排。
但晚上躺下時,腦中還是翻來覆去——「今天到底做了什麼?還有好多事沒做完!」
我曾試著把自己逼得很緊,覺得只要把每分鐘都填滿,就能掌控時間。
結果,不僅更焦慮,效率還下降,連睡覺都睡不好。
焦慮,其實是一種訊號
慢慢地,我意識到:焦慮不只是「事情太多」,它提醒我,我和時間的關係出了問題。 我把時間當敵人,而不是資源。
焦慮背後,往往藏著完美主義
每當我想「一定要在今天完成所有事情」,焦慮就來了。
我期待自己像機器一樣高效、無縫、完美,可是現實是,我是人,我會有疲倦、有分心、有狀態低落的時候。
學會和時間和解
我試了幾個方法,發現它們能讓我的心情慢慢平靜下來:
1️⃣ 「暫停五分鐘」練習
不管多忙,每隔一小時給自己五分鐘,放空、伸展或泡杯茶。
短短的五分鐘,讓頭腦得到喘息,也減少焦慮感。
有一次,我在報告截止前的最後一個小時,突然心跳加速,手指抖得快敲不下鍵盤,我決定暫停五分鐘,閉眼深呼吸,喝口水,再回到電腦前。
沒想到,思路比剛才清晰好多,報告也順利完成。
2️⃣ 拆小任務,降低心理負擔
大目標拆成小步驟,每完成一個就打勾。
像是我會把「寫完整篇報告」拆成「整理資料、寫大綱、完成第一段、完成第二段……」 每完成一步,心理的成就感就多一點,焦慮自然減少。
3️⃣ 接受「做不到全部」
不是每件事都要完成,也不是每件事都重要。
允許自己留下空白,時間才有呼吸空間。
我學會在每天的行程中留出「自由時間」,哪怕只是坐在窗邊看雲,心情也會放鬆很多。
焦慮,也是一種提醒
現在我懂了,焦慮不是敵人,它提醒我:該停下來,看看自己真正想做什麼。
時間不是用來折磨自己的工具,而是資源,是可以善用、可以和自己對話的朋友。
📩 留給你的一封小問候
如果你也常覺得時間不夠用,先停一停,深呼吸,問自己:今天最重要的三件事是什麼? 不要急著做完所有清單,把時間當朋友,而不是敵人。
👀 你也可以留言分享:
最近一次,你發現自己專注在重要事情上,心情變輕鬆的時刻是何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