覺得自己每天在瞎忙? 練習為自己做決定,幫助你走出職場內耗。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曾遇過一位高階主管,他說每天好像都有一堆事情在等他快速做決定。決定部門策略、決定專案資源配置、決定工作分配……。

唯獨自己的需要,他總是選擇「暫緩」。

  • 什麼時候要休息?等專案結束再說。
  • 什麼時候要去看醫生?等手邊的事忙完。
  • 什麼時候要回家陪孩子?等能準時下班再說。

他替公司決定那麼多事情,卻偏偏忘記最重要的一件事——為自己做決定。

有一天,他在加班時暈倒,送到醫院急診室,原因是長期過勞導致心律不整。他苦笑著說:「我似乎把所有事情都顧得很好,卻唯獨沒有顧到我自己。」

我想這不只是過勞問題,而是我們在職場上最常見的內耗:把重要選擇權交給了他人

相信自己是有選擇的

心理學裡有個概念叫「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指的是一個人相信自己能有效應對環境事件、完成特定任務的信念。但這和「有沒有能力」無關,而是「我是否相信我能選擇」。

當我們習慣迎合他人或等待指令,就會慢慢失去對自我的信任。久而久之,我們真的會以為「我沒有能力決定」,最後陷入無力感。

或許你會說:「但是在職場,我就是沒有辦法自由選擇阿!」

我曾和一位客戶的HR聊過,他認為最大的困境不是「招募不到人才」,而是每次都要先猜老闆會喜歡什麼。

他知道這樣會讓自己失去判斷標準,但沒辦法,因為老闆會不高興。到頭來,他每次準備的資料都在「迎合別人」而沒有自己的想法。長久下來,他覺得自己在這份工作中越來越沒有價值。

後來,他開始練習先清楚說明自己為什麼挑選這幾位人才,再補充老闆可能想聽的內容。雖然一開始很不自在,但慢慢地,他發現自己也能帶來實質影響,不再只是「被動」迎合。

這就是為自己做決定的力量。不是要和別人對抗,而是先看見「我有選擇」。

自由,來自於選擇

我很喜歡薩提爾女士的一首小詩《五種自由》(The Five Freedoms)。

自由地看和聽,來代替應該如何看、如何聽。 自由地說出你所感和所想,來代替應該如何說。 自由地感受你所感受的,來代替應該要感受的。 自由地要求你想要的,來代替總是等待對方允許。 自由地根據自己的想法去冒險,來代替總是選擇安全的路,而不敢搖晃自己的船。

這五種自由,看似簡單,卻深刻提醒我們。自由看、自由說、自由感受、自由要求、自由冒險——這些不是外在環境給的特權,而是有沒有把「我」放回生命的核心。

人生的長期結果不是來自一次重大決定,而是無數小選擇的累積。心理自由也是如此。

每天的小決定,都是一種心理投資,例如你可以:

  • 今天選擇深呼吸三分鐘
  • 今天在會議裡提出一個自己的看法
  • 今天給自己半小時的休息時間

這些看似微小的選擇,像在我們的心理帳戶裡存款,逐漸累積成自信與自由感。

因為,我們不是環境的犧牲品,而是有能力為自己做選擇並且負責的人。

選擇,同時伴隨著責任

為自己選擇,還有另一個關鍵在於「責任」。因為,真正困難的不在於做選擇,而是承擔選擇之後的結果。

薩提爾女士曾說:「做一個有選擇的人,並為自己負責。

真正的自由不是逃避,而是帶著責任做決定。當我們願意承擔結果,不論成功或失敗,那個決定才會真正成為我們的一部分。

當你為自己做決定,你才會真正知道想要的人生是什麼

在職場與人生裡,能否減少內耗,關鍵往往不在外在壓力,而在於:你是否意識到自己可以選擇,並願意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當我們能把自己放回生命核心,做出選擇並承擔責任,就不再感覺只是被環境推著走,而是能用內在力量形塑自己想要的職場與人生。

學會為自己做決定,也許是我們走出職場內耗、走向自由的開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Queenie's - 淬煉生命的旅程的沙龍
192會員
73內容數
人生一大半的時間都在聽別人說故事,在這裡分享那些與生命相遇、對生命有愛,以及看見生命中美好跟觸動的故事,其中也包含我自己的故事。每一篇都是獨立的故事,照順序讀、跳著讀都歡迎~
2025/09/10
外在成就與內心空洞的矛盾,是許多職場人共同的心聲。當讚美掩不住焦慮時,試著回望自己曾如何挺過困難,你已經擁有比想像更多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9/10
外在成就與內心空洞的矛盾,是許多職場人共同的心聲。當讚美掩不住焦慮時,試著回望自己曾如何挺過困難,你已經擁有比想像更多的力量。
Thumbnail
2025/08/28
職場衝突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未被表達的期待與感受。本文以薩提爾模式的冰山模型,闡述如何覺察自身情緒、理解他人需求,化解職場衝突,建立信任與合作。
Thumbnail
2025/08/28
職場衝突的背後,往往隱藏著未被表達的期待與感受。本文以薩提爾模式的冰山模型,闡述如何覺察自身情緒、理解他人需求,化解職場衝突,建立信任與合作。
Thumbnail
2025/06/25
許多人換工作是為了逃離不適的工作環境,但有時問題並不在環境,而在於自己內在的焦慮和自我懷疑。如果你也想換工作,邀請你先回頭看看那些履歷沒寫的故事。
Thumbnail
2025/06/25
許多人換工作是為了逃離不適的工作環境,但有時問題並不在環境,而在於自己內在的焦慮和自我懷疑。如果你也想換工作,邀請你先回頭看看那些履歷沒寫的故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在職場的第一週總是充滿挑戰和疑惑。對於工作及同事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落差,讓人感到困惑。透過這段經歷,作者反思了自己在職場遇到的問題,並最終做出了放下這份工作而尋找更適合自己的道路的決定。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1.不去問不去關心不去費心與你無關的事 要是事情與你有關,上司總會找你,天涯海角也會找你 要是事情與你無關而去多問,就會變成你的事,自討苦吃自加工作量 休息時休息才有力氣繼續走 2.別讓從前的陰影標籤自己 讓自己卻步的念頭全部趕走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我們在工作中往往有可能遇到推力,包含人際相處的挑戰、老闆/主管的領導風格不適應、工時與壓力議題、個人的成長空間受限、薪資遇到天花板等等。 由於我們假定自己已經汲取了現職工作的教訓與限制,並且將其設定為條件,用來篩選下個工作,以避開過往的教訓與限制,也因此我們很容易認為下一個工作會更好。
Thumbnail
進入組織工作後,我們可能會發現SOP的仰賴是一種奢望,每次辦理的情形可能都不一樣。在面對問題時,需要自己思考Plan A&Plan B,清楚描述問題,跟解決計畫。
Thumbnail
進入組織工作後,我們可能會發現SOP的仰賴是一種奢望,每次辦理的情形可能都不一樣。在面對問題時,需要自己思考Plan A&Plan B,清楚描述問題,跟解決計畫。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在工作生活逐漸混為一談的時代,學會有效分離負面情緒與工作壓力將有助於提高生活滿意度。本文通過分享同事P的故事,介紹了幾種實用的情緒處理方法,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應對工作中的挑戰。作者以《被討厭的勇氣》書中的方法為例,鼓勵讀者採取積極面對自己工作和情緒的方式,相信自己能夠走上越來越好的道路。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我們時常陷入一個困境,是要追求完美還是要接住各種可能問題 ? 許多人習慣花費大量時間,一一考慮方案一、方案二、方案三等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花很多時間推敲擬定解決方案,確保客人和老闆的要求能夠完美達成。 這種做法確保我們不會遺漏任何細節,但往往也讓工作變得複雜而繁瑣。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工作壓力是現代社會中許多人都會面臨的問題,特別是在競爭激烈的工作環境中。這種壓力可能來自於各種因素,包括工作量、時間壓力、與同事之間的關係、工作目標的達成壓力等等。 面對工作壓力,有一些應對策略可以幫助減輕壓力並保持身心健康: 時間管理:有效地管理時間,確保工作和生活的平衡。制定合理的工作計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Thumbnail
讓「不做事」的人留任,等於在暗示「做事」的人該離職了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