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群組、導師與行政可以討論的面向?】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老師為什麼用班級群組?

有時候是導師個人覺得在班級經營方面比較方便,但這方便不能變成行政單位的方便。

讓我們釐清幾個根本概念:

一、行政單位應善用資訊工具,跳過導師發公告

學校應建置:網站、官方 App、LINE 官方帳號等平台

給全體家長的資訊,直接由行政單位對外發布,不再仰賴導師轉知

二、導師責任在學生,不是學校的行政傳聲筒

導師的角色:針對學生個別狀況,第一線聯繫與協助家長

而不是當傳聲筒,請明確導師與行政的職責

不該要求導師轉貼、追蹤、催收的,請行政單位自行處理。

三、教師們要勇敢集體發聲,不能只是私下抱怨

若沉默、若忍耐,就會被當成「你們都同意」

把話說清楚,把立場講明,才有可能制度改變

四、行政單位不應圖方便而卸責,該做的自己做

公告、聯繫、蒐集資料、活動成果紀錄等,原本就是行政單位的工作

拍照、整理照片、上傳報表,應由行政人員負責

導師的工作,是陪伴學生、維持秩序,不是代勞行政業務

五、家長應學會主動搜尋學校資訊,不再仰賴被動通知

學校提供資訊平台後,家長有責任定期查閱、主動追蹤重要訊息

不應凡事等老師提醒,應培養主動接收資訊的習慣

教育是一體兩面,資訊責任不全在教師端,也在家長身上

該改革的,是資訊責任歸屬的邏輯,而不是再叫老師多撐一點

老師應回歸教學與輔導,家長應回歸主動接收者

行政應認清角色,回到本務與制度正軌

讓我們一起努力,建立一個

「讓老師自由選擇是否使用群組,以及責任明確的制度環境」

--------

Q1:如果家長反映說「資訊太多太亂才需要老師提醒」,那該如何回應?

A1:可以回應家長,學校提供資訊平台(官方網站)會盡量讓「集中訊息、分類清楚」,以便於家長查詢。

Q2:有些行政單位會說「老師轉知比較有效率」,這樣的說法該如何反駁?

A2:效率不能建立在錯誤的角色分工上,若因官方網站資訊分類設計不良,或是家長沒有主動閱讀而錯失資訊,要檢討的不是導師。

Q3:如果想讓家長真正改變資訊接收習慣,學校可以做些什麼引導

A3:可以從開學日或親師座談開始說明平台使用方式,設計通知範本、操作教學影片,並明確告知:全校性資訊只公告於官方管道,導師僅協助家長一同處理學生的個別狀況,藉此來逐步養成家長們主動接收資訊的文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Edu-lawyer的沙龍
81會員
182內容數
專屬教師學習法律的小天地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通常,課業輔導/學習扶助的教學現場情境為1個班級10個人以內的學生,個人教導、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為適宜,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是以「精熟學習內容」為主、「引導主題探究」與「促進分享討論」為輔,增加多元的機會和可能。
Thumbnail
通常,課業輔導/學習扶助的教學現場情境為1個班級10個人以內的學生,個人教導、兩人一組或三人一組為適宜,合作學習策略主要是以「精熟學習內容」為主、「引導主題探究」與「促進分享討論」為輔,增加多元的機會和可能。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當前的教育問題很多,根源是來自整個教育團隊彼此並不是一個系統。 從教育部、局處、學校到教室,從部長、局處長、校長到師長;之間的連動並不是互相倚賴、和諧互動的系統關連,而是一種上下層屬的官僚關係。 而因為「教育行政機關」變成是「教育機關」的「上級」,所以部局處對學校可以有無止盡的不須協商的任務交派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學校對學生而言是什麼樣的場域?學習的場域?交友的場域?抑或是社會化的場域?我想以上的答案皆正確。學校是孩子初次離家,融入一群陌生人群的地方,這群素未謀面的人要在接下來的幾年間相處並合作,但缺乏合作經驗的他們要怎麼知道如何合作呢?我想身為老師,我們需要利用自己專業,協助孩子從個人好好地進入到團體。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我一直覺得親師溝通很重要,也對老師很尊重,但昨天跟孩子班導的溝通卻讓我懷疑是不是代溝的問題。 我讓孩子參加課後班的動機很簡單,就是適應他所要待的求學生涯最長的環境。班上留課後班的同學只有個位數,但從這學期開始問題不斷。之前同學抱他、為他打架我想老師都處理好了我也就沒再詢問後續。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某日上課,某生不在教室,同學代為轉述:他被某老師叫去"訓話"了。 啥?? 如何引起學生學習動機 高中在校時光珍貴,學習活動緊湊。 高中上課時光珍貴,因為課程繁重。 以下理由, 值得把學生叫出課堂去完成嗎? 某老師要「指正」學生行為。(就是訓話)→難道不能用下課或午休嗎? 某老
Thumbnail
其實這篇的標題也可以叫做: 如果家長抱怨學校時,該怎麼做比較好?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一個班級裡這麼多學生, 每個學生又的那麼多家長, 所以, 難免(遲早)會遇到「家長抱怨學校的不是」的時候! 該怎麼做比較好? ❦情境一:一起互相抱怨取暖 學校的暗黑面,
Thumbnail
其實這篇的標題也可以叫做: 如果家長抱怨學校時,該怎麼做比較好? #導師的修煉 之 與家長好好溝通 一個班級裡這麼多學生, 每個學生又的那麼多家長, 所以, 難免(遲早)會遇到「家長抱怨學校的不是」的時候! 該怎麼做比較好? ❦情境一:一起互相抱怨取暖 學校的暗黑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