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師為什麼用班級群組?
有時候是導師個人覺得在班級經營方面比較方便,但這方便不能變成行政單位的方便。
讓我們釐清幾個根本概念:一、行政單位應善用資訊工具,跳過導師發公告
學校應建置:網站、官方 App、LINE 官方帳號等平台
給全體家長的資訊,直接由行政單位對外發布,不再仰賴導師轉知
二、導師責任在學生,不是學校的行政傳聲筒
導師的角色:針對學生個別狀況,第一線聯繫與協助家長
而不是當傳聲筒,請明確導師與行政的職責
不該要求導師轉貼、追蹤、催收的,請行政單位自行處理。
三、教師們要勇敢集體發聲,不能只是私下抱怨
若沉默、若忍耐,就會被當成「你們都同意」
把話說清楚,把立場講明,才有可能制度改變
四、行政單位不應圖方便而卸責,該做的自己做
公告、聯繫、蒐集資料、活動成果紀錄等,原本就是行政單位的工作
拍照、整理照片、上傳報表,應由行政人員負責
導師的工作,是陪伴學生、維持秩序,不是代勞行政業務
五、家長應學會主動搜尋學校資訊,不再仰賴被動通知
學校提供資訊平台後,家長有責任定期查閱、主動追蹤重要訊息
不應凡事等老師提醒,應培養主動接收資訊的習慣
教育是一體兩面,資訊責任不全在教師端,也在家長身上
該改革的,是資訊責任歸屬的邏輯,而不是再叫老師多撐一點
老師應回歸教學與輔導,家長應回歸主動接收者
行政應認清角色,回到本務與制度正軌
讓我們一起努力,建立一個
「讓老師自由選擇是否使用群組,以及責任明確的制度環境」
--------
Q1:如果家長反映說「資訊太多太亂才需要老師提醒」,那該如何回應?
A1:可以回應家長,學校提供資訊平台(官方網站)會盡量讓「集中訊息、分類清楚」,以便於家長查詢。
Q2:有些行政單位會說「老師轉知比較有效率」,這樣的說法該如何反駁?
A2:效率不能建立在錯誤的角色分工上,若因官方網站資訊分類設計不良,或是家長沒有主動閱讀而錯失資訊,要檢討的不是導師。
Q3:如果想讓家長真正改變資訊接收習慣,學校可以做些什麼引導?
A3:可以從開學日或親師座談開始說明平台使用方式,設計通知範本、操作教學影片,並明確告知:全校性資訊只公告於官方管道,導師僅協助家長一同處理學生的個別狀況,藉此來逐步養成家長們主動接收資訊的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