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開始,人們總會憑著高昂的情緒與幹勁,訂下新年度的目標,期望在今年,成就更好的自己。但往往要開始執行的時候,常常三分鐘熱度,前幾個禮拜還能完成目標,越後面就開始進入拖延症,每一次要開始,卻馬上沒幹勁。
因此今年都還沒到夏天,就已經放棄,不再進行。直到年尾,轉頭才發現跟去年一樣,似乎都沒有完成任何事情,每個目標總是虎頭蛇尾,更可怕的事情是,這個像是個輪迴,年復一年的定目標,並被「拖延症」賴上,最後放棄,似乎沒有逃出失敗的方法。
本書《從拖延症到高效行動「目標達成技術」》的作者為:米田瑪麗娜,是一位全職的不動產開發員,已考取不動產經紀人資格,副業則是整理收納顧問,且一邊從事寫作與媒體邀約的公關工作,並具備企管系碩士的學歷。我們可以發現作者確實擁有多項技能與斜槓的工作能力,並打敗了「拖延症」,她不仰賴傳統的意志力,而是採用可靠的作法,善用自動機制去達成目標,因此最後能在每年完成多個目標。
本書融合了她的經驗與整理收納顧問的專業,強調從「整理」與「建立機制」的方式,建立自動化的機制,讓我們可以不知不覺地達成目標,真正以高效的方式完成目標,並打敗阻礙我們開始的「拖延症」。
重點一:擺脫拖延症,善用「整理」三步驟,從打造工作區域開始
保持桌面整潔,可以提升我們的專注力。取自本書第一節
追根究柢,拖延症就是一種遲遲不願意開始的症狀,而這個症狀常出現的原因,不是因為我們缺乏體能與時間,而是我們剛要開始執行,心中就會感覺得疲憊,因此不願意動作。
而為什麼心中感覺到疲憊呢?這是因為腦中對環境的感知,環境如果很雜亂,腦中就會自動評估,需要花很多時間,再找東西的路上,導致還沒開始做,腦中就對完成目標感覺到疲勞。
因此首要的目標就是要先「整理」工作環境,作者認為整理需要分為三個步驟分別為:
- 清點:盤點所有的物品,檢視每件物品與自己的關聯,是否跟任務有關,自己是否會一直需要使用。
- 收納:盤點並分類後,將每個物品放置固定的地點,確保未來要拿取的時候可以很方便。
- 收拾:使用完物品就需要歸回原位,才能永保環境的整潔,降低腦內疲勞。
只需要遵守三點,讓「整理」的環環相扣在工作環境,就能一直保持環境有序,自然就可以減少拖延症的產生。
重點二:清空大腦、善用數位大腦,就能提高專注與效率
知識不要抱著不嫌多,要是要吸收有用的知識。取自本書第七節
工作空間是有限的,環境越雜亂,自然就會降低我們工作效率,而大腦也同樣是有限制的,在這個資訊過量的時代,常常會灌入我們過多的資訊,這些資訊不但沒有用,甚至會讓大腦雜亂,造成我們的效率降低,因此作者鼓勵我們要拒絕過多的資訊,避免無用資訊的進入,而哪些是無用的資訊呢?
- 娛樂新聞與八卦:這些除了產生娛樂以外,還會造成沉迷,導致腦中充滿外,還外有格外的時間浪費。
- 短期沒用的資訊:網路會充滿很多有用的資訊,如煮飯與化妝技巧,這些資訊雖然是好的,但短期如果沒有要使用,對於大腦也是屬於沒有用的資訊。
只要拒絕以上的無用資訊,就能確保我們大腦可以專注在真正有用的事務上,為真正的事物預留腦內空間才能幫助我們完成目標。
建立數位大腦
當然隨著生活的忙碌,有用的資訊也會充滿我們的腦中,導致我們的心靈常會受到重要緊急的資訊影響,造成心靈不斷的緊張,間接影響到生活與睡眠,導致效率的降低。
這時候就要創造一個數位大腦,使用各種 APP 與提醒工具,將這些需要紀錄的事物,用數位工具記錄下來,就能讓數位工具清空我們大腦,將大腦的效率提高回來。
且使用數位工具進行紀錄與提醒,遠比我們大腦還具備回想的效率,數位工具只要設定好提醒功能,我們就能根據提醒去完成任何目標。
重點三:檢視零碎時間,想辦法利用他們創造高效學習的機會
當環境與大腦整理完畢後,解決拖延症後,下一個問題經常是「時間不足」,但其實不是時間不夠,而是我們有太多零碎的時間沒有整合,導致時間不夠用。
因此我們可以試著找出零碎時間,用手機 APP 去紀錄時間,並試圖去分類這些零碎時間,可以簡單分為獨處小偷(等待人)、工作小偷(等印表機)與社交小偷(娛樂資訊),檢視哪些情境有零碎時間的狀況,並試圖去減少這些零碎源頭,就能將時間用在真正想要完成的目標。
當然,也有難以整合或減少的零碎時間,這時候不要太灰心,這些時間是可以利用起來的,尤其用於思考困難的問題,零碎時間能有很大的成效,善用大腦的「孵化效益」的能力,這個能力是指大腦吸收問題後,雖然沒有思考問題,但潛意識仍會找問題的答案,因此我們常會聽人家說,這個偉大的構想是在洗澡的時候,突然腦中出現答案,就像靈光一閃,但其實真實是潛意識終於在思考成功後,讓主意識取得答案。因此只要善用孵化效益,遭遇困難的問題,與其花一個小時思考,不如每天用十分鐘思考,會有更好的效果。
如果是要利用零碎時間學習,也不需要太拘泥在書籍的學習方式,其實反而要善用手機,透過手機的學習類型的 APP ,將可以在任何的零碎時間進行學習,這些 APP 的優點是隨時可以進行,且大部分的學習 APP 都有紀錄的功能,讓我們不需要花時間,先找到要從哪裡開始進行學習。
此外許多學習 APP 也有聽的學習方式,讓我們可以解放疲勞的視力,並空出雙手,做其他家事也能持續利用耳朵學習。
最後
這是一本由整理收納專家提供的學習效率書籍,她不是教導學習策略,而是從整理環境、清空大腦,建立自動機制的方式,讓人們不在苦惱於怎麼用意志力強撐。
書中有提供了許多方法(動線設計、臨時收納籃),教我們如何辨識常用的物品,並學習怎麼有高效率的擺放,在確保環境的整潔時,能最符合我們的工作情境,而不是一味的只是把東西丟掉的方式。
同時也教學許多數位工具的用法,教我們創建一個數位大腦,減少大腦的使用,確保我們的腦力可以真正用在有用的地方。
如果您仍苦於「拖延症」、「沒有意志力」與「缺乏時間」,這本書都能幫助您找到解決的方法,帶我們找到真正的高效學習,達成人生目標。
本書適合閱讀的人:
✅ 在拖延與動力不足中掙扎的學習者
✅ 希望透過具體策略突破瓶頸、養成習慣的成長型讀者
✅ 想提升執行力與行動力的上班族或自由工作者
書籍資訊
作者:米田瑪麗娜
書名:從拖延症到高效行動「目標達成技術」:從房間整理到時間管理,讓好習慣自動化的46個練習
原文書名:一生使える「目標達成」の技術
👉 點這裡讀墨
感謝您的閱讀,想要了解更多設計、行銷與商業好書,歡迎點這裡加入 👉 我的沙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