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老師走出教室,也能擁有這樣的村落──靈感日日村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老師除了進行學科相關的進修、教學技巧的進修,大家還會去上些什麼課呢?當一位老師回到學習者的位置,會看見什麼?

這次我選擇了與學科與教學無關的進修。上一季六月十,我第一次報名靈感日日村,是因為聽到瓦基與小金魚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的對談(《原子習慣》四步驟重點整理,每天寫筆記和寫作的實踐心得ft. 靈感日日村 小金魚)。 聽到「一群人一起日更30天、一起學習、一起成為創作者」, 我心想——這也太有趣了吧! 於是就報名啦 😆

因為,在靈感日日村的日更三十的活動中,我重新體會了與學校截然不同的學習氛圍。活動結束後,我就立即報名了第二次的靈感日日村。分享在這裡的不同體驗

✨一、每個人都是創作者,也都值得被學習

在靈感日日村裡,無論你是剛起步的新手,

還是擁有上萬粉絲的創作者前輩, 大家都以一種真誠而平等的姿態並肩而行。

只要身為創作者,每個人都是值得尊重的專業人士,都擁有一個獨特的宇宙。

有人起步早、有人起步晚,但每個人都在自己的時空裡, 慢慢記錄學習、摸索成長。 這裡沒有比較,也不需要隱藏不完美的自己。

透過創作與分享,我們得以與人吸收並分享自己的宇宙與能量。

在這樣的氛圍裡,我們也相信:自己值得被分享,也允許自己在不足中成長。

而這一切,都從書寫與紀錄開始,從一句文字、一張圖片、一段影音, 我們練習向世界發聲,也練習從中釐清並看見自己。我們不是因為很厲害才創作,而是在創作中,慢慢找到自己的專業強項與獨特價值。

其實,這不就是高中生撰寫「學習歷程檔案」時最理想的狀態嗎? 誠實記錄自己的探索,在紀錄中看到成長, 在回望中理解自己。

也許,學生不是真不願意真實紀錄,而是缺乏那雙「欣賞進步中的人」的眼光。 若我們能以更寬容的視野去看待正在成長的樣子, 教育現場,也許就會變得更溫柔、更真實。

🌵二、自由又自主的學習氛圍

在靈感日日村,沒有人催促、沒有人評分,每個人都能自由決定要不要更新、要寫在哪裡、要不要公開。

可奇妙的是,在這樣開放的環境裡, 大家反而更願意主動學習、真心交流。

這讓我重新思考「教學的引導與放手」之間的關係。

我一向習慣為學生設計明確的步驟與架構,

像在自媒體文案課裡,會教學生先設定主題、擬定企劃, 再搭配寫作技巧與框架, 希望能一步步從不確定走向具體、從模糊走向清晰。

不過,和靈感日日村的「厝邊」們交流過程,我又有了新一層的發現。不確定與模糊,是可以被允許與接納的。而每個人都可以用自己習慣的方式,嘗試找到自己分享與發聲的步調。

我佩服厝邊夥伴們能自在地對鏡頭說話、操作複雜的剪輯、邀請陌生人訪談、克服技術困難錄製 podcast, 他們卻笑說佩服我竟然能寫那麼長的方格子文章。

「我寧願去拉拉桿、對刻度、對著麥克風講講話,也不敢寫那麼多字!」

不同領域的優秀夥伴,他們原初也可能跟我學生一樣害怕文字,但是卻從聲音、影像出發, 而開放的環境,正能讓各種創作形式自然綻放。

少了制式的規則與鷹架,開放其實並不妨礙學習,還能可能更加自由自主與自在。

🌍三、拓展人際與職涯視野

在教育圈久了,難免會對外面的世界有點陌生。

但靈感日日村讓我重新看見: 各行各業的人,如何用自己的方式享受生活、創造價值。

我們從小到大做過無數的性向測驗與興趣測驗,

也查過各種職涯網站、志願配對系統, 試圖用結果找出方向。

然而這些工具仍沿用著幾十年前的職業分類—— 法律系=法官、會計系=會計師、建築系=建築師、 中文系=老師或編輯、人類學系=考古學家、歷史系=文史研究員。

但現代社會早已不是這樣運作。

現在有太多職業無法被科系定義—— 像職涯規劃師、AI詠唱師、整理師、短影音操盤手…… 他們跨足不同領域,把專業變成槓桿, 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生活模式。

靈感日日村的厝邊們,就活生生地示範了這些可能。

有人用身心靈經驗結合影音經營品牌, 有人發揮企劃控,融合成旅行內容創作,有人發揮運將聊天技能,製作訪談podcast,有營養師物理治療師拍攝影音傳遞知識發揮影響力,甚至打造個人事業的第二曲線。

他們讓我看到一種新的學習樣貌:

不是「學完一個專業就去找一份工作」, 而是「在持續創作中,找到讓生活更好的方式」。看到的是一種全面的職業+生涯的可能性拓寬。這樣的交流互動經驗,比任何一場職涯網站都更真實。

職業與生涯應該是應該一起思考的。學習的終點, 應該不只是升學或完成符應社會期待的職業, 而是幫助每個人有能力去打造他們想過的生活,透過學習,體驗更多元的人生。

☘️結語:從創作者社群,看見教育的另一種可能

「學習」不一定要發生在課表上,更不只是追求成果與方法,而是一種願意探索、願意分享的狀態。當我們願意在自由中堅持、在分享中成長, 那份動能本身就是學習的起點。

或許,高中課綱中的自主學習與學習歷程檔案,之所以在現場推行不易, 並不是學生不願意學, 而是我們體制內教育及社會少了那種「願意一起探索」的氛圍。

若大人們能親自走進像靈感日日村這樣的社群, 成為學習者、願意親身參與, 我們就能帶著更寬的視野與更柔軟的心, 重新看待「自主學習」與「學習歷程」的真實樣貌。

也許老師比學生更需要這樣一個地方。

一個可以自在創作、自由呼吸的村落, 一個讓教育重新長出溫度與光的教室。✨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章,歡迎按讚追蹤我的粉專《教學狂想實驗》,就可以看到我的最新文章,並交流討論更多教與學的想法喔!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岱華|教學狂想實驗
222會員
77內容數
分享教學中的狂想與實驗
2025/09/09
最近我閱讀了《隱性潛能》,這本書由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撰寫,他同時是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也是全球知名的學術作家。他以大量心理學與教育研究為基礎,搭配真實案例,探討人們如何在錯誤與不適感中釋放潛能。裡面談到許多關於「失敗與不適感」的價值。我在想,這些想法若能用在學生的
Thumbnail
2025/09/09
最近我閱讀了《隱性潛能》,這本書由組織心理學家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撰寫,他同時是賓州大學華頓商學院的教授,也是全球知名的學術作家。他以大量心理學與教育研究為基礎,搭配真實案例,探討人們如何在錯誤與不適感中釋放潛能。裡面談到許多關於「失敗與不適感」的價值。我在想,這些想法若能用在學生的
Thumbnail
2025/07/08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在一整年專題課中,如何將「上台報告」拆解為四次具有不同任務與目的的學習節點。讓每一次報告都不只是形式上的呈現,而是一次次對主題的再理解、對自我的再認識。從興趣分享到研究簡報,從成果博覽到模擬面試,每一次都結合了學習單與角色分工設計,讓學生不只會說,還說得有邏輯、有深度。
Thumbnail
2025/07/08
這篇文章記錄了我在一整年專題課中,如何將「上台報告」拆解為四次具有不同任務與目的的學習節點。讓每一次報告都不只是形式上的呈現,而是一次次對主題的再理解、對自我的再認識。從興趣分享到研究簡報,從成果博覽到模擬面試,每一次都結合了學習單與角色分工設計,讓學生不只會說,還說得有邏輯、有深度。
Thumbnail
2025/06/22
這篇文章提供六個提升學生小論文發表成效的建議,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將小論文報告轉化為一場引人入勝的演講。建議包括:設計吸睛的標題、善用視覺化工具、營造體驗感與互動感、精煉簡報內容、掌握時間配置、注重表達與形象。文章強調,成功的演講並非僅是完成任務,而是行銷個人理念與展現自我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2025/06/22
這篇文章提供六個提升學生小論文發表成效的建議,並以實際案例說明如何將小論文報告轉化為一場引人入勝的演講。建議包括:設計吸睛的標題、善用視覺化工具、營造體驗感與互動感、精煉簡報內容、掌握時間配置、注重表達與形象。文章強調,成功的演講並非僅是完成任務,而是行銷個人理念與展現自我的絕佳機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移地教學-將軍村 在古色古香的紅磚牆旁搜尋寫作元素,真有感。 在真正有歷史的地方上在地文化,真有感。 在充滿知識資訊的生物型態博物館裡做中學、學中做,找出可以學習的養分。
Thumbnail
移地教學-將軍村 在古色古香的紅磚牆旁搜尋寫作元素,真有感。 在真正有歷史的地方上在地文化,真有感。 在充滿知識資訊的生物型態博物館裡做中學、學中做,找出可以學習的養分。
Thumbnail
今天在將軍村上課對我以及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這幾週在實人我不斷對教育有突破性的認識,這種感受是很興奮、很舒暢的,把自己打碎再重建,期許自己能保持這樣的循環,建立起一個全新且更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今天在將軍村上課對我以及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全新的體驗。這幾週在實人我不斷對教育有突破性的認識,這種感受是很興奮、很舒暢的,把自己打碎再重建,期許自己能保持這樣的循環,建立起一個全新且更理想的自己。
Thumbnail
新學季的第二天實習,帶著新的思考與星期二的學習來到了今天,今天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觀察不同形式的互動與引導形式,然而從品師的課程,與綠光種子教室的課後輔導過程中,我看見並學習到了珍貴的事物。
Thumbnail
新學季的第二天實習,帶著新的思考與星期二的學習來到了今天,今天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觀察不同形式的互動與引導形式,然而從品師的課程,與綠光種子教室的課後輔導過程中,我看見並學習到了珍貴的事物。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 團隊意識 】 晨讀時光後,Lulu老師把孩子們聚在一起討論「若我的樂高課突然換其他老師上,你們能發揮平常的默契嗎?」我相信每個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當學生遇到代課老師時,極有可能因為不適應,而換了一種學習態度。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
Thumbnail
開學後逐步更新,孩子也喜歡著他們的教室,而老師也因方案的需求新增提供或替換教具,這是一種不斷更新的環境互動。 每種教學法都有其核心精神與特色,但老師怎麼和孩子說話、怎麼安排環境和進行課程,才是真正的關鍵。 蒲公英家採取方案教學。它的特色是依孩子的興趣,對某一主題作深入的探究,主題的產生可
Thumbnail
老師進場時刻,是在教育現場非常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在校外活動的情況,雖在實人這幾週已經看過不少,但今天的「老師進場」讓我相當有感,原來進場時機與方式有許多形式,就看老師用得合不合宜,能否成功救場,並促成孩子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老師進場時刻,是在教育現場非常重要的環節,特別是在校外活動的情況,雖在實人這幾週已經看過不少,但今天的「老師進場」讓我相當有感,原來進場時機與方式有許多形式,就看老師用得合不合宜,能否成功救場,並促成孩子進一步學習的機會。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Thumbnail
接續學習的本質(上),我想分享亮語社會課的實踐與我如何運用所學在自己的教學上。在實人,到縣史館參訪不是被動瀏覽,而是帶有強烈且共同的學習動機與學習目的。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