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大阪中之島。中央公會堂
「吼,我最近,就是早上起床,那個腰啊痛得要死,身體都直不起來。」
八十歲的媽媽抱怨給五十歲的兒子聽,卻成了一幅各說各話的場景。
#隨人顧性命
其實,這種場景很常見;雙方都只活在自己的世界,就會那樣。只能這樣啊。你又解決不了他的問題,即使是自己的媽媽。
「人一定會老,老化過程也一定有病痛。」如果你認知如此,那也沒有誰會去擋你要這樣活的勢頭。
然而,一個有在成長智慧、享受豐盛的靈魂,他即使老也不會顯老;一個人擁有關照身心,對四方訊息保持開放的胸襟,他不必然要經歷病痛。
每一種病痛的背後雖然都有多重可能的原因;然而,別想複雜了,也別急於求藥,因為它也一定有身而為人的通則,或許,你只需要有「覺」,再加上個生活小練習的「行動」就解套了。
#覺.寒露
節氣寒露。寒,氣溫漸降,早晚涼意更深了;露,夜氣清冷,水氣凝結成露珠。
中秋過節熱熱鬧鬧的,穿個露背的回到室內還是得開冷氣啊。不少人的感知世界還停留在夏日炎炎。然後,突然地一早醒來,氣溫就變天?其實,再怎麼突然,都有它一階一階的演變。
好比寒露之前的秋分與白露,都是節氣行進中的微妙過渡。我們早就在這樣「又熱又冷」的狀態裡好一陣子了。
漸漸,即使白日暖和,但熱度早就不足以趨散寒溼。到了寒露,雖然很多人還是感覺不到,可那寒濕早已滲進肌膚。正中午的驕陽下吹來的風,冰冰涼涼。
有時你以為「還沒那麼冷」,殊不知,濕冷潛入無聲,你的身體、你的筋肉早已悄悄地收縮、變短、緊繃卡死。
#在懂得與做得到之間
眾所週知,人體與大自然共振;氣血運行,受四時變化影響很大。可是,很多人是「我都懂,只是做不到」。這句話看似矛盾,卻相當普遍。
早晚的一陣冷風,你遇過;但是回到屋裡又好熱,或去吃麻辣火鍋熱爆了,配個冰飲、穿個清涼的不過分吧。平時、年少時都沒事啊,但是一年年的,身心的情況一直在變動。
寒露後,陰氣更盛,體表防禦外邪的衛氣轉弱。年紀變大,陽氣也轉弱就更不用說了。一旦頭頸或腰部受寒,筋肉遇冷即縮,氣血不暢,便常見「風寒型頭痛」或腰酸背痛。
其實不用要等到寒冬才這樣;氣溫急遽變化就是一大挑戰。
人體很直觀且敏感,被寒濕入侵了,他就是如實反應。潮濕與寒氣的滲透無孔不入;
稍有疏忽,人體的九個城門沒關緊沒防護,它便從縫隙潛入;尤其是頭、頸、腰、腳這四個部位。
「懂得」這個道理,又做得到「保暖」這件事,這是從「覺」而來的「行動」,是在自己的生活上有所作為,不在「懂得與做不到」之間擺盪內耗。也是讓人活到老都能保持有精神的關鍵。
#真正有覺的內心會有清楚,也會有相應的行動
道理我們都懂,甚至比誰都懂,但就是做不到!這種感覺你一定不陌生吧。
冷了,卻懶到不願意給自己保暖。可能是穿搭所需,或手機滑得正順,或因為過往創傷⋯⋯
我遇過一個人,他真的天寒地凍時也只套一件長襯衫;多年以後,我們才聊到原來是他小時候有一次本來很開心期待媽媽要買一件新大衣給他,後來卻拿一件表姊的老舊大衣搪塞他,還說像棉被一樣暖⋯⋯愛漂亮的他賭氣不穿,說他不冷,就這樣竟也習慣了。
真的不冷嗎?
其實,即使他現在願意花錢做身體、買課程、做諮詢、上健身房、收藏無數金句佳文,即使我告訴他,都幾十年了,不要再賭氣了,你說,他的人生會就此發生改變、向上走嗎?
其實,還差一點。
除非他有所行動。
除非在此當下,他能很清楚「為自己好」他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否則,他所說的「覺」就不是真正有覺。從覺而來的行動,只要持續去做,再小都很有力量。
#覺行合一
佛,是「覺者」;學佛,是學覺。覺的練習,不在經文裡,而在日常。
人生是由無數行動構成的。為什麼明明知道,卻總是做不到呢?
因為「知道」只是開了一個小孔,它需要後續的「行動」去加寬加深才能讓光進來。
否則,有在練「覺」的人也會像沒有在練的人那樣,一生的行動都是基於「情緒」、「念頭」、「自我」,不斷重複因因果果。
甚至於變成一直在處理過往創傷,這等於是把大好人生的時光都用來一直吃籃子裡快壞掉的蘋果。
有覺,先是有更多角度,突破了「我知道」、「我以為」;然而,考驗是在於練習「覺」的過程中,人還是會有以前的「情緒」、「念頭」、「自我」來干擾,以至於他會深陷在「懂得」卻「做不到」的泥淖之中。
細思之下,這是一種蠻痛苦的狀態。知行不合一。有很多人會就此放棄,因為努力到有點累了,生活還不是老樣子。
若你對此有感,真的不要灰心,要持續校正,並願意從有覺而來的生活小事開始。
每一個人都不一樣,生活小事裡卻有很多通則。這才是你在生活中自我修練的方向。
更重要的是,你的覺醒必須是從你自己生活的土壤裡面去破土、抽芽、成長、茁壯,而不該是你到處去問別人或權威,或搜尋谷歌而得到的答案!這種是揠苗助長。
從你自己的土壤裡去成長,你的未來才有扎實的根基。
我們的大環境正在進入「陽光漸弱、白晝漸短」,身心也在向內走進「收藏期」。這是大自然的節律。保暖不是等到畏寒才做,而是你懂得節氣了,而且有在因應並行動。
你為自己所做的這些保暖小事,你的身、你的心都會得到統合與滿足感,
這也是你對天地的回應——「謝謝你的提醒,讓我知道你要變濕冷,我準備好了。」
從中,就會開展出更多適合你自己的行動,讓你長成自然真實的模樣,享受你的美好豐盛。
真正有覺,是能跨越「懂得」與「做得到」之間距離,也是你人生往上走最實際有效的行動。
*** ***
後記
#實踐保暖 × 驅寒 × 活氣血的一些生活小事
實踐「保暖」的人,他會自我克制,不再貪涼、貪冰飲、猛吹冷氣,淋到雨後也會馬上擦乾頭髮和身體。
他留意「頭、頸、腰、腳」這四個寒氣最容易入侵的人體部位,會就自己的狀況去保暖。
飲食方面,好的油脂、薑、胡椒、肉桂、羊肉等皆有助於溫陽驅寒。冰品、水果、含糖飲料、奶茶都屬濕寒之源。
若有頭痛,洗完澡後不要吹到風;入浴前冷氣、門窗都關好。可泡溫熱足浴;擦薑油並輕輕刮後頸、前額、太陽穴。
若有腰痛,可用暖暖包貼在後腰或下腹部、泡澡。
睡前與晨起時,皆可用簡單動作在床上放鬆肩頸、腰部;
方法之一是兩腳掌踩地(床鋪),或單腳踩地,身體向另一邊傾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