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攝影思維掌控人生?|加法減法助你規劃職涯的探索與聚焦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C,我曾聽人說攝影猶如人生,我記得你其中一個斜槓是攝影師,對這句話有沒有什麼感想呢?」一位朋友在線上會議時問道。

 

這是個很有趣的問題,我回答:「問得很好,攝影本質上就是將心中所想的畫面,在鏡頭中用加法或減法呈現出來;我常做的是商品攝影,在畫面上比較常用減法來呈現,因為要讓觀看者將注意力聚焦在產品上。

而將減法運用在人生與工作上,也是類似的道理,我們在經驗或是時間運用到一定的程度之後,就要去思考並排序重要的事,適度去掉比較後面的順位,幫助自己重新聚焦,把精力放在關鍵目標上;像我離開前公司到印尼創業、以及減少 Medium 英文文章的更新,都是我幫自己做減法的一種方式。」

 

朋友聽了之後,繼續問道:「原來也可以把攝影的減法思維用來思考工作,那相對的加法是不是就是盡量塞得越多越滿越好呢?」

 

我回答:「與其說塞得越多越滿越好,倒不如說是跟聚焦思考相對的全局思維,拍全景時如果純粹是將所有能找到的物體都拍入畫面中,那只會顯得雜亂,不知道畫面要表現的是什麼;其實畫面中還是需要有一個主體,其他拍進去的事物都是為了與這個主體互動。

人生的加法則有兩個階段,初期因為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會需要盡可能增加體驗來幫助自己探索,而第二階段的加法應該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加進來的事物要盡可能與這個目標有連結,幫助自己一步一步朝目標前進;我在企業內時為了取得管理職位,幫自己增加了英文能力、專案管理、商業分析的技能,最後成功獲得晉升機會。」

--------------------

攝影的世界裡,光線、構圖和色彩等元素,都是捕捉影像的關鍵,而攝影師在畫面中常用的加法與減法,也剛好能對應到我們的生涯選擇與職涯規劃上;我在攝影與工作的經歷中深刻體認到這兩個手法中的哲理,幫助我在多變複雜的環境中尋找方向。

 

加法:全面覆蓋,擴展視野

在攝影中,當攝影師選擇「加法」的手法時,會希望將更多的元素呈現在畫面中,讓整體的表達更豐富,但又不能漫無目的的增加,還是需要為了主題或主體服務;正如我們在生活中追求的「多一點」,不僅是時間的安排,還包括人際關係、知識的積累,甚至是能力的拓展。
我認為人生的加法有兩個階段,生涯初期因為有很多事物尚未體驗不知道自己的目標,會需要盡可能增加體驗來幫助自己探索,透過探索更多機會來開拓自己的眼界,才能從更多角度來看這個世界。
經歷過第一階段的探索,累積了足夠的經驗之後,第二階段的加法應該要有一個明確的目標,加進來的事物盡可能與這個目標有連結,幫助自己一步一步朝目標前進。
我進入社會之後透過第一階段的探索,探索了工程師、音樂演奏、樂器行創業、攻讀了MBA之後,找到自己想往公司管理層前進的目標,於是第二階段的加法都是為了這個目標來累積,幫自己增加了英文能力、專案管理、商業分析的學習並取得相關證照,最後成功獲得晉升機會。

減法:精簡過程,專注本質

與「加法」相對應的便是「減法」,攝影師在拍攝時會將畫面中不必要的元素去除,讓焦點更加清晰,我在商業攝影拍攝產品時會大量使用這個手法,有時候甚至不會呈現完整的產品,讓受眾的視線集中在我想表達的目標上;同樣在人生中的「減法」思維,即是對排序後較不重要的事物進行過濾,專注於最核心的目標與價值

在工作中進行管理運用「減法」思維,常會讓我們反思哪些任務、流程和資源是多餘的,以便進行精簡和優化;專案管理時很容易遇到客戶或主管提出要增加工作範疇、導致需求的資源與時間增加、需求膨脹,此時專案經理就需要使用「減法」,保護團隊的能量才能專注在最重要的目標上,避免過多無意義的功能需求或無效的流程增長

我在去年決定離開工作了十多年的公司移居印尼便是透過減法思維,當時我一邊創業一邊在企業內服務,當遇到環境改變以及事情的優先順位改變時,就必須要果斷進行調整,而不是抓著什麼都要的心態來消耗自己。



無論是在攝影還是職涯規劃中,加法與減法的思維,都是一種智慧的選擇,這不只是一種技巧或手法,更是一種人生哲學。
在前面的分享中也可以看到,我的人生是加法、減法、再加法的不斷循環,在變動越來越快的職場環境中,我們需要學會靈活應用這兩種思維,利用加法拓展自己的視野和機會,也利用減法幫自己專注於核心目標

 

在今年下半年我又幫自己用加法增加了一個新技能,加入 SCPC (國際職業策略規劃師)的認證並順利結業,要取得正式證照還需要提供諮詢個案報告,我想將諮詢機會優先提供給方格子的格友們。
在職涯或是生涯遇到瓶頸,需要專業諮詢協助,請點擊下方連結免費文字諮詢服務,填好表格以及想諮詢的問題,我會從中挑選適合當作報告的問題,並主動聯絡你,進行一小時免費線上職涯諮詢;至於沒有被挑選到的問題也不用擔心,我一樣會用郵件用心回覆,期待大家的來信。

CK chat〈一杯咖啡一段人生〉免費文字諮詢服務

各位朋友,你們在自己的人生與工作中有做過什麼樣的加法或減法呢?留言與我一起討論吧!

 

#CarryKuoOnBoard

----------------------

CK On Board 工商訊息
[權力命令到帶心共創的實戰攻略|《帶心管理學》助你突破世代壁壘]:管理者必須理解世代差異,調整管理策略,才能避免溝通誤解與人才流失。《帶心管理學》助你突破世代壁壘,提升士氣,打造高效跨世代合作模式。
[想在萬萬稅中稅稅平安嗎?|《創業財稅速成班》教你避開稅務風險]:創業後才知道最驚人的開銷竟是勞健保與稅費,老闆要學會財稅管理來避免經營風險。林會計師的《創業財稅速成班》,讓初當老闆的你了解營業稅定價策略與股利計稅方式。
[用CXM管理顧客體驗,打造成功!|拆解ToC品牌競爭底層邏輯]:為何要從CRM升級到CXM?從情感面與遊戲化策略與會員建立連結。顧客成功是關鍵!用第一性原理拆解競爭,打造品牌與客戶共贏策略。

延伸閱讀

打破人生單選題的迷惘|面對人生選擇的3個關鍵智慧
你也在工作中迷惘了嗎?|突破束縛、探索天賦熱情的3個關鍵
大學是學習工具的一種而非必經之路 — 探索 AI 時代的學習新思維

與 CK 建立更多連結👇😊

Facebook | Instagram | Threads | Linkedin | 104 Giver | 1111職點專欄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CK On Board
372會員
253內容數
使用專案管理與商業分析的角度,分析並分享在職場與商場的所見所聞, 來與CK一起討論職場管理心法 & 人際關係心得吧!
CK On Board的其他內容
2025/09/25
為什麼資深員工面對新人提問時,會覺得不耐煩或是問題太簡單? 前輩需理解經驗差距,以包容與引導給予支持,讓團隊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5/09/25
為什麼資深員工面對新人提問時,會覺得不耐煩或是問題太簡單? 前輩需理解經驗差距,以包容與引導給予支持,讓團隊共同成長。
Thumbnail
2025/09/18
探索如何選擇創作主題,從自我反思到市場需求,讓創作不僅滿足個人熱情,還能實現商業價值。 CK分享創作轉型過程,根據受眾需求、職業經歷與情感共鳴調整創作方向,提升作品市場吸引力。
Thumbnail
2025/09/18
探索如何選擇創作主題,從自我反思到市場需求,讓創作不僅滿足個人熱情,還能實現商業價值。 CK分享創作轉型過程,根據受眾需求、職業經歷與情感共鳴調整創作方向,提升作品市場吸引力。
Thumbnail
2025/08/25
管理者必須理解世代差異,調整管理策略,才能避免溝通誤解與人才流失。 《帶心管理學》助你突破世代壁壘,提升士氣,打造高效跨世代合作模式。
Thumbnail
2025/08/25
管理者必須理解世代差異,調整管理策略,才能避免溝通誤解與人才流失。 《帶心管理學》助你突破世代壁壘,提升士氣,打造高效跨世代合作模式。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設計思維不僅僅是創作工具,更是一種職涯規劃的有效方法。透過這篇文章,你將學會如何用設計師的心態進行人生規劃,了解如何制定目標、實施原型、重擬問題,並在過程中尋找最佳的職涯道路。這不僅是一種方法,更是一種改變思維的方式。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人生總是不斷地在「取」跟「捨」。選擇轉職時,需要考慮不同的風險和承擔能力,並設定停損機制。誠實面對自己的選擇,才能夠「歡喜做,甘願受」。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濃縮史丹佛設計學院開設的生涯規畫課,由兩位教授編寫。透過自身的工作觀、人生觀為出發點,觀察自身日常狀態,找出最適合自己的工作生涯。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試著每天為自己留下一點紀錄及微小的進步,反思自我,工作、家庭生活、個人一定有可以讓自己人生獲得一些乾貨,量變引起質變,漸入佳境。紀錄了作者日常心得、健康目標與工作反思,分享了尋找人生宣言的方法,以及過好日子的想法。
Thumbnail
今天接觸到兩個重點方向,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思考,也是我最近在試著去了解更深的主軸: ①提升思維、善用AI工具。 包括接觸商業和產品知識,再用工具加速、更有效達標。 ②自媒體——讓人認識你。 如果要做自媒體,可以先思考目的,比如我的目標是寫作出書,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分享生活娛
Thumbnail
今天接觸到兩個重點方向,我覺得每個人都可以去嘗試思考,也是我最近在試著去了解更深的主軸: ①提升思維、善用AI工具。 包括接觸商業和產品知識,再用工具加速、更有效達標。 ②自媒體——讓人認識你。 如果要做自媒體,可以先思考目的,比如我的目標是寫作出書,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分享生活娛
Thumbnail
人生充滿了選擇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瞬間,都充滿了選擇。從我們開始懂事的那一刻起,選擇便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選擇有時微不足道,有時卻關乎我們的命運。每一個選擇,無論大小,都在悄然塑造著我們的人生軌跡。當我們回顧過去,會發現,人生的成敗、幸福與否,都是我們選擇的總和。 童
Thumbnail
人生充滿了選擇 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瞬間,都充滿了選擇。從我們開始懂事的那一刻起,選擇便成為了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些選擇有時微不足道,有時卻關乎我們的命運。每一個選擇,無論大小,都在悄然塑造著我們的人生軌跡。當我們回顧過去,會發現,人生的成敗、幸福與否,都是我們選擇的總和。 童
Thumbnail
*以下會討論到本業的插畫領域時下議題,但某些概念,其實可以舉一反三應用在各方面去思考 *內容主題不在於電影而是向其”借題“來,實則想討論從社群上看到的現象:大家的內容是否有被演算法操縱? 對常人來說,提問會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但對創作/造者(行為上會在這世上無中生有的人,例如藝術家、
Thumbnail
*以下會討論到本業的插畫領域時下議題,但某些概念,其實可以舉一反三應用在各方面去思考 *內容主題不在於電影而是向其”借題“來,實則想討論從社群上看到的現象:大家的內容是否有被演算法操縱? 對常人來說,提問會是: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 但對創作/造者(行為上會在這世上無中生有的人,例如藝術家、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