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放慢,才有機會看見自己的成長》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們都被教導要「快」,學得快、反應快、進步快。

快似乎成了這個時代的安全帶——讓我們在被比較、被追趕的路上,心裡稍微踏實一點。


可慢慢地,我開始懷疑,那些被速度包裹的安全感,是否正在一點一滴地耗損我們的內在?


因為當你習慣把「快」當成唯一的價值,就會忘了:有些成長,只能在停下來的時候發生


為什麼我們習慣用「速度」衡量價值

從小,我們被獎勵的往往不是「學會」,而是「多快學會」。


考試時間、報告截止、面試準備、升學志願——所有事情都有期限,久而久之,「趕上別人」成了潛意識的目標。


於是,我們學會在每一段路上不斷往前衝:

還沒複習完這章,就在想下一次模擬考;報告剛交出去,就開始焦慮下個截止日期。


快,讓人有一種「我在往前」的錯覺

但你有沒有發現,有時候你跑得很快,卻不知道自己在追什麼?


那時候我常有這種感覺。

即使事情都做完了,心裡還是懸著,好像有一份名為「焦慮」的作業永遠沒交。

我才意識到,速度不只是行為,也是一種焦慮的表現


放慢的時候,會發生什麼

有一次,我因為太累決定讓自己「放慢一點」——不再逼自己每晚都要完成三件事、不再用每一分空檔補筆記或看影片。


結果第一天我就覺得很不安。


那種焦慮的感覺就像失重:明明什麼事都不用做,卻覺得整個人懸在空中。

我開始懷疑:「這樣是不是浪費時間?是不是退步了?」

但就在那個看似空白的一天,我發現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我終於能聽見自己在想什麼。


過去那個被任務塞滿的我,腦子裡的每個想法都像是在開會:吵雜、重疊、沒有空氣。

放慢之後,這些聲音終於有了空間,我開始能分辨,哪些是「我想要做的」,哪些只是「我應該做的」


原來,放慢不只是行動變少,而是讓心有時間重新對焦


焦慮的底層其實是「害怕錯過」,而罪惡感的根源是「不相信自己能趕上」。

當你願意慢下來,你其實是在練習相信——相信自己不需要靠速度證明價值


學習生活裡三個放慢的方法

1️⃣放慢步調:給每件事留「呼吸的空間」

以前我做計畫時,總會排得滿滿的。


後來我開始為每個任務預留「緩衝區」——可能是十分鐘的散步、喝水、或什麼都不做。 這些看似浪費的空格,卻讓我更能持續。


🌟你可以嘗試這樣做:

當你在列待辦事項時,不要想「我今天能塞多少」,而是問自己「我今天能穩定完成什麼」。

速度會讓你快一時,節奏才能讓你走得久。


2️⃣放慢回應:不是每件事都要立刻回答

有時候別人問我們「要不要一起做」、「你可不可以幫個忙」,我們太習慣立即說「好」。

但放慢回應,不是冷漠,而是一種尊重——對別人,也對自己。


在回答前,先給自己一分鐘:

我真的有時間嗎?這件事符合我的優先順序嗎?我是否在出於壓力而不是意願答應?


那一分鐘的停頓,往往能幫你省下幾個小時的後悔


3️⃣放慢目標:不要把人生當倒數計時

在大學裡,我常聽到身邊的人說:「我一定要在幾歲前達到什麼。」

這句話聽起來很有動力,但也很容易讓人陷入焦慮,因為我們把時間變成敵人,而不是夥伴。


後來,我開始把目標寫成「方向」而不是「期限」。


例如:「我希望能更了解自己的節奏」,而不是「我在三個月內要變得更自律」。

這樣做的結果是,我不再那麼急著驗收成果,反而因為沒那麼緊繃,更能一步步實踐


個人經驗:一次放慢後意外發現的轉折

大二那年,有一門課需要小組專案,我原本想當組長,主導一切——這樣最有效率。

但那學期我真的太疲倦了,決定退一步,讓別人帶頭,我以為這樣會讓我「變得不重要」,結果完全相反。


在不再急著掌控的狀態下,我反而學會了觀察。


看著組員的節奏、想法、互動,我發現自己過去太急著推進,反而忽略了人與人之間微妙的默契。

那次專案的成果雖然沒有「最快完成」,但卻是我參與過最順暢、最有共鳴的一次。


後來我才明白,速度的確能讓你完成任務,但放慢能讓你理解事情


理解,是比進度更深層的成長。


放慢不是懈怠,而是一種成熟的節奏

我們常以為成長一定伴隨痛苦、速度與成果,但成長也可以是安靜的,是一種「我開始知道該走多快」的平衡。


放慢,不代表落後

放慢,是在提醒自己:你不需要跟著別人的時間表生活


有些人十天就找到方向,有些人十個月還在摸索;但若你願意放慢,你就能看見—— 那些你以為浪費的時間,其實正悄悄在替你累積底氣


📩留給你的一封小問候

也許你現在正覺得自己「進步太慢」、也許你看著別人的速度,開始懷疑自己的價值。


但請記得: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時區。

有人早起出發,有人晚點抵達,太陽升起時,你依然有屬於自己的光。


願你在緊湊的生活裡,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哪怕只是比昨天多深呼吸三秒,那也是一種前進。


👀我也想聽聽你的分享…

你最近有沒有哪一刻,決定「慢一點」?

那種放慢帶給你什麼感受?是安心、焦慮,還是意外的輕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浮光影夢
1會員
24內容數
你好,我是影,一名護理系學生。 平時忙於課業、打工和考試,兼顧信仰及個人生活,雖挑戰重重,我仍相信能找到屬於自己的節奏。 在這裡,我會分享我的生活點滴,從時間管理到未來規劃,探索如何在忙碌中找尋平衡與成長。 為自己開闢第二條路的同時,也希望能和你一起找到那一抹屬於自己的光亮,為各自的故事添上一筆溫柔而堅定的色彩。
浮光影夢的其他內容
2025/10/16
我們好像都活在一個「過度思考」的時代。 手機沒放好會想:「是不是忘了帶?」 傳訊息沒回會想:「是不是我哪裡講錯話?」 甚至連一個普通的日子,也會被腦袋裡的聲音切割成無數碎片。 現代人的焦慮,不一定是來自做太少,而是想太多。
2025/10/16
我們好像都活在一個「過度思考」的時代。 手機沒放好會想:「是不是忘了帶?」 傳訊息沒回會想:「是不是我哪裡講錯話?」 甚至連一個普通的日子,也會被腦袋裡的聲音切割成無數碎片。 現代人的焦慮,不一定是來自做太少,而是想太多。
2025/10/15
在這個「效率」被過度追求的時代,多工(multitasking)幾乎成了一種被美化的能力。 同時回訊息、聽Podcast、開會、打報告、回想晚餐要吃什麼——好像越能同時處理越多事,就代表越厲害。 但,我們的大腦真的能這樣運作嗎? 多工與單工的科學差異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大腦其實
2025/10/15
在這個「效率」被過度追求的時代,多工(multitasking)幾乎成了一種被美化的能力。 同時回訊息、聽Podcast、開會、打報告、回想晚餐要吃什麼——好像越能同時處理越多事,就代表越厲害。 但,我們的大腦真的能這樣運作嗎? 多工與單工的科學差異 從神經生理學的角度來看,大腦其實
2025/10/14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永遠不會安靜」的時代。 當我開始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專注時,我發現:專注力從來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種被設計出來的空間感。
2025/10/14
我們生活在一個「資訊永遠不會安靜」的時代。 當我開始學習如何在這樣的環境中專注時,我發現:專注力從來不是一種天生的能力,而是一種被設計出來的空間感。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長大, 其實就是接納和體認所有情緒容量的練習。 放過自己, 嘗試擁抱自己的每個面向, 也許就能釋懷: 原來這就是...... 邁向成長之路的感覺呀!
Thumbnail
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懶得打文章,還記得以前的自己很喜歡看一些心靈成長的文章,透過別人的成長與反思似乎在我的生命當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些共鳴,因此每當看到相關的影視作品,總會透過文章的形式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緒,彷彿要告訴別人:喔喔這個東西我懂 或者 哎呀阿呀~這個大概就是長大的過程吧 然而有一段時間不知
Thumbnail
有好長的一段時間懶得打文章,還記得以前的自己很喜歡看一些心靈成長的文章,透過別人的成長與反思似乎在我的生命當中也可以找到一些些共鳴,因此每當看到相關的影視作品,總會透過文章的形式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緒,彷彿要告訴別人:喔喔這個東西我懂 或者 哎呀阿呀~這個大概就是長大的過程吧 然而有一段時間不知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學會放過自己 而不是什麼不順自己感受的話 全都收到腦袋瓜裡 於是就不開心 不然就否定了他人所對你的誠意 眼界跟心要學會懂得柔軟與寬闊些 真正的成長絕不是一時 而是日積月累經過時間的淬煉 而面對任何事情都能夠圓融看待 停、看、聽 是不二法門 停下脚步不是〔不停的追求無法〕
Thumbnail
著急是沒有用的,也更有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Thumbnail
著急是沒有用的,也更有可能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增加與人的接觸,看見的是大環境讓許多人得正視自己的內心。環境造成許多人內心的匱乏。也許是早就存在的課題,只是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情要處理,又或者是因為面對自我太堅難了,大家找盡各種理由暫時的逃避。 但是時間到了,該面對的仍然是無法閃躲。活在覺知裡,並不是沒有課題要面對:而是提前知道,比起後知後覺的人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追求快節奏的生活已成為常態,但是深受社會影響的我們往往忽略了對內在世界的探索。這篇文章透過探討停下來探索內心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應該放下忙碌,面對自我,並開始自我發現之旅。
Thumbnail
在當今社會中,追求快節奏的生活已成為常態,但是深受社會影響的我們往往忽略了對內在世界的探索。這篇文章透過探討停下來探索內心的重要性,提醒我們應該放下忙碌,面對自我,並開始自我發現之旅。
Thumbnail
多多鼓勵自己,不用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Thumbnail
多多鼓勵自己,不用給自己太多的壓力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