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178:工程師最討厭的PM,其實只是不懂這三件事

更新 發佈閱讀 8 分鐘
〈專案經理不是出一張嘴的人:懂「權責管理」的人,才能真正帶團隊〉

被誤解的職位:為什麼大家都說PM只是出一張嘴?

「PM只會出一張嘴啦!」

這句話,幾乎每家公司都有人講過。

早晨九點,工程部的會議室。投影幕上滿是紅色延誤標記,會議桌上擺著沒喝完的咖啡。PM 小陳努力地報告:「目前進度延誤10%,請大家加緊一點。」

話一落,工程師老李頭也不抬:「你報這個有用嗎?我們昨天就跟你說要API規格啊。」

整間會議室的空氣凝固。

raw-image

那一瞬間,小陳覺得自己好像被抽離出場景,聽著自己說話,卻連自己都懷疑:我到底在貢獻什麼?

他不是不努力。前一晚他也加班到十一點,整理文件、畫流程圖、更新進度表。

但在別人眼裡,他做的這一切,就像空氣一樣——存在,卻沒感覺。

「我只是想讓大家對進度有共識,為什麼每次我說話都像在多此一舉?」

那一刻,他第一次真切地感受到「職位被誤解」的孤獨。

如果PM真的那麼可有可無,為什麼幾乎所有公司都需要他? 也許問題不在「他們出一張嘴」,而在「他們沒有說對話」。


當PM誤把自己當助理時,價值就消失了

夜裡十一點,整個辦公室只剩下一盞檯燈亮著。

小陳對著螢幕,幫設計師回信、幫工程師整理文檔,還幫老闆修簡報。 桌上兩杯冷掉的咖啡提醒他:這已經是第三個夜晚了。

他苦笑著說:「原來我連冷咖啡都變例行公事了。」

他以為,只要主動幫忙,就能被看見。

於是他成了萬用膠水——哪裡有縫就補,哪裡缺人就上。 但沒人感謝他,反而越來越依賴他。

主管說:「這些雜事讓你處理最快。」

同事說:「你幫我寄信一下,反正你比較空。」 久而久之,所有人都習慣他「做很多」,卻沒人覺得他「很重要」。

「我做了這麼多,卻沒人覺得我重要。」

「也許,我不是沒價值,而是我沒有在對的地方發揮價值。」

這句話在他腦裡繞了好幾圈。

他開始懷疑:自己真的是專案經理,還是公司最聰明的助理?

當PM誤把自己當助理時,團隊也就真的這樣看待你。

努力的方向錯了,再多加班都只是原地打轉。
raw-image

專案問題的五個層次:不是每個問題都該你解

某天下午五點,客戶主管臨時丟來一句話:

「下週能不能多加一個『一鍵報表功能』?」

團隊瞬間炸開。

工程師翻白眼:「這不是要重寫架構嗎?」 設計師低聲嘀咕:「又臨時改,排程要炸了啦。」

小陳皺著眉,立刻打開白板,開始畫流程、找解法。

raw-image

他正準備開口討論技術可行性時,導師阿凱走了進來,淡淡說了一句——

「你又在解錯問題了。」

小陳愣住:「這不是技術問題嗎?」

阿凱搖頭:「這是責任問題。你要先釐清,誰有權決定要不要改。如果你不問清楚,就等於替別人背鍋。」

那一刻,小陳才恍然大悟。

原來他一直忙著解決「怎麼做」,卻沒思考「該不該做」。

阿凱在白板上寫下五個詞:

協調、技術、管理、責任、權力。

他說:「這是專案經理每天都會遇到的五類問題。前兩類容易被取代,後三類才決定你有沒有存在價值。」

raw-image
「會做事的PM處理眼前的問題,懂思考的PM處理未來的風險。」

從那天起,小陳決定改變。

他不再急著回答「怎麼做」,而是先問「為什麼要做」。


從技術解到管理解:PM的覺醒時刻

幾週後,客戶又提出新需求。

這次,小陳沒有立刻說「我來想想怎麼做」,而是深吸一口氣,打開排程表和預算表。

他開始分析:

  • 功能新增的影響成本:+25 萬元
  • 專案時程將延後 18 天
  • 關鍵路徑延長兩個階段
  • 若不額外增加兩名工程師,延遲風險為 37%

他整理成簡報,附上三種解決方案。

會議那天,他面對客戶平靜地說:

「技術上我們做得到,但這樣會讓時程延後約三週。若您想維持原上線日期,就需增加兩位工程師支援。這是風險圖,請參考。」

客戶沉默幾秒後,點點頭:「那就維持原版,不要加這功能了。」

那一刻,小陳感覺整個房間都安靜了。

沒有人爭吵、沒有人抱怨。 因為他用數據和策略,讓對方看懂問題,而不是被問題說服。

「有時候,最厲害的說服,不是讓人答應,而是讓人理解"為什麼不能"。」

他第一次體會到——

PM真正的工作,不是衝鋒陷陣,而是讓團隊少打無謂的仗。

他終於不再只是傳話的人,而是能為團隊決策的人。

raw-image

從「做事的人」到「領導者」

半年後,小陳升任新的專案負責人。

他不再天天追進度,而是建立節奏:每週一次戰略會、每日一次同步會。

某次會議,新PM問他:「為什麼你都不跳下去幫大家?」

他笑著說:「因為我的工作,不是幫他們寫code,而是讓他們不用半夜寫code。」

raw-image


那天晚上,他在筆記本上寫下三句話:

1️⃣ 責任意識:敢說「不」,才能守住團隊底線。

2️⃣ 權力敏感度:看懂誰能決定什麼,懂得借力使力。

3️⃣ 保護思維:讓專業的人安心做事。

他明白,領導力不是靠氣勢,而是靠清晰。

「以前我覺得領導是衝在最前面,現在我知道,真正的領導,是讓別人能安心在前面衝。」

成熟的PM像戰場上的軍師,不開槍、不吶喊,卻能決定整個戰局的方向。

他不再救火,而是在建立防火牆


一個PM的真正價值

幾個月後,專案順利提前交付。

例行會議上,總經理問:「這次為什麼能提早?」 工程師打趣地說:「因為PM幫我們擋掉了三次改需求!」 全場笑了。

但小陳心裡有股暖流。那一刻他知道:

他終於不再只是「出一張嘴」的人, 而是讓整個團隊「能安心說話」的人。

「原來真正的價值,不是做多少事,而是讓別人能安心做事。」

他不再急著證明自己,也不再害怕被誤解。

因為他知道,自己說的每一句話,背後都有數據、有策略、有責任感。 那張「被嘲笑的嘴」,如今能幫公司省下二十萬、幫團隊少加班三週。

「PM的嘴,不該只是報告進度的嘴,而是說出策略、擋下風險、守住團隊的嘴。 這張嘴,說得越清楚,團隊走得越遠。」

raw-image

結語:讓「說話」成為你的專業

PM,不是一個職稱,而是一種思維層級。

當你從「技術解」跨越到「管理解」,再進一步理解「責任與權力」, 你會發現—— 你說的每一句話,不再只是聲音,而是方向。

所以,下一次當有人對你說:

「你們PM不就只會出一張嘴嗎?」 請你微笑回答:「對,但我用這張嘴,讓團隊少走三個月的冤枉路。」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精選

  1. 「會做事的PM處理眼前的問題,懂思考的PM處理未來的風險。」
  2. 「當你忙著填坑時,你永遠沒時間思考該怎麼避免掉坑。」
  3. 「成熟的PM,不再是救火員,而是防火牆。」
  4. 「有時候,最厲害的說服,不是讓人答應,而是讓人理解為什麼不能。」
  5. 「領導不是衝在最前面,而是讓別人能安心在前面衝。」
  6. 「PM的嘴,說得越清楚,團隊走得越遠。」
  7. 「PM真正的工作,不是衝鋒陷陣,而是讓團隊少打無謂的仗。」
  8. 「懂權責的PM,才有資格談領導力。」
  9. 「不是你不夠勤快,而是你站錯了位置。」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lan大叔的職場真心話
54會員
316內容數
我是 Alan大叔,熱愛閱讀與寫作,樂於分享心得與見解。在職場打滾多年,我以真誠的筆觸記錄所見所聞,提供實用的經驗與建議,幫助讀者在職場少走冤枉路。閒暇時,我喜歡透過攝影捕捉生活的美好,也熱愛騎單車享受自由與探索的樂趣。寫作對我而言不只是分享,更是一種與世界交流的方式,期待透過文字與更多人產生共鳴,一起成長、前行!
2025/10/14
當企業教練爸爸遇上大學教授媽媽,教養變成一場哲學辯論:要重視結果,還是重視陪伴? 他設計任務表、培養紀律;她蹲下身傾聽孩子的情緒。 從入學、成績、手機,到人際挫折,他們用真實經驗證明—— 教養不是勝負,而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2025/10/14
當企業教練爸爸遇上大學教授媽媽,教養變成一場哲學辯論:要重視結果,還是重視陪伴? 他設計任務表、培養紀律;她蹲下身傾聽孩子的情緒。 從入學、成績、手機,到人際挫折,他們用真實經驗證明—— 教養不是勝負,而是父母與孩子,一起成為更好的人。
Thumbnail
2025/10/13
這是一篇寫給「想清醒生活」的現代人的哲學專欄。 從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拉岡的他者慾望,到笛卡爾的懷疑與尼采的價值重估,本文帶你一步步拆解: 我們的選擇是否真是自由? 在被演算法與社會價值綁架的時代,哲學不只是思考,而是一種奪回思想主權的生活練習。
Thumbnail
2025/10/13
這是一篇寫給「想清醒生活」的現代人的哲學專欄。 從弗洛伊德的潛意識、拉岡的他者慾望,到笛卡爾的懷疑與尼采的價值重估,本文帶你一步步拆解: 我們的選擇是否真是自由? 在被演算法與社會價值綁架的時代,哲學不只是思考,而是一種奪回思想主權的生活練習。
Thumbnail
2025/10/12
你背過多少投資金句?「別人恐懼我貪婪」、「長期持有」、「現金為王」、「高風險高報酬」—— 這些話聽起來都對,卻讓無數人賠錢。 本文帶你從心理學與行為經濟角度出發,拆解金句背後的迷思與人性陷阱, 幫你學會一件事:金句不是策略,清醒才是致富的起點。
Thumbnail
2025/10/12
你背過多少投資金句?「別人恐懼我貪婪」、「長期持有」、「現金為王」、「高風險高報酬」—— 這些話聽起來都對,卻讓無數人賠錢。 本文帶你從心理學與行為經濟角度出發,拆解金句背後的迷思與人性陷阱, 幫你學會一件事:金句不是策略,清醒才是致富的起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以前我在新創公司當PM(產品經理)的時候,如果提出做一個新功能的需求,常被工程師挑戰是否真有必要做...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你可能一直認為主管不夠快、不專業、充滿大餅話、不願扛責任。但其實,當位子爬高,主管需要處理更多的策略性事務,向上管理耗費更多時間,注意到規模太大的資訊不易傳達,遇到人事預算限制、政治角力等因素。如果你多從主管的角度思考,這些挑戰你或許就能更理解了。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在工作場合,發現主管犯錯是個敏感的情況。文章分享了一位工程師發現主管在軟體開發專案中的嚴重錯誤,並提供了處理這種情況的方法和建議。作者強調應該勇於提出問題,並且適當地解決,這不僅有利於公司,也有利於職業生涯的成長。
Thumbnail
吹個頭!!!最討厭這種了,到時差太多,董事又要叫我解釋!
Thumbnail
吹個頭!!!最討厭這種了,到時差太多,董事又要叫我解釋!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專案經理與工程師在工作上面對的挑戰和需求截然不同。專案經理需具備溝通、督促、認知及行政等四種核心能力,以便成功轉型。文章中舉例以生動的故事來說明這四種能力的重要性,並強調從工程師升遷為專案經理並非易事,需要不斷學習與努力。
Thumbnail
「哥,需要我幫忙些什麼嗎?我學很快,儘管開口。」我舉手,自信滿滿。 「需要。你去把課長叫回來坐在座位上,控制他的行動範圍。現在每個公文都急得要命,每次要蓋章他人就不見……」工程同事周哥被埋在一疊又一疊公文夾後方,聲音朦朧不清的咕噥道。 「這個任務太難了,恕難從命。」
Thumbnail
「哥,需要我幫忙些什麼嗎?我學很快,儘管開口。」我舉手,自信滿滿。 「需要。你去把課長叫回來坐在座位上,控制他的行動範圍。現在每個公文都急得要命,每次要蓋章他人就不見……」工程同事周哥被埋在一疊又一疊公文夾後方,聲音朦朧不清的咕噥道。 「這個任務太難了,恕難從命。」
Thumbnail
本篇討論專案經理收到任務後的基本動作,還有如何挖掘出簡報文字之下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
Thumbnail
本篇討論專案經理收到任務後的基本動作,還有如何挖掘出簡報文字之下客戶真正想要的東西。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