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牌啟動的那一刻
電視裡,日本的骨牌秀正準備開始。
主持人倒數:「三、二、一!」 第一顆骨牌被輕輕推倒, 彈珠滾動、齒輪轉動、風扇旋轉, 接著一顆顆骨牌連鎖倒下, 短短幾秒鐘,整個舞台變得壯觀又瘋狂。

那是不是,也像我們的內心?
一個眼神、一句話、一次被忽略的瞬間——
那顆看不見的彈珠球,就被擊出。 焦慮、懷疑、自責、過度努力, 一個接一個,像倒不完的骨牌。
我們常以為那是「情緒起伏」,但其實,那是一套「自動啟動的心理機器」。 這台機器有一個名字—— 內耗骨牌機轉(Domino Mechanism)。
羞愧感彈珠球:第一顆倒下的骨牌
小雅是一位新上任的產品企劃主管。
她工作認真、效率高,是那種「只要交給她就放心」的人。
但升遷之後,她反而比以前更焦慮。

那天部門會議,主管誇了同事一句:
「小陳這次報告做得不錯,大家可以參考他的格式。」 她微笑鼓掌,卻覺得胸口「啪」地一緊。
「他沒誇我。」
「是不是覺得我不夠好?」
那一瞬間,一顆「羞愧的彈珠球」被擊出,在她心裡開始滾動。
她回座位後重新檢查簡報,改排版、補內容、甚至連沒問題的地方也重做一遍。 回家後仍睡不著,腦海裡不斷重播那句話: 「大家可以學學他的格式。」
她知道自己反應過度,卻停不下來。
📘 旁白
內耗,不是發生在「出錯」的那一刻,而是發生在「我覺得我錯了」的那一刻。 那顆羞愧的彈珠球,只要被擊出, 內心的骨牌就會自動倒下。
防衛的開始:我只是想保護自己
隔天早上,她告訴自己:「沒事啦,他對大家都這樣。」
又補一句:「反正我再多做一點就好了。」
她以為自己在安慰自己,其實是在「防衛」。
防衛像一層玻璃,隔開了外界的評價,也隔開了內心的真相。 那不是平靜,而是一種「假裝沒事」的用力。
每個防衛的背後,其實都藏著一種恐懼:
「如果別人看見我不夠好,還會喜歡我嗎?」
📘 旁白
防衛是心理的自保機制,讓我們暫時不痛,但也讓我們離自己更遠。 因為當你拼命解釋,就再也聽不見自己真正的聲音。
錯誤信念與虛構目標:假性的努力
幾天後,公司有了新專案。
小雅主動舉手:「我來!」
她連續三天加班到深夜,幫別人改資料、修簡報、確認每個數字。 嘴上說「我想多學一點」, 心裡卻在想:「我要證明自己不差。」
她的焦點,不再是「把專案做好」,而是「讓主管不再懷疑我」。 這就是心理學裡的「虛構目標」。
她以為自己在努力,其實在防衛。

因為那股焦慮,並非來自任務,而是來自羞愧。
當我們想「修復一個不存在的錯誤」,努力就會變成懲罰。 越努力,越焦慮;越焦慮,越確信「我真的不夠好」。
📘 旁白
很多內耗的人,都不是懶惰,而是太努力地想證明自己。 可惜,越是想被看見,就越迷失自己。
三型內耗:三條不同的焦慮路線
在職場裡,常見三種內耗模式:
情緒型:
別人皺眉,就開始猜:「是不是我惹他不開心?」 整天心神不寧,情緒跟著別人起伏。
價值型:
別人沒回訊息,就懷疑是不是自己講錯話。 為了被喜歡、被肯定,把注意力全放在外面。
自我要求型:
每完成一件事,腦中立刻浮現下一個挑戰。 成就越多,焦慮越重。 因為那句「我還不夠好」從沒改變過。
📘 旁白
三型內耗的外表不同,但內在其實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我有被看見嗎?我值得嗎?」
生存策略:討好、對抗與高功能
小雅選擇討好。
她主動幫別人整理資料、接下雜務, 每次答應,心裡都鬆一口氣—— 「至少大家覺得我可靠。」
阿哲選擇對抗。
他心想:「主管根本偏心!」 嘴上說不在意,卻越說越氣,越氣越想證明自己。
阿玲則是「高功能型」。
她完美、準時、控制得很好, 但夜裡卻失眠, 常常盯著天花板問自己:「我到底在怕什麼?」

📘 旁白
內耗者不是無能,而是過度防衛。
他們太怕面對「脆弱」, 以至於連休息都會感到罪惡。
過度補償:努力的另一面
心理學稱這些假性努力為「過度補償」。
那是一種用極端方式掩蓋恐懼的行為。
類型內在語言結果極端型「我絕不能再出錯!」被完美主義綁架。
過度型「我要做到最好!」永遠無法滿足。
為他人型「我要讓他後悔!」把他人的錯當成人生目標。
無法停止型「我必須更好!」永遠沒有「夠好」的一天。
過度補償就像踩油門逃跑,越逃離,越陷入羞愧的泥沼。
📘 旁白
有時候,我們不是在追求成功,而是在逃避羞愧。 可惜,逃得越遠,影子越長。
讓骨牌慢下來
幾週後,小雅又被主管指出:「這段報表可以再精簡一點。」
以往她的心會立刻繃緊,但這次,她深吸一口氣。
「謝謝提醒,我來修正。」
那一刻,她清楚感覺到羞愧出現了。
胸口微熱,呼吸有點急, 但她沒有被它推著跑。
她在心裡對自己說:
「我現在只是被彈珠球擊中了,但我可以選擇不倒下。」
她笑了笑,繼續工作。
這次,她不是為了被肯定, 而是因為她想讓事情變好——僅此而已。
📘 旁白
打斷內耗的關鍵,不是逃避羞愧,而是在羞愧中保持覺察。 你不需要阻止彈珠被擊出, 你只需要選擇:這次不跟著它跑。
重新排列你的骨牌
我們無法控制生命裡的彈珠球——
批評、比較、被忽視、被誤會。 但我們可以重新排列骨牌, 讓它不再倒向自責,而是倒向理解。
也許你的內耗骨牌還在運轉,但當你願意看見它、命名它、理解它, 它就會慢下來。
你會開始發現,羞愧不再是敵人, 而是提醒你:「我在乎。」
💬 最後的話:
「每一次羞愧,其實都是靈魂在說:『我想被看見,不是被評價。』」
當你能溫柔地回應這個聲音,那台內心的骨牌機器, 就會慢慢停下, 安靜地告訴你——
你沒有壞掉,你只是骨牌倒得太快。

✨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別忘了點擊下方的 愛心 💖,並加入會員。這樣一來,每當我有新的文章或分享,就能第一時間通知你,陪你一起走在成長與探索的路上!🚀
✨金句摘錄
- 你以為自己在努力,其實只是在逃避羞愧。
- 防衛會止痛,但也會讓你與真實斷線。
- 內耗,不是懶惰,而是害怕被否定。
- 別再證明你很好,試著相信你已經夠好。
- 每一次羞愧,都是靈魂在呼喊:我想被理解。
- 停止骨牌,不是靠力量,而是靠覺察。
- 你不必完美,才能被愛。
- 內耗骨牌不是敵人,而是你成長的提醒。
- 越想避免羞愧,就越被它控制。
- 當你願意看見自己,內耗就失去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