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風起雲湧的公司
創睿科技是一家以創新為驕傲的中型企業。公司文化原本以「信任、合作、開放溝通」著稱,內部氣氛積極正向。
直到新任業務主管——林國誠上任,一切開始產生微妙變化。
林國誠業務能力不俗,能說善道、反應機敏,擅長和客戶打交道。然而,他也有個惡習:喜歡打聽、傳遞與評論別人的私事與部門八卦。一開始,大家只覺得他健談、有趣。
但沒多久,他開始在不同場場合刻意「分享消息」——
「聽說研發部那個案子又 delay?副理快被總經理罵了。」
「我聽行政那邊說,財務要裁員了,這公司不太穩喔。」
「聽廠商說,行銷部最近出狀況,業績報表被重做三次呢。」
這些話真假難辨,卻像病毒般在公司裡快速蔓延。
二、放任的高層
身為行政副總的陳慧君早已聽到員工的反應:
大家覺得辦公室氣氛越來越「陰」,信任感下降,開會時連表達意見都變得小心翼翼。
有主管私下向她反映:「林主管說的話影響很大,我們的人都不敢講實話了。」
但陳副總只是淡淡一笑:
「他業績好、人脈廣,說幾句話沒什麼吧?別太敏感。」
這句「沒什麼」,成為公司文化崩壞的起點。
三、謠言的毒蔓
幾個月後,公司內部開始出現明顯裂痕:
- 研發部與業務部互不信任,開會時明顯冷場。
- 行銷團隊流失兩名核心人員,理由是「環境太亂」。
- 廠商之間流傳著「創睿內部人心不穩」的風聲,連合作案都開始縮手。
更諷刺的是,林國誠仍然在廠商聚會上談論「公司內幕」,被外界視為「內線消息來源」。
而他本人仍以為這是自己「有資訊、有影響力」的表現。
四、離開與崩潰
一年後,公司的人才流失率創下新高。
曾經穩定的技術骨幹、可靠的行銷主管、甚至老員工都選擇離開。
離職訪談中出現最多的三個字是:「沒信任」。
總經理直到此時才痛心發現:
真正讓公司失血的,不是市場競爭,而是內部文化的腐蝕。
五、結局
在重新整頓後,公司才正式訂出新的管理原則:
- 明確界定職場溝通與八卦的界線。
- 主管言行負責,散播未經證實消息者列入評估紀錄。
- 建立員工信任管道,讓問題能直達決策層。
而那位業務主管林國誠,最終被解除職務。
他臨走前仍不服氣地說:
「我只是說說而已,有那麼嚴重嗎?」
但留下的員工心裡都明白:
有時,一句話真的能摧毀一個團隊的根基。
管理啟示─
八卦,是最隱形卻最具破壞力的企業毒藥。
領導者若對文化失序選擇「放任」,等於默許崩壞。
信任,是企業最貴、也是最脆弱的資產。

公司的沉默崩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