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的深度,決定思維的高度:AI 時代的學習倫理與創作責任

更新 發佈閱讀 5 分鐘

問題的深度,決定思維的高度

曾在一支YouTube 視頻上,聆聽到前中研院資訊所副所長、Google 台灣區總經理、台灣地區資料搜索領域先驅研究者簡立峰博士説道:

一問一答,得出的 Data 可以疑似『抄襲』。十問十答,已經是很棒的『學習』;百問百答,得到的 Data,加以整合,可能成為傑出的『創作』。 這句話的啟發性在於:它將「問與答」視為學習與創作的坐標軸。一問一答,是線性的資訊轉移;十問十答,是多面向的知識連結;百問百答,則象徵思想的網絡化、整合化——那正是創造力萌生的時刻。 在這個過度依賴即時答案的時代,人們往往急於獲得「結論」,卻忽略了提問的品質才是思想的起點。問題若淺,思考即薄;問題若深,學習便深。 AI 時代尤顯如此。機器擅長「回答」,而人應該擅長「提問」。真正的創造者,不是知道最多的人,而是能問出最有意義的問題者。因此,「一問一答」雖可能近於抄襲,但「百問百答」卻是思維成熟的象徵—— 不是重複,而是反覆;不是堆砌,而是鍛鍊。 從模仿到創造:知識生成的內在邏輯 教育心理學家布魯姆(Benjamin Bloom)提出「認知層次理論」:從記憶(Remember)到理解(Understand)、應用(Apply)、分析(Analyze)、評價(Evaluate)、最終抵達創造(Create)。 這條路徑,正與簡博士的論述相互印證。 一問一答的層次停留在「記憶與理解」; 十問十答,開始進入「分析與應用」; 而百問百答,則意味著學習者能跨越模仿,達到「評價與創造」。 創作並非從模仿分離,而是從模仿昇華。古代書法家臨摹碑帖,非為抄襲,而是悟出筆意;作曲家研習前人樂理,非為複製,而是尋得新聲。創作的關鍵,在於能否把所學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將被動吸收轉化為主動表達——那是一種「帶著靈魂的重組」。

AI時代的學習倫理與創作責任 生成式 AI 的崛起,使這句話在今日格外切中要害。AI 能在瞬間生成答案、文章、設計,但這些成果若未經人思考、甄別與取捨,不過是「拼貼的知識」,而非「整合的智慧」。若使用者只是被動接收 AI 回覆而未加省思,確實是「資訊層級的抄襲」。但若能以批判思維反覆提問、比較、修正,便進入「深度學習」的層面。而當人以自身經驗與判斷,將 AI 所提供的資料加以組織、詮釋、再創,這樣的作品便具有創造的價值。 AI 不會抄襲,也不會創作;真正的抄襲或創作,仍在於人。AI 可以給出千萬個答案,但唯有人能選擇其中哪一個值得被相信、被深化、被轉化成作品。 整合的藝術:資料與思想的再鍊 創作的過程,本質上是一場「整合的藝術」。百問百答所累積的,不僅是知識的片段,更是思維的脈絡。當人能在龐雜資料之中看見秩序、在重複資訊之中找出意義, 那一刻,「資料」便升華為「洞見」。 這也是創作者與學者的共通功課——不是追求最多,而是辨認最真。創作並非從零開始,而是在無數素材之中,尋找那條通往自我表達的線索。 人類文明的進步,正是建立在這樣的整合能力上:孔子「述而不作」,卻開創了儒家思想;牛頓「站在巨人肩上」,卻洞見了萬有引力。創作的尊嚴,不在於從無到有,而在於從多到一。唯有經過選擇與篩煉,思想才得以純化為創造。 問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在「一問一答」的時代,我們可能是資訊的接收者;在「百問百答」的時代,我們才成為思想的塑造者。 這句話提醒我們:學習的核心不是記憶答案,而是學會問問題;創作的核心不是拒絕引用,而是讓引用成為思想的養分。 AI 可以幫助人思考,但不能取代人的省思。唯有在人與知識的往復對話中,我們才能從學習走向創作,從模仿走向獨立。創作的尊嚴,不在於從零開始,而在於百問之後,仍能說出屬於自己的答案。

raw-image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9.9K會員
1.3K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十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仍然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2025/10/19
本文探討人工智慧(AI)在資訊戰場中的角色,提出「開放×快反×可驗證」為總綱的五大防制原則:偵測、阻斷、嚇阻、解毒/教育、制度/設計。最後,文章列出分場域的立即行動清單,提出衡量成效的關鍵指標,並強調倫理、權利與制度平衡的重要性,最終目標是以自由與開放對抗封閉與操弄,增強社會的資訊辨識與判斷能力。
Thumbnail
2025/10/19
本文探討人工智慧(AI)在資訊戰場中的角色,提出「開放×快反×可驗證」為總綱的五大防制原則:偵測、阻斷、嚇阻、解毒/教育、制度/設計。最後,文章列出分場域的立即行動清單,提出衡量成效的關鍵指標,並強調倫理、權利與制度平衡的重要性,最終目標是以自由與開放對抗封閉與操弄,增強社會的資訊辨識與判斷能力。
Thumbnail
2025/10/11
在數位化滲透日常的今日,資訊不再短缺,反而過剩。人們浸泡在一片永不消退的資訊洪流中,卻愈來愈難聽見異己之聲。這正是「資訊繭房」(information cocoon) 與「回聲室效應」(echo chamber) 的核心隱喻——人類在無形中被演算法與社交偏好共同包裹,形成封閉的認知島嶼。
Thumbnail
2025/10/11
在數位化滲透日常的今日,資訊不再短缺,反而過剩。人們浸泡在一片永不消退的資訊洪流中,卻愈來愈難聽見異己之聲。這正是「資訊繭房」(information cocoon) 與「回聲室效應」(echo chamber) 的核心隱喻——人類在無形中被演算法與社交偏好共同包裹,形成封閉的認知島嶼。
Thumbnail
2025/10/04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宣布,他的公司 xAI 正在打造一款名為 Grokipedia 的平台,被視為維基百科的挑戰者。這一舉動乍看之下是科技大亨的又一次「顛覆式創新」,但是深入思考,問題的複雜度遠高於「維基百科有偏見、Grokipedia會更好」的這種二元化敘事。
Thumbnail
2025/10/04
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最近宣布,他的公司 xAI 正在打造一款名為 Grokipedia 的平台,被視為維基百科的挑戰者。這一舉動乍看之下是科技大亨的又一次「顛覆式創新」,但是深入思考,問題的複雜度遠高於「維基百科有偏見、Grokipedia會更好」的這種二元化敘事。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到此,我們開始拆解了觀察這件事:一方面是現象、一方面是概念,同時也稍微發現了觀察的方法也有影響。 本處處理的問題是如何找尋主題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深入解析與實例探討 以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案例來做說明。的確,在AI時代,人類的創造力與創新能力變得更加關鍵。您的用餐點餐情境,更生動地說明了這兩者之間的差異與關聯。 創造性思維:看見問題,提出新解 定義: 創造性思維是一種能夠產生新穎、獨特且有價值的想法的能力。它涉及到打破常規、連結看似無關的
Thumbnail
今天來和你分享這本我剛讀完的「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當大家一股腦地想投入AI的領域當中時,這本書的作者程世嘉帶著我們用更高的視角和思維來思考,在AI時代下最重要的底層思考邏輯,找出那些最有價值的核心觀念,幫助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當中站穩腳步,釐清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今天來和你分享這本我剛讀完的「AI 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當大家一股腦地想投入AI的領域當中時,這本書的作者程世嘉帶著我們用更高的視角和思維來思考,在AI時代下最重要的底層思考邏輯,找出那些最有價值的核心觀念,幫助我們在這個快速變化的世界當中站穩腳步,釐清未來的方向。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AI時代,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本文引用了《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中的觀點,強調成長型思維和專題式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倍數成長。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不確定性的AI時代,如何以不變應萬變?本文引用了《AI世界的底層邏輯與生存法則》中的觀點,強調成長型思維和專題式學習的重要性,幫助你在職場中脫穎而出,實現倍數成長。
Thumbnail
《從萬千人生解答此生:AI彙整古今文本,探尋生命的真諦 What Makes Us Human: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swers Life’s Biggest Questions》 ✍️作者:GPT-3 , 王杰敏 , 伊恩‧湯瑪斯 原文作者:Ja
Thumbnail
《從萬千人生解答此生:AI彙整古今文本,探尋生命的真諦 What Makes Us Human: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swers Life’s Biggest Questions》 ✍️作者:GPT-3 , 王杰敏 , 伊恩‧湯瑪斯 原文作者:Ja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哲學的思考方法為,一假設問題的提出,然後再藉由論證的方式證成一預設的概念,最後獲得一個解答、一個立場、一個理論。不管是哲學理論或科學理論,都共同面對一個問題─理論永遠只反映事實的某個片段而已;因為形成理論的過程,是一個將複雜問題「簡化」的過程。哲學方法有沒有可能反應真實的複雜呢?當哲學能夠反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Thumbnail
早前閱讀的《思想控制的技術》及《平凡的邪惡》均指出一個人若缺乏獨立思考,只聽從他人是非常危險的事。 然而現代人每天面對的網絡世界,總是充斥各種帶風向、假新聞、詭辯和偷換概念的陷阱,實在防不勝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