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剛入職的IE們,先深呼吸。你沒壞,這世界只是太吵。
這章不是工具教學,也不是教你怎麼提升稼動率。我們要講的是另一種「職場活下來的方式」──
因為說真的,有些人會離開這個崗位,不是因為不夠聰明,而是因為太快耗盡了自己。
🍵 第一口真心話:不要急著證明你自己
你不是來當救世主的,也沒有人期待你三天就能改變世界。
剛進公司你什麼都不懂,連影印機位置都不確定,卻開始聽到主管丟你一堆術語,現場叫你處理什麼「工時太長」、「設備稼動低」、「OEE太爛」──
然後你就急著想表現、想找數據、想立刻說出一套PDCA。
停一下。
先去看、先去聽、先去記。現場的吵雜、主管的眉頭、報表的誤差,這些都是你該理解的「語言」。
這份工作不是比誰說得快,而是看誰能「懂得多」。
🛠 工具不是裝備,是求生用的信號槍
你學過流程圖、甘特圖、SIPOC、RACI、5Why、魚骨圖…恭喜你,那只是開始。
真正的挑戰是:你在現場會議時,主管突然說:「你這改善案流程圖在哪?」現場作業員問你:「你這個方案會不會讓我更忙?」
如果你腦袋空白、手裡沒工具,你就會變成現場最安靜的那個幽靈。
工具不是炫耀用的,是讓你不被踢出會議室的基本生存卡。
你不用每種都精通,但你要會用正確的詞語,畫出能讓別人懂的圖,講得出改善背後的邏輯。
工具讓你從「沒聲音的菜鳥」,變成「說話有人聽的夥伴」。
📊 數據是你唯一不會背叛你的夥伴
當大家都憑感覺在吵時,數據是你唯一能舉起來的盾牌。
但記住,它是盾牌,不是刀子。
不要動不動就「你們良率有問題」「你們效率太差」,你不是警察,是改善者。
說出數據,然後說明你怎麼計算、從哪裡來、為什麼這個數字重要,這樣對方才會知道你不是來鬥嘴,而是來幫忙。
用數據說話,不是為了贏,而是為了讓大家有機會往前走。
🧠 改善不是英雄戲,是持久戰
你會發現改善案常常這樣結束:
- 提案被打回
- 實測階段遇到人反彈
- 做完三週後一切打回原狀
這不是你不夠好,而是改善本來就難。
因為你面對的從來不是流程,而是人。
你要想辦法讓大家「願意試試看」,要讓流程「不影響原本運作太多」,要讓主管「能對外交代」,你不是在玩邏輯解題,是在進行組織手術。
做改善的人,內心要有一個信念:
我知道它還會失敗,但我會繼續修,因為有人得做這件事。
🤝 沒有第一天就飛黃騰達的命,那就慢慢交盟友
別傻了,職場不是憑表現升天,是憑人際網絡活著。
會幫你打掩護的學長姐、在現場幫你講好話的班長、願意讓你試改善的主管──這些人是你改善成功率的關鍵。
不會交朋友的IE,只會做一堆「改完後沒人理」的案子。
要學會問問題、給功勞、丟機會,然後在人家生日的時候至少傳個訊息。你不是機器人,你需要連結。
🏗 技術是手,管理是腦,別搞混
你會流程圖、會拉數據、會分析報表,那很好,但那只是你能工作的證明。
但要真的推動改善,你得開始了解:
- 誰怕被砍資源?
- 誰在對抗誰?
- 誰只想年底升官?
管理結構才是影響案子走不走得動的無形地圖。
你只談技術會變成冷冰冰的報告機器,只有了解「人怎麼看待技術」,你才是真正的IE。
🧩 找到你的平衡點:你是推動者,但你不是全責人
你不是萬能的,也不該萬死。不要讓改善變成你一個人在扛的事。
你要學會設定邊界、分配角色、找盟友,甚至在該擋子彈時懂得後退一步。
改善不只是技巧,是一種選擇──選擇去面對麻煩、選擇去推動改變、也選擇不被自己搞死。
🎬 小結:你現在的樣子沒關係,但請你撐下去
所有現在在職場上可以自在提案、做簡報、推案子的IE,曾經都跟你一樣──
第一次開會就放空、第一次畫圖被罵、第一次被主管冷言冷語後默默刪掉整份簡報。
沒有人天生就會做改善,只有撐著不走的人,才真的做得起來。
你現在的樣子很正常,不完美,但不該放棄。
我們不要求你現在就厲害,只希望你願意慢慢長出自己的節奏與邏輯。
因為IE不需要英雄,只需要肯做又能活下來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