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來自《商業周刊》的文章〈生氣是本能,但發不發火是選擇!高EQ的人都懂得「暫停」〉,主要節錄自精神科醫師金惠男的新書《不要再怪自己想太多》,內容聚焦於情緒管理與自我覺察,強調「高EQ的人不是不生氣,而是懂得暫停」。以下是重點整理與心得摘要:
🧠 核心觀念:生氣是自然的,但控制反應是成熟的
- 生氣與發火不同:生氣是情緒,發火是行動。能不能控制發火的衝動,決定一個人的情緒成熟度。
- 「暫停」是一種選擇:高EQ的人會在憤怒時先停頓,讓理智有機會介入。
🔹 六個處理憤怒的具體方法
- 生氣時先數1到10
透過短暫的冷靜時間,讓情緒退燒,避免衝動說出傷人的話。 - 保持對他人的基本禮儀
世界上有太多難以理解的人,學會不把自己的標準強加在別人身上。 - 察覺:你生氣,可能是因為害怕
生氣常是恐懼、自卑或羞恥的偽裝。真正的勇氣是看見自己的脆弱。 - 不要在生氣時做任何決定
憤怒會讓判斷力下降。重要決策(如離職、分手)要等情緒冷卻再做。 - 延遲發怒
捷克諺語:「唯一要延遲到明天的事情就是發怒。」 讓時間消化情緒,往往隔天就不再那麼氣了。 - 人生中沒有什麼比人更重要
生氣往往是因為在乎。不要用一句話毀掉重要的關係。
💬 書中引用哲學家塞內卡名言
這句話點出情緒管理的智慧:不是壓抑情緒,而是選擇什麼值得你的情緒反應。「凡事不要斤斤計較,有時無視對方,有時一笑置之,其餘的就原諒。」
📘 延伸思考:情緒的真正力量
金惠男以精神科醫師與病患互動三十多年的經驗提醒我們——
不安與生氣的根源,往往是對無法掌控之事的恐懼。
當學會接納「自己也會生氣」,就能逐漸放下「非得完美」的執念,從而獲得真正的內在平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