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文化與科技的演進,人們的捐贈行為與模式始終在改變。從早期的電視募款、電話勸募,到近年的線上捐款與行動支付,公益捐贈的方式不斷隨時代而革新。如今,世界正處於另一場轉折——人工智慧革命的浪潮之中。
如同工業革命曾經重塑人們的生活方式與生產結構,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也正在重新定義人類的連結方式、創造模式與問題解決邏輯。不同於工業革命歷經百年演進才見成效,AI革命的影響幾乎是即時的,它正深刻改變人們「發現公益事業、參與行動與決定捐贈」的方式。
募款困境與轉型壓力
對非營利組織(Nonprofit Organizations, NPOs)而言,籌資環境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過去十年間,美國捐款者獲取成本上升逾200%;儘管廣告支出在去年增加了11%,募款回報卻反而下降。募款郵件的收入較前一年減少10%,而人力資源普遍短缺,使得傳統的募款方法逐漸失靈。
如何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兼顧效率與信任、兼顧技術導入與人性連結,已成為非營利組織的重要課題。
AI募款工具的興起:以GoFundMe為例
美國的GoFundMe平台在這一轉型浪潮中,提供了具體的AI應用範例。其AI募款系統可自動生成募款活動的標題與描述,根據以往成功案例建議募款目標,協助發起人快速建立行動。據統計,目前GoFundMe上約有80%的募款活動標題是在AI輔助下完成的,顯著降低了募款起始的門檻。
進一步而言,GoFundMe的Campaign Studio系統,讓非營利組織能夠快速建立品牌化、行動友善且SEO優化的募款頁面。以救世軍(The Salvation Army)為例,導入後其捐款完成率提升46%,每月定期捐款的比率成長32%,整體募款效率明顯提升。
此外,AI個人化募款建議系統更能根據捐贈者的行為模式、收入與轉換率,自動調整建議金額與頻率。世界中央廚房(World Central Kitchen)導入後,平均捐款額增加12%;國家民權博物館(National Civil Rights Museum)則提升62%。這些成果顯示,AI的價值並非取代人性,而是以更智慧的方式強化「人與人之間的連結」。
信任:AI時代的公益核心
然而,任何技術創新若無信任支撐,都將失去意義。GoFundMe在推動AI技術的同時,將「資料安全、透明與使用者控制」作為核心原則,確保隱私設計(Privacy by Design)貫穿產品開發全程。
對非營利組織而言,AI募款的長期成敗,取決於組織能否在科技導入與信任維護之間取得平衡。
台灣的AI募款趨勢與平台案例
在台灣,非營利組織同樣逐漸導入AI與數位化募款工具,以提升資金募集與社會參與的效率。近年興起的多個平台,正與國際趨勢並行發展:在台灣,雖然專門標示為「AI募款平台」的系統仍屬初期,但已有數個平台與工具導入「數據化」或「人工智慧輔助」的元素,為非營利組織(NPO)提供募款與支持者管理的助力。以下為整理的三大案例:
群眾募資平台(如:FlyingV、嘖嘖、挖貝)
根據「好事大平台」文章指出,2023 年台灣募資平台總金額約新臺幣 35.6 億元,成功案件數逾 2,100 件,市場規模已具相當規模。
使用情況:在調查中,約 44.3% 的非營利組織曾使用募資平台;使用目的首為「探索多元募款管道」、其次為「挖掘新捐款人」、「宣傳行銷組織」。
實務挑戰:包括平台抽成高、回饋品製作與寄送成本增加、組織人力負擔加重等。文章指出:「雖然募資平台能幫組織觸及新受眾,但如何將一次性贊助者轉化為長期支持者,仍是一大挑戰」。twnpos.org.tw
然而,這類平台多為「以募資/專案模式」為主,並非完全以 AI 為核心運作。
公益媒合平台:(如台新銀行公益慈善基金會、台灣一起夢想公益協會 、財團法人善耕365基金會、「NPO Channel」、社團法人台灣昱苗盒公益協會)
平台簡介:協助中小型社福單位進行線上募款、媒合志工與資源,提供集中化入口,減輕單位因人力、曝光不足所面臨的困境。
數位化與效益:透過集中入口,可降低單位建立募款頁面的門檻,提高被動曝光機會,具備「數位化募款操作」參考價值。
此平台可歸類為「支援型募款平台」—為資源有限的 NPO 提供工具與媒介,但未必具備完整的 AI 推薦或自動化分析功能。
CRM/支持者管理系統:如 netiCRM 等專為 NPO 設計的系統
平台簡介:聚焦於捐款人資料管理、募款頁面自建、自動化電子報發送、捐款收據處理等,使組織能提升募款效率與支持者經營能力。
未明確標示「AI 推薦模型」運作,但屬於「數據化」與「流程自動化」範疇,是「從人工操作走向自動化」的實務案例。
目前台灣 NPO 多仍在「募款工具數碼化」階段,而不是全面「AI 驅動」。
這些案例顯示,AI募款工具在台灣雖仍屬早期階段,但已展現強大潛力——它讓非營利組織能以更低的成本、更多元的方式,與支持者建立持續互動的關係。
結語:讓慷慨更輕盈、更可持續
AI的核心價值並不在於「科技的華麗」,而在於讓慷慨變得更簡單、更人性化。當AI被善用於協助人類,而非取代人類時,非營利組織的募款行動將更具效率與溫度。
捐贈者因更流暢的體驗而願意再度支持,組織因此籌得更多資源,而最終的受益者——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也能獲得更持久的支持。
AI募款革命的序章已經展開,對非營利組織而言,如何在「信任、效率與人性」之間找到新的平衡,將是決定未來十年公益競爭力的關鍵。
改寫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