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是不是也遇過這種情況:
你花了一個下午,精心拍攝、剪輯了一支影片,自認完美。上傳後,觀看數 300,點讚 5 個(3個是你媽、你阿姨和你同事)。
隔壁老王,拿手機隨便拍個 15 秒,講幾句幹話,觀看數 30 萬。
你很挫折,覺得「TikTok根本沒邏輯」、「演算法就是個謎」。
我直接告訴你實話:你所以為的「隨興」,全是「設計」;你所以為的「沒邏輯」,背後全是「SOP」。
演算法不是人,它只是一台「數據反饋機器」。它只在乎兩件事:
- 完播率: 有多少人把你的影片看完?
- 互動率: 有多少人點讚、評論、分享?
而你的「隨興發揮」,從第 1 秒就讓人滑走了。
停止創作,開始套版。
專業的IP,腦中都有「腳本庫」。我今天分享 4 個「最高效」的爆款腳本公式,你拿去直接套用,效果立竿見影。
公式一:P-A-S 痛點公式 (Problem - Agitate - Solve)
這不是新東西,但它永遠有效。因為人性就是「逃離痛苦」。
- P (Problem):提出痛點。 (一針見血,打中你的TA)
- A (Agitate):放大焦慮。 (描述沒解決的後果,讓他感同身受)
- S (Solve):給出解方。 (你,就是答案)
【套版範例】 (假設你是健身教練):
- P (痛點): 「你是不是也想減肥,但下班累得跟狗一樣,根本不想動?」
- A (焦慮): 「眼看肚子越來越大,體檢報告全是紅字,你是不是很焦慮?」
- S (解方): 「你根本不需要天天跑健身房。我教你『這3個』在家就能做的『燃脂動作』,每天只要10分鐘...(開始教學)」
公式二:M-B-R 破除迷思 (Myth - Bust - Reason)
最快建立「專家權威」的公式。你敢挑戰主流,你就是專家。
- M (Myth):提出一個主流迷思。 (一個大家深信不疑的「常識」)
- B (Bust):一秒推翻它。 (用強烈的、反直覺的論點)
- R (Reason):給出你的理由。 (重新建立你的觀點)
【套版範例】 (假設你是理財顧問):
- M (迷思): 「所有人都告訴你,錢要存銀行、要買儲蓄險,才最安全。」
- B (推翻): 「我告訴你,在2024年,這根本是『最危險』的理財方式!」
- R (理由): 「因為你的錢,正被通膨『合法』地偷走。你該做的是...(開始教學)」
公式三:R-S-M 秀結果公式 (Result - Steps - Method)
人們不關心過程,只關心「結果」。所以你第一秒就要把「結果」秀出來。
- R (Result):先秀出「結果」。 (一個令人嚮往的、具體的成就)
- S (Steps):拆解「關鍵步驟」。 (讓人覺得「我好像也學得會」)
- M (Method):演示「核心方法」。 (給出最關鍵的那個「Aha Moment」)
【套版範例】 (假設你是簡報教練):
- R (結果): 「我只用了10分鐘,就做完一份讓老闆當場點頭的簡報。」
- S (步驟): 「靠的不是花俏設計,而是這3個『說服力腳本』。」
- M (方法): 「第一,用『P-A-S』開場;第二,(核心技巧),尤其是第三點,90%的人都搞錯了...(開始教學)」
公式四:清單式鉤子 (The List Hook)
最簡單、最無腦、但也最穩定的鉤子。大腦喜歡「確定性」。
- 結構: (數字)+(TA/領域)+(會/不會)+(結果)
【套版範例】
- 「開一間咖啡廳,5個一定會倒的理由。」
- 「給所有行銷人,3個你再不學會就會被淘汰的AI工具。」
- 「面試時講出這3句話,保證你立刻被刷掉。」
【總結:從「隨興」到「精算」】
你看到了嗎?
爆款內容,就是「人性洞察」+「腳本公式」的總和。
你的黃金3秒,就是你的「鉤子」。 不要再用「大家好,今天我要來分享...」這種廢話開場了,你的觀眾在0.5秒內就決定要不要滑走。
一個影片,只打一個觀點。
這就是專業IP和業餘玩家的根本區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