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9|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日語自學筆記|現在我們經常說出口寫成文的中文詞彙不少來自「和製漢字」

Image by tingyaoh from Pixabay
Image by tingyaoh from Pixabay
台灣是一個「民主」「國家」,「民主」和「國家」一詞…
台灣總統大選常聽見的「拚經濟」的口號,「經濟」一詞…
同志平權運動始終呼籲的「人權」的主張,「人權」一詞…
《同婚專法》所謂的「法律」的制定審查,「法律」一詞…
香港反送中遊行抗爭牽涉到個人「自由」,「自由」一詞…
林志玲「女神」甜蜜閃婚幸福,「女神」一詞…
「共產黨」「政府」「政權」「專制」「獨裁」…
阿翔和謝忻事件延伸出的「不倫」、「感情」、「愛情」、「友情」、「結婚」、「離婚」等命題…
上述引號中的詞彙,最初並不存在於中文漢語裡,而是來自日本人所創造的「日製漢字」詞彙。
🐞 🐞 🐞
中國清朝末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成為西方列強的侵略對象、淪為半殖民地。有識之士主張中國應向日本學習、仿效「明治維新」,於是向當權者提出建言而發動「戊戌變法」。
百日後,戊戌變法失敗,康有為、梁啟超等有識之士逃亡海外的日本。
梁啟超到了日本,在橫濱創辦《清議報》和《新民叢報》,一方面持續鼓吹中國維新運動,一方面積極地向國人介紹日本當地的國情民風、同時鼓勵中國知識份子學習日語及閱讀日文報章雜誌書籍。
梁啟超在自己創辦的報紙雜誌上頻繁地使用「日製漢字」的詞彙,當時日本國內有眾多的各種外文翻譯書,有些在中國內地原本不存在的有關西洋思想主義的詞彙在日本本土的翻譯家就已經創製出相關的日文詞彙。因而梁啟超大量運用「日製漢字」的詞彙把世界進步的新觀念、新知識向中國同胞傳遞散播。
之後,中國留日熱潮。
這些中國留日學生學會日文以後,立馬著手翻譯各種日文書,而在中國內地捲起一陣日文翻譯書的風潮。
當時被翻譯成中文的日文書的主題有政治、經濟、法律、產業、醫學、軍事、哲學、文學、歷史、地理、宗教、藝術等類別。
中國留日學生除了翻譯日文書以外,所寫作的文章也大量引用「日製漢字」的詞彙,因為都是漢字,不需再重新另外翻譯成中文而原樣保留下來使用。
「五四運動」以後,中國文壇出現不少留日派作家。這些作家也都積極地在文章創作中使用「日製漢字」的詞彙,其中代表魯迅就強烈主張原有的漢語不夠使用而得導入外來語來擴充詞彙的表達。
對於「日製漢字」詞彙大量傳入中國一事,有人贊成、有人反對。
之後,「日製漢字(日本創造)」和「翻譯漢字(中國創造)」的詞彙曾經共同存在過一段日子,最後向「日製漢字」傾斜。
甚至後來的共產黨創始人之一毛澤東在自己的文章中也使用「日製漢字」的詞彙。
而為了翻譯日文書,中國翻譯家本於日文文法不得不創製出一些中文新詞,諸如基於、關於、對於、由於、認為、成為、視為等詞彙。
現代中文在有關人文、科學等方面的術語中,大約70%(上千左右)來自「日製漢字」詞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