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02|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拖延症的本質

【今日分享】 ❓為什麼無論我們再如何自律,都有拖延症上身的時候 ❓為什麼一旦建立組織,就很容易「增量」,部門永遠喊著人力不足、預算不夠,只是執行效率卻沒有顯著提升? ﹏﹏﹏﹏﹏ 這些問題,我在羅胖昨天分享的《羅輯思維819期》中,得到啟發。原來其實一切的本質,都是源於人性。 人性不是需要多少索取多少,而是擁有多少,傾向用完多少,索取的資源永遠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所以無窮盡會偏向不足。 ﹏﹏﹏﹏﹏ 〖時代因素〗 以往人們處理的多半是物體,因為有產線,每人的工時、產出很容易被計算,所以時薪就這樣訂定了。但現代人處理的多半是「事情」,事情經常沒有明確的界線、規範,所以容易產生無限擴張或因人而異狀態,也很難有深入細節的標準規範,譬如做行銷的、寫文案的、搞通路的、處理人的⋯也因如此,所以現代人多半處於待命狀態中,因為「事情」是沒有清晰的輪廓與界線。 ﹏﹏﹏﹏﹏ 〖小六對策〗 我雖然是接案型的個人工作室,也會每月給自己寫月報、紀錄時數與工作項目、連買個課程我都會寫效益評估單⋯看似自律管控,但經常也會陷入心裡的拖延狀態,特別是寫稿⋯(掩面) 這時候我就列出幾件事:A工作、B學習、C家事,不想工作就去學習寫筆記吧(踹)、不想讀書就去工作寫稿吧(踹),每天都上演著把自己踹來踹去的狀態⋯⋯這樣,即使拖延,還是能在各方面都有產出的,只是手段有點變態。😭 不過,也不能無限讓自己拖延,所以小本本每天都記錄著工作內容與消耗的時數(連聊個LINE也會計時⌛️),月底在寫份月報,看看自己這月的輸入、產出,多少能有刺激心裡的作用。與你分享
◆ ◆ ◆ ◆ ◆
這是小六與你分享的第015篇文章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經歷了多年企劃,看過了平面媒體、課程開發、露營休閒等產業,在2019年開始自己的接案人生,以內容行銷提供服務,長年合作生殖醫學,以及消費商品/新式餐廳/訂製傢俱等,旅程中還為主廚翻譯書籍,一步一步,2023年開始探索回歸自己的道路。與以往所有的選擇不同,這次「要把主導權授予自己」全新的人生探索 ~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