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人絮語》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羅蘭巴特以他的《作者之死(The Death of the Author)》最為人所廣知,而作者之死所代表的是權威的死亡,除魅後的世界是世俗的,不再具有宗教神祕性,而在文本閱讀上所代表的上帝:作者(Author),同時在英語上與權威(Authority)具有關聯性,在羅蘭巴特的宣稱下也隨之死亡,從此,讀者才誕生。而文本也從此自由,不再依賴於作者賦予意義,在完筆的瞬間作者已然死亡,文本是獨立的意義乘載者,再無終極意義,閱讀得以自由。

而《戀人絮語》能說是著作嗎?我認為至少不能算是傳統上的著作,他破壞了著作本身所具有的結構性,是碎片狀的寫作,無始無終。這發散式的寫作在聽聞之時確實會令人疑惑,畢竟人的恐懼多半來自於未知,然而對應著這兩三年發散性的閱讀,再加上過往對於愛情的好奇,而閱讀了此書。沒有順序也沒有體裁可言,意義就在眼光的來回往復之中創生,在文本的整體與片段之中尋覓,才得以獲得的理解。而這些片段,正是愛情。正是在這無序可言的文字中,愛情顯現它的樣貌。

思念,因為愛人的不在場,她是個談論的對象,但在傾訴之中她卻又是在場的受者,戀人夾在兩個時態中才發現這就是焦灼不安。

真可愛,這空泛的詞是情感的集合,他想說明戀人對方的特質但卻又難以捉定,越是想表達越是難以達成,到最後我們只能跳針地重複同一個詞:真可愛,到了語言的盡頭才發現愛情不是理智、語言能捕捉的。

肯定,愛情中我們初遇對方,我們肯定,經歷了風雨,我們通過而再次肯定,肯定當初的肯定,此非反覆,但又是期盼著舊情。

無類,戀愛對象是無類的,無法歸類的,類型不過是他人的真實,而對象正因為是個唯一,是個能與個體特殊慾望相對應的唯一,「由於對方是無法對惡,他也就動搖了語言:人們沒法談論他(對方),任何修飾語用在他身上都顯得虛假,不貼切,不合適,或讓人討厭:對方是無法研究的(這或許是『無類』的真正含義)。

等待,「我在戀愛著?—是的,因為我在等待著。」其中提到了個風流名士迷上名妓的故事,她說「只要你在我的花園裡坐在我窗下的一張凳子上等我一百個通宵,我便屬於你了。」然而第九十九個晚上,他站起來帶著凳子走了,等待才是愛情,獲得後不再等待就不再是愛情。

掩蓋,戀人常陷苦惱,一面想著對方因其個性或需我的問候?另一面又想著如此表露可能讓對方厭煩,那麼因為我愛他,難道不該將熱愛隱瞞?「在我眼睛裡,對方是分裂的雙重影響:時而為異體,時而又屬主體;而我則搖擺於嚴峻和奉獻之間。這樣一來,我又不能不使點手腕—如果我愛他,我得竭力替他著想;而要做到這點,我只能有損於自己—一個無法擺脫的僵局—要麼當個聖徒,要麼做個魔鬼,別無其他選擇—前者我當不了,後者我又不願意—於是,我只能閃爍其辭—只能流露出一點點感情。

我愛你,對此有各種回答,有對此呼喚的答應,或是其他負面的答覆,然而真正的拒絕是沒有回應,因為這個否定是對於戀人作為言談主體而言的資格,是語言,正因如此,這才是徹底即真正的否定,求愛可被拒絕而再次提出,但主體資格的否決則是無可挽回的悲劇。

這些是我在篇章之中能捉住的片段,而或許是我被捉住,在巴特的絮語中這些恰好也是我所見臨過的瞬間,很難說這是否為愛情,但至少我們認為那是愛情,就像其中所提及的我們看得到愛情的存在卻看不見實質一般,或說就像瞎子摸象,但是否有那頭象的存在或許至今是個謎。無論是否愛情有本質,或說就像太陽有個核心得以發光熱讓戀人得以沐淋在這溫暖,這或許都不重要。戀愛很瑣碎,就像這《戀人絮語》一般地瑣碎,並不具有中心意旨,而戀愛不正是如此嗎?就只是個純然的狀態,愛著,或許所有的片段無法組合成一個整體,但這些片段正是戀愛的足跡。
    avatar-img
    82會員
    386內容數
    雜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曾友俞 的其他內容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二二八的紀念詩集,集結了多位詩人直寫、側寫二二八這個台灣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或隱或顯地描述出那個時期詩人的所見所聞,或是所想所省,或說著莫名的失蹤以及無奈且無盡的追尋,那年本不該是空洞的,但這個凹洞直徑卻有38年的長度,而這個凹洞內裡發爛,卻被強迫掩蓋,那蓋住的人說:「不痛不痛,不看就不痛。」被
    無論是本書一個蘇州女性對於台灣奴工的紀實,還是報導者對血淚漁工的載述,或是沈榮欽對於現代奴隸的評析,不同的角度與立論指出了同樣的問題:奴隸。 台灣進步價值主張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但實際上卻充斥著歧視,被歧視也歧視:崇拜著高加索人種,貶低著東南亞人種。具有平等意識的人並不是不會產生貶低的意識,
    本文獲刊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65期 ,先予致謝。 本書是陳芳明在80年代於海外的回憶散文集,在整個80年代的時序上,先是1979年的美麗島大審,再是1980年的林家血案,再是1981年的陳文成命案,再是1984年的江南案,然後是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接著是1987年的解嚴,年代末的1989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翻譯十分吸引人,其內容所涉者為一行動者克里斯˙麥克肯多斯(Chris McCandless)踏入深林中實踐自身意志卻不幸喪生的事件,而這個事件並不因其之死亡就定調為純粹悲劇,卻是一個掌握自身主體性的冒險之旅。 《阿拉斯加之死》原文書名是《Into the Wild》,這也很
    從周芬伶的《汝色》到陳芳明的《深淵與火》,走到了彭明敏的《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彭明敏這個名字說不定對於大多數在台灣上的人不是很熟悉,但是對於台灣人來說可能就不那麼陌生,我想以首章首段《生命中的三個世界》的內文為始是合適的: “海島的最後一絲微光,在後面漸漸地消失了。我差不多已經到達
    我看書的習慣是會摺頁,將值得再閱讀的部分紀錄,而這本書在描述侵害經歷以及受到漠視的部分,我的手沒停過。對於這樣傳記式著作的閱讀,是我在文史哲興趣之外,對自己對社會能見度低的處所必須予以正視的要求。 作者幼時三歲被父母送養到奶媽家,直到五歲,而父母每週一次的探視也是冷冷淡淡如同陌生人般,無視
    二二八的紀念詩集,集結了多位詩人直寫、側寫二二八這個台灣歷史上重大的事件,或隱或顯地描述出那個時期詩人的所見所聞,或是所想所省,或說著莫名的失蹤以及無奈且無盡的追尋,那年本不該是空洞的,但這個凹洞直徑卻有38年的長度,而這個凹洞內裡發爛,卻被強迫掩蓋,那蓋住的人說:「不痛不痛,不看就不痛。」被
    無論是本書一個蘇州女性對於台灣奴工的紀實,還是報導者對血淚漁工的載述,或是沈榮欽對於現代奴隸的評析,不同的角度與立論指出了同樣的問題:奴隸。 台灣進步價值主張的是民主自由平等,但實際上卻充斥著歧視,被歧視也歧視:崇拜著高加索人種,貶低著東南亞人種。具有平等意識的人並不是不會產生貶低的意識,
    本文獲刊於人本教育札記第365期 ,先予致謝。 本書是陳芳明在80年代於海外的回憶散文集,在整個80年代的時序上,先是1979年的美麗島大審,再是1980年的林家血案,再是1981年的陳文成命案,再是1984年的江南案,然後是1986年民進黨的成立,接著是1987年的解嚴,年代末的1989
    這本書的中文書名翻譯十分吸引人,其內容所涉者為一行動者克里斯˙麥克肯多斯(Chris McCandless)踏入深林中實踐自身意志卻不幸喪生的事件,而這個事件並不因其之死亡就定調為純粹悲劇,卻是一個掌握自身主體性的冒險之旅。 《阿拉斯加之死》原文書名是《Into the Wild》,這也很
    從周芬伶的《汝色》到陳芳明的《深淵與火》,走到了彭明敏的《自由的滋味—彭明敏回憶錄》,彭明敏這個名字說不定對於大多數在台灣上的人不是很熟悉,但是對於台灣人來說可能就不那麼陌生,我想以首章首段《生命中的三個世界》的內文為始是合適的: “海島的最後一絲微光,在後面漸漸地消失了。我差不多已經到達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在白天不願承認愛的存在,但在行為中展現出在乎的愛人。在夜晚不停表達愛意,雖然力氣已經不多。夜晚與白天的愛人,同樣深愛著主角,但好像是兩個靈魂共享著一個軀體。文章充滿了對愛情的期待和渴望。
    Thumbnail
    看這個系列,原來是要想像前女友和先生的想法或處境。   繼續看下去後,想到自己,雖然我是主動提分手的,但會主動分手也是感受不到被愛啊!是誰提的都一樣,原因只有一個:「不被愛」,還有「愛人」或「被愛」也是同一件事,只是方向不同罷了。   ▓來說說「愛」,原來我有被愛   不是要說對於戀愛對
    Thumbnail
    愛情是什麼,是經由選擇,將兩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無形連結,是那種讓人的心怦然心動跳個不停的愛,還是那種讓人神魂顛倒、或黯然心碎的愛呢? 正如,愛爾蘭詩人喬伊斯在「尤里西斯」名言:「愛就是愛上愛。」每個人都賦予了愛不同的定義,那麼,對你而言,愛是什麼?幸福又是什麼? 「有一個年輕的精神病醫師
    Thumbnail
    我不知道你認為的愛是什麼,不過我認為的愛,不是一起享受好東西,說些甜言蜜語,而是一起忍受討厭得要命的東西,陪在身邊而不逃跑,就算有欠債、就算有比那個還嚴重的事,也一直在一起,那就是愛。 愛是什麼呢?明明是因為相愛而結婚,為什麼結婚了之後反而卻不愛了呢?愛情到底又是什麼?真的能叫人生死相許嗎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萬無有靈,世間有愛,《寂靜的緯線》短短數行,便將天人合一拉升至另一個維度的層次,可惜現代人不再寫情書,否則首章節對普拉薩德這般痴男的描寫,堪稱是隱晦示愛的模範楷模。儘管史瓦盧普認為自己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我讀到的遠遠不止於此,於她筆下所鋪排開來的,其實是一個浩瀚的宇宙。
    Thumbnail
    在現實中,愛情中的羅生門出現時,如何直面現實與愛情的矛盾,專輯《the album part one》的歌詞充滿了對愛與自由的探討。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愛情中的自由與現實的衝突,以及年輕的愛與成熟的愛的區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句話就這麼溢出心智的序列,那是一無意識的、關於愛的滿溢。正是因為那是場永遠都在腦海裡的洋流中竄動的情感,所以對於身體外部的公眾領域只能是一種情感能否生存的未知試探。 此次是一次意外的、招致不穩定的未明事件,在短暫而無法確知自己的冒險意圖之前,行動需要被迫使展開,如果說,可以趕在聲音到達前就有機會攔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個在白天不願承認愛的存在,但在行為中展現出在乎的愛人。在夜晚不停表達愛意,雖然力氣已經不多。夜晚與白天的愛人,同樣深愛著主角,但好像是兩個靈魂共享著一個軀體。文章充滿了對愛情的期待和渴望。
    Thumbnail
    看這個系列,原來是要想像前女友和先生的想法或處境。   繼續看下去後,想到自己,雖然我是主動提分手的,但會主動分手也是感受不到被愛啊!是誰提的都一樣,原因只有一個:「不被愛」,還有「愛人」或「被愛」也是同一件事,只是方向不同罷了。   ▓來說說「愛」,原來我有被愛   不是要說對於戀愛對
    Thumbnail
    愛情是什麼,是經由選擇,將兩人緊緊聯繫在一起的無形連結,是那種讓人的心怦然心動跳個不停的愛,還是那種讓人神魂顛倒、或黯然心碎的愛呢? 正如,愛爾蘭詩人喬伊斯在「尤里西斯」名言:「愛就是愛上愛。」每個人都賦予了愛不同的定義,那麼,對你而言,愛是什麼?幸福又是什麼? 「有一個年輕的精神病醫師
    Thumbnail
    我不知道你認為的愛是什麼,不過我認為的愛,不是一起享受好東西,說些甜言蜜語,而是一起忍受討厭得要命的東西,陪在身邊而不逃跑,就算有欠債、就算有比那個還嚴重的事,也一直在一起,那就是愛。 愛是什麼呢?明明是因為相愛而結婚,為什麼結婚了之後反而卻不愛了呢?愛情到底又是什麼?真的能叫人生死相許嗎
    Thumbnail
    人與生俱來擁有理性:他察覺到自己為生命的生命。他察覺到自己,察覺到其他人類,察覺到自己的過去,並察覺到自己未來的種種可能性。 這本書看了好久,終於在寒冷冬季看完它。閱讀過程中,有時不太理解佛洛姆想表達的「愛的藝術」,可是有時又好像能通透所謂的愛,不是只有情愛、親情之愛、人與人間的愛慕,而是對生活周
    Thumbnail
    萬無有靈,世間有愛,《寂靜的緯線》短短數行,便將天人合一拉升至另一個維度的層次,可惜現代人不再寫情書,否則首章節對普拉薩德這般痴男的描寫,堪稱是隱晦示愛的模範楷模。儘管史瓦盧普認為自己寫的是一個愛情故事,但我讀到的遠遠不止於此,於她筆下所鋪排開來的,其實是一個浩瀚的宇宙。
    Thumbnail
    在現實中,愛情中的羅生門出現時,如何直面現實與愛情的矛盾,專輯《the album part one》的歌詞充滿了對愛與自由的探討。本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愛情中的自由與現實的衝突,以及年輕的愛與成熟的愛的區別。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了一段不被社會認同的感情故事,表達了作者的觀點和感受。在面對這樣的情況下,作者以自己特立獨行的方式處理,並反思了愛的本質。文章中融入了作者的個人感情和心境,並且在結尾呼籲讀者對愛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