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8|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在對立的時代,消化不良的真心話

最近的心情一直是很混亂,剛經過了選舉,花費好多力氣嘗試跟身邊的人討論。滑著臉書,看越多資料、新聞,越覺得心情混亂呢。 為什麼混亂呢? 大部分的時間會懷疑自己看待事情的方式是不是太過簡單絕對,看到經過查證的資料,然後看了幾個朋友的推文,就會覺得,嗯,是有點道理啊,但常常查證的資料不會是全面的,有時候不到幾小時,剛剛你認為的事情就被推翻了。 在資訊爆炸以及假高自尊的社會底下,我也常常會有認知偏誤的行為(只找自己覺得正確的資料,因為演算法的關係,通常比較靠近自己價值觀的資料也會映入眼簾。)看了書,知道反思,也知道原來自己會認知偏誤的,但有時候無可避免的還是往下陷了,注意力被消耗著,其實自己是知道的,但卻無可奈何的,像是上癮了,在習慣性的被動讀取資料與主動反擊之間掙扎著。 現在會做的事情反而變成,看到資料不做立即評論,任由資料去跑去被消化,接下來可能就有兩極評論,我再去消化兩極評論的看法。 這樣做也是很傷腦的,在看兩極評論時,還需要跳脫一點,它是用什麼主觀來切入的呢?站在不同主觀或是立場,各別說得好像也沒錯,但情緒字眼總是比理性多了點。 有些論點為了少數人發聲,說著,難道政府就能這樣剝奪少數人的權利嗎?另個論點可能又提起,多數人的利益當然比少數人還重要啊,當務之急,當然要保護更多人。提到人權,沒有一個是錯的,每個人都應該受保護,但資源有限,常常不能滿足每個人無限的需求,因此有了政府去分配。 但是在這一個無論你怎麼分配都會被無限放大其缺點的時代,有時候表態立場也是很辛苦的,一旦曾經表態,好像選邊站,但其實表態者也知道這件事情不是黑白分明的,然後陷入了矛盾。甚或有時候,不小心表態的立場,因為環境或背景改變了,似乎也會被撻伐著,本來應該可以好好討論公共議題的網路,反而成為了言論爭辯競技場。 在這個二元對立的世界,常常覺得好像不能說什麼絕對的事情了! 在下結論的時候,還需要想一下,啊,這樣的言論會不會被抨擊呢。如果被抨擊我應該能怎麼反擊呢? 可能還是修煉不足,沒辦法在每個議題上作出明確的邏輯說明,只能告訴自己成為一個敏銳的觀察者也是很重要的,總比不知道狀況還要硬刷存在感來的好。 在網路上不斷抗戰的各位辛苦了,往往當個潛水客的我,實在好生佩服。 只是默默的補習自己的思辨能力了,但也私心的希望有更多人能因為立場不同還是能彼此聆聽,但這件事情真的似乎很難存在著。 立場不同往往會有情緒產生,情緒就會帶來不理性。 要怎麼平靜看待,或是決定此生不往來,是個現代的哲學課題啊。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曾是一名工作內容需要大量溝通的廣告人。一直以來我都熱衷追求大量資訊,興趣廣泛卻不專精。我喜歡心理學、理財、社會觀察、哲學等議題,對於我們生活的社會常浮現許多問題,並試圖一一分類、緩緩解讀這個世界,希望持續累積觀察,找出適合自己三觀的解答。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