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4/16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關於12年國教的一點想法

「完了!」
這是筆者前幾天看到新聞,有關於12年國教實施草案的內容,所浮現的第一個想法。筆者個人所了解到的,包括全教、全家、人本等個組織團體的鬥爭,這些不予討論,這會讓問題非常複雜化。筆者這邊僅僅針對實施草案內所寫的主要內容,也就是入學方式提供一個在前線的人的看法。
簡單說,12年國教的入學方法,就是7成不用考試,3成的名額用徵選與考試的方法入學。依照教育部的說法,以後每一個學校都是第一志願,城鄉差距將會縮小,家長負擔越來越少,黃金十年即將開展,可喜可賀。(註:最好是這樣。)
「哇哩幹!」
這就是筆者的想法,這套方法實施下去,保證第一志願越來越炙手可熱,城鄉差距無限拉大,家長負擔與日俱增,去他的黃金十年。
不為任何,因為這套方法跟筆者當年高中聯招的方法很像,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名稱改的很好聽。讀者不要覺得很困惑,全部都可以念高中,怎麼會跟當年聯考一樣?

1.與聯考本質相同
首先,筆者高中聯招的年代,全校一千個國三學生,只有兩百個被抓去晚自習+集中考試管理,其他八百個全部放牛吃草。簡單講,只有我們兩百個人要去報考高中,其他八百個同學是去考五專、職校,根本不會想報名高中聯招,會去報考都是考好玩的。就跟當年全校第一名跑去報五專考試一樣,他每堂考試都第一個交卷,然後拿籃球在外面跑來跑去,擺明來亂的。(註:我們學校選人的標準,就是成績要在前20%,在校模擬考成績最低要能夠到五專前三志願。)
所以,比較以前跟現在的高中錄取率,毫無意義的理由在此,因為多半的人都有自知之明,成績太差的不會想去賭賭看。
但現在這一套方法,有三成的名額是特色高中考試錄取,七成是抽籤分發,在人數比例上無異於把成績差的提早三振,宣告沒有希望念特色高中。筆者這不是在開玩笑,當學校成績每一次都很重要,程度平平的同學,會不會因為一兩次的失誤,就兩手一攤放棄了?讀者可以去看梯次抽籤跟隨機抽籤,與學校成績的關連,就不難發現,這與當年我們有分實驗班(A)與一般班(B),本質上沒有太大差別。(註:問題永遠在比例上。)
換言之,這是把聯考制度換一個包裝,想要把教改十年的成果,全部砍掉重練。因為學生與家長基本上是看結果,不是看你講多好聽的教育目標,只要你的入學方法是這樣,他們一定會去找最佳方法,好讓學生能順利進入理想學校。一但把比例定出來,等於宣告明星高中的數量,而且讀者去看傳統的大學名校名額,套到全體高三生,你會發現差不多就佔兩三成。
念了高中,就是要考大學,這不是念高職要學技能,當特色高中的人數,就跟傳統的國立大學、私大名校錄取人數差不多,你認為結果會怎樣?我們根本上就是把大學學測、指考的廝殺期,提早到高中入學去。
Lacie Slezak on Unsplash

2.黑的地方
筆者這兩天看了網路上不少說法,幾乎都沒有把真正黑的部分講出來。筆者要講的,就是國中成績的採計問題,這個採計法絕對徹徹底底的不公平。
目前國高中教師,有在外面補習班兼差或是插股的數量非常多,這些人加上比較有辦法的補習班老師,都可以拿到學校的考題,甚至自己就可以決定出題方向。像筆者就拿得到各家版本的校用卷,讀者認為這是什麼狀況?
筆者在此直言,多數老師是沒有那麼勤勞,會去自己抓題型出題目的,幾乎都是拿參考書與考卷來丟給學生,頂多是修改數字與排版。在這種狀態下,要掌握到學校的出題一點都不困難,越有辦法的補習班、學校內部的人出來搞補習班的,效果就越好。讀者自己想想,這種學校成績有多少可以信任?(註:筆者自己寫範例、出類題,就被罵神經病。)
明星高中不願意拉低免試入學的名額,說穿了就是不希望程度不佳的學生,拉低了其學校的平均成績,影響到大學入學的結果。而事實上也沒錯,國中成績根本就不值得信任,這種狀況越往鄉下越嚴重,都市學校因為家長會與補習班的惡性競爭,考試題目多多少少都要老師自己出,所以都市地區的社區高中,採計國中成績或多或少還可以反映程度。鄉下的呢?別鬧了。(註:學校老師去補習班教書,在都市的一但被抓到,馬上一堆黑函跟耳語傳到學校內部。)
一但這種狀況成形,筆者可以確定,學校附近的補習班,一定會有更嚴重的差異化。差異化將不再是老師的教學功力或是抓題能力,而是與學校與出版社的關係良不良好的問題。(註:也就是說,以後名師代表關係比較好。)
千萬不要相信教育部提的理想狀況,理想誰不會扯淡,要寫這種鬼文章筆者從小練到大。因為現實就是如此,有錢賺誰不要賺,光會用四書五經要求老師以身作則、安於平淡,真是他媽的想太多。
實際上就是,這套方案提供更多基層國中教育人員上下其手的機會,問題是出在監督的人力與物力太少,如果靠作弊可以讓小孩上更好的學校,家長也會一起裝死到底,搞不好還會配合下去。我們的確可以期望有人跳出來抓出不肖份子,但真實的狀況會跟很多人的幻想不一樣,因為花錢補習的成本,遠遠低於去抓整個學校與補習班結合的共犯體系。
再講一次,有錢賺誰不要賺,今天筆者去開一間,如果不同流合汙就會倒閉,為了生存也是要幹下去。制度面的問題怪罪單一老師或補習班的惡劣,一點意義都沒有。(註:除了這個人以外沒人作弊,他叫做無恥。除了他以外大家都作弊,他這叫愚蠢。)
整理這部分一下,答案其實非常簡單。基層中學教育太過龐大,監督成本會非常的高,而這套制度將會提供基層中學教育、補教業大量的「機會」。慘的是,如果乾脆辦高中聯考,因為大家都不知道會考什麼,反而會去教可能考的東西。但當依靠學校成績作為依據,筆者可以保證多數的家長,都寧可選擇花錢消災的方法拿到成績,也不會花更多的時間去學習基本知識。當整個體系都是共犯結構,你要怎麼抓?到時候一定是順地方教育局者生意興隆、逆地方教育局者被抓撤照。

3.改革的方法
筆者在此,還沒有談爭取特色高中資格,將會鬥爭到腥風血雨的慘況,也還沒有提到,社區高中與高職的差異將會在哪裡,但筆者只知道一件事,也希望讀者能夠了解。那就是:
「人生而不平等」
人的天賦資質差異非常大,有數學天才也有國中還不會加減乘除的,一律平等的入學才是無視這種天生差異的不平等。還有,每個人的家庭財富都不同,有錢人可以付出的教育成本絕對遠遠超過窮人,忽略這一點就無法理解補習班的存在理由。(註:要不然呢?讓四則運算零分的人去念數學系,這會不會太扯。)
讀者請理解一點,念高中就是要上大學,如果高中生沒有去念大學,那麼他所學到的一切,基本上對他求職沒有幫助。我們現在後段大學,多數是從前的技職體系升格的,也就是說我們整體的高等教育,本質上還是沒有多大變化,只是名稱改了很多。(註:這就是台灣人只重視表象結果,不在乎實體過程的下場。)
講這麼多,筆者只是要強調,會去念什麼前三志願大學的人,多半來自於明星高中。帕雷托法則的80/20在目前的大學入學上,基本上是符合的,意即過去數十年以來,有長期信譽的傳統名校,其名額的80%幾乎由前20%的明星高中所囊括。(註:包括個別高中的狀況。明星高中有80%考到國立大學、20%私立,二、三志願高中有20%考到國立、80%私立。)
這些原本的明星高中,絕對不會輕易把這種招生優勢讓出,坦白說家長也不願意。若今天你的子女有能力念建中北一女,通常你是不會願意把他們送去一般高中抽籤分發的,畢竟這關係到的是大學入學,可不能開玩笑。(註:要家長放棄讓小孩念一流大學,你看他會不會跟你拼命。)
扯到大學的理由,是因為高中入學的爭執,本質上就是圍繞著「考上好大學」的命題,如果大學全部都一個樣,你念哪一間高中有差嗎?就是因為真的不一樣,才會有差別存在。
要改變高中入學,筆者把話講清楚一點,大學入學方法一改掉,高中自己就會受不了,該改什麼都會改。補習班要賺錢的更不用說,改的比誰都快。
筆者不認為過去的大學聯考應該恢復,聯考在高中還多少可以說的過去,但大學各校系的特色完全不同,將所有能力限制在自然、社會、數學幾科能力上,篩選效果是很低落的。(註:國中的教學內容還算簡單,全科篩選還算公平,科別差異化還不大需要做。)
如果要搞這類聯招,筆者傾向大會考,把考試科目弄多一點,例如高中物理、數學、化學依照難易分為進階A、基礎B科,國文、英文文科也分A、B科,如果可以把法文、日文甚至哲學都可列入考試科目。
然後大學各校系列出本科系所需要的項目,例如某電機系需要數學、自然、英文程度好的,就規定採計數學A、B、自然A、B、英文A五科,其他科目成績完全不管,畢竟念電機為什麼國文科要考一百?簡單說,就是把科目數量擴增到十幾二十科以上,徹底執行高中的全人教育,然後大學入學依照校系特色,選計五科或六科,讓想要讀這方面的同學,自己在高中階段去鑽研,完全沒興趣的就別念了。
筆者沒在開玩笑,筆者教過不少學生,多的是那種數學90分、國文40分的,結果就因為一科國文成績差,就考到第五志願的高中。他就是國文科不行啊,為什麼要逼他非念不可?又不是聽說讀寫很差,他只是對詩詞歌賦以及引經據典等要背的東西很反感而已。
這種會考制度國外也有,台灣也不是沒搞過聯考,為什麼不可以這樣做?別以為這樣做會造成同學更多負擔,補教的市場還是很寬廣的,保證到時候什麼奇怪的補習班都會開課,甚至連心靈講座與未來生涯規劃都會開。(註:簡單說,因為沒碰過所以會害怕,多數家長會傾向聯考一次搞定的方法,聽起來簡單,就感覺一切都簡單。)
重點在於,大學入學的方法能否開放。一個大學英文系教授要收學生,相信不會挑自然科超強的,應該會先看英文科成績才對。話又說回來,我們念過大學的人不少,有誰是考上大學後,一樣國、英、數、物、化、地、歷、公民全部都去念的?
筆者的想法比較乾脆,反正天資優異的人本就不多,這些人怎樣考都沒差,但只有一兩項能力強的人就不少,與其到大學再去分流,何不高中就做得徹底一點。
現在這種12年國教方案,由於還沒有實施,實際變化筆者也不敢說,但就目前這種沒有考慮配套方案,就斷然實施的狀況來講,裡面一定有問題。因為這種入學法,特色高中的分類,還是跟現在的美術班、藝術班差不多,而大學入學方法若不改,數資、語資班也不過是另一種資優班,本質上沒有差。(註:目前台灣高中的特色化基本上是騙人的,你大學入學採計方式不改,要拿怎麼去說服家長,放棄一兩科是沒係的。)
若沒有從大學入學改起,高中的分班制度,永遠都會走向「平均能力」的分配法,也就是每一科都強的人念第一志願,有一科比較差的念第二志願,兩三科比較差的念第三、第四志願⋯⋯以此類推。只有少數人,是那種全科平均差一點點,所以念第二、第三志願的。
這種高中分配法,無可避免會影響到國中,說更不好聽一點的,現在的國中課程實在是「他XX的簡單」,對於程度在前30%的人來說,差別只有在練習多寡,後面70%的同學,則因為天資的落差,以及從小學開始的教育不良問題,國中須要花相當多的時間來彌補。如果每一次考試都要採計,講白一點就是要這些人直接去死。更不公平的地方在於,去死的理由是因為沒錢補習,拿不到學校考題。(註:絕大部分國中數學差的同學,多半在小學中年級的四則運算就倒了,一倒就沒信心,從此看到數學就本能厭惡。其他科目狀況略同,很多都是在小學不同階段倒掉,然後從此痛恨這一科。)

4.結論
筆者講到這邊,基本上只是要強調一點,教育不是單一段的過程,目前中華民國的教育,在技職體系這一塊幾乎是崩潰了,以往技職體系的頂端就是台北工專以及天大地大台科大等等,走大學體系的人是從考高中就開始競爭了。
今天要把兩者混在一起,一定會有分流的問題,這問題如果不解決,講再多公平都沒有用。讀者要知道,以前的高中聯考、大學聯招看起來還公平,其實可以說是把技職體系排除掉的狀態。你要那一些程度原本就不足以念大學的人,跟程度在前段的人一起考、一起分發,這不是要他們去撞牆嗎?
更糟的是,我們沒有配套措施,考到後段大學的人,職業技能沒學到,大學的專業知識也沒人強,這不是要他們去死是什麼?
人的天賦資質是天生不公平的,我們必須正視這個殘酷又冷酷的事實,公平並不是結果公平就好,而是利用怎樣的制度與方法,讓每一個人都有安身立命的地方。
這套制度要可以獎勵資質卓越的人,讓其盡情展現實力,獲取相稱能力的報酬,也可以鼓勵資賦不佳但勤奮努力的人,使其可以得到與努力相稱的獎賞。強迫天生資質實在太差的人,去念普通高中,然後進入大學,這根本就是在裱他。(註:要不然呢!連三角函數都搞不懂的人,去念工程嗎?)
筆者對這套12年國教的看法是:「進不足以改變家長心態、退不可以改變考試習慣。」
怎麼看,都像是要恢復聯考制度,要恢復聯考也不是不可以,問題是在內容而不是考試方法。我們看看教綱就知道了,國文跟歷史幾乎要全面倒退到筆者念書時代的內容,這是洗腦不是教育,如果我們的考試科目,是可以自由選擇,那大體上還沒問題的,問題就在目前的中學教育,本質上是不允許學生選擇,除了接受別無他法。
這跟我們以前的聯考有什麼不同?這種教育方式不是擺明了要洗腦嗎?
讀者若要問:「中學生難道不會自己會判斷課本內容嗎?」別鬧了,考試不考絕對不會念。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