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7|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第三階段 四點著地

    擴大底面積支持。腳踝與髖關節活動
    走不穩、怕跌倒的長輩,除了輪椅,還有許多階段性輔具可以選擇。包括單手杖、雙手杖、腋下拐杖、前臂拐杖、四腳助行器、有輪子的助行車等等,共同的特徵就是擴大底面積支持,增加平衡,減少跌倒的風險。只要長輩能夠被攙扶著站立,就有機會可以雙手扶著欄杆或椅背,依照四點著地的原則來進行站姿運動,盡量在日常活動中創造運動的機會。對於膝關節退化怕痛的學員,踮腳尖、翹腳尖和彎腰動作,是很安全無痛的動作選擇。可以加強踝關節和髖關節的活動度,保護膝關節。
    人體關節的特性一鬆一緊,分別提供靈活與穩定。相對於膝關節,踝關節與髖關節動範圍較大。相對於胸椎,腰椎和頸椎的活動度較大。相對於肘關節,腕關節和肩關節活動範圍較大。膝關節提供穩定度,踝關節和髖關節提供靈活度。如果踝關節的活動度不足或扁平足,便會迫使膝關節代償性動作,反覆造成膝關節損傷。髖關節的活動度不足,就會迫使腰椎代償性動作,引起下背痛。膝關節痛的人,不要只考慮膝關節,可以試著請專家整體評估,包括踝關節和髖關節。

    補充說明:
    1. 單側上肢中風失能患者,不得已只能用單手持杖。單手杖的底部是四腳,可以單獨直立以提供穩定的支撐。雙手使用的四腳助行器是較為穩固的輔具,適用於剛開完下肢或腰椎骨科手術的病人,平衡協調能力較差的患者,像是小腦中風協調性較差或巴金森氏症候群的患者等。但過於笨重,不利於長時間使用。助行車有輪子,比四腳助行器輕便,有利於推行,還有許多安全功能,如手煞車止滑、上坡止逆和下坡緩速的設計。當作臨時座椅,可供休息。兼顧安全與移動需求。
    2. 翹腳尖是靠脛前肌收縮,走路跨越障礙物,腳抬高的同時也需要腳踝背屈。肌少症的早期指標就是脛前肌萎縮,腳踝背屈無力就形成垂足,容易絆倒。小中風或坐骨神經受壓迫的人也會垂足,甚至需要穿戴腳踝矯正器。萬丈高樓平地起,別看踮腳尖和翹腳尖的動作很容易就忽略了。簡單又安全的動作,要好好做。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不倒翁學校健走杖運動」課程是由郭健中醫師針對虛弱長者所設計的功能性運動訓練課程,結合ACE IFT運動訓練理論及臨床實務經驗,使用兩根健走杖做為支撐來做各種動作。分為十三個階段,52個動作。於108年6月16日開辦至今,已培訓200多位健走杖運動指導員,運用在個別運動指導、團體運動班、廣受好評。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