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想怎麼活?兩種選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01 比較

我們大部分人的成長經驗裡,行為表現常常是會被「比較」的。父母拿你和兄弟姊妹比較:「你看你姐姐都很認真讀書...」、「弟弟都會幫忙做家事,你只顧著自己...」,或是拿你和親戚、鄰居的小孩比。
到了學校,那更是有具體的比較標準。每次考試幾分?第幾名?排名第幾?不只是學習成績,還有班級秩序、整潔、才藝比賽,都可以扣點、加分,進行排比。
所以,我們就自然而然的、自動化反應的,和他人進行許多的比較,而且往往挑自己很在意但卻不擅長的部份,來進行比較、自我批判、嫉妒對方、認為自己不夠好,當然從正向的角度來看,這使我們想要更好、更努力、更優秀,這也是父母、師長想要我們更能在社會中生存的好意。

02 標準

這樣不斷的比較,就會讓我們將父母、師長、他人的期待,轉化成我們內在的標準,甚至我們會自己猜測與詮釋父母、師長的意圖,來建立自己行為表現的標準。這個理想的標準當然一定是要比我們的現狀有著更多、更好、更完美的狀態,也一定是現在還達不到、甚至很久、很久都達不到的狀態,現狀和理想差距越大,似乎就會有更強、更持久的動力去努力達成。

03 恐懼

如果父母、師長拿你和他人比較,代表著他們對你有期待,對你的行為表現有一個標準,達到的話你會得到獎賞或認可,你會感覺到開心、放鬆。但同時,你知道你的行為表現不一定每次都一樣、都能做得好,所以即使你做到了他們的要求,你也在擔心下次是否可以再做到、再次得到認可,於是你可能開始有了焦慮,更深的心裡面,尤其是對父母,根據過去的某些經驗,讓你可能會有一種恐懼,如果你做得不好,可能會不被愛、被忽視、被離棄...等等,這樣的恐懼、不安全感就形成了我們面對世界、他人,進行選擇的基礎。或者,沒有意識到可以選擇,而是變成自動化的、下意識的反應與應對的啟動點。

04 匱乏感

因此,我們根植於深深的恐懼(甚至沒有感覺到它)、不安全感,一直和別人、同儕比較,或是根據自己對父母、師長眼光的解讀所形成的標準,期待自己比他人更好,比自己現狀更好、達到更完美的標準。
當你做到時,可能會感覺放鬆、開心和滿足,但是,那只會是一小段時間,甚至有人只允許自己這樣的感受幾秒鐘。因為,父母的告誡與自我提醒:「不可以自滿、自傲,這樣會鬆懈、怠惰、一事無成!」,接下來要建立一個新的目標、更高的標準,這樣才會有前進的動力。
於是,你要常常自我批判、自我要求:「我還不夠努力!」、「我做得不夠好!」、「我還缺乏某種能力、某種條件...」、「我還沒有...」、「我還要更...」,現狀下的你還不夠、還沒有...,久而久之形成常態並內化成一種「匱乏感」,常常甚至永遠無法感覺到滿足,而是感覺到空虛、感覺到不安,即使你已經很成功、很有地位、很富有了,仍然會被這樣的感覺所騷擾。
這樣的匱乏感一開始是強大或持久努力的動力,到後來變成內心中隱隱然感受到的狀態,你好像必須永遠感覺匱乏,才會安心、才會努力,這成為一種面對生活的習慣、一種好像一輩子擺脫不掉的感覺。

05 求生存狀態

在薩提爾模式中,會稱呼上述那樣的狀態,是一種「求生存」狀態,從小到大為了求生存而形成的應對模式。「求生存」聽起來有些聳動,它代表的是我們想要得到父母的認可、讓父母開心、讓自己在家中有存在的位置,而擔心自己做不到,恐懼自己會被忽視、被遺棄、不被愛,所以努力的用盡各種想得到的、可能的方式來讓自己繼續活下去。
如果我們一輩子都在求生存狀態、都在兢兢業業的努力、都在焦慮、恐懼和匱乏感時不時的騷擾下,那麼在生命中會有多少時候感覺到幸福和滿足呢?我們只能這樣的活著嗎?還是有其他不同的活法?
在薩提爾模式提及的另一種可能性是,讓自己更多的處在成長的狀態裡!

05 成長狀態

我們在某些時刻裡,也曾感受過成長的狀態。
有時候我們暫時忘記了別人的眼光、忘記了自己必須要有好的行為表現,而純粹因為好奇而去探索和學習,因為好玩而去做一些有趣的事,甚至有時什麼都不做、靜靜的待著,也能感覺到放鬆、平靜或滿足。或者,在關係中感覺到彼此的平等、連結與關愛,不用擔心對方的眼光或評價,而是感覺到支持、陪伴與接納,在這樣的狀態裡,對自己也感覺到是滿意或滿足的。
在這些時候,我們的精力不用放在讓別人滿意,或是達到心中完美的標準,而是可以開放而好奇的想要知道自己可以表現出什麼樣子、什麼狀態,沒有太多既定的標準、不怕失敗或停頓,而是有一個自己想要或喜歡的方向,讓自己持續往前發展。

04 滿足感

在這樣成長的狀態裡,對自己是滿意的,對自己的不同的狀態,包括一般所謂好壞、對錯的不同體驗都可以接納,可以視不同的情況去堅持或調整。不管自己做得怎麼樣,可以如實的接納,如果有一點點的進展,就會對自己有相對的欣賞與認可。就好像一趟生命中的旅程,不會只是要去到某個目的地,才會覺得值得,而是在路途中的每一個時刻,都可以享受美好的風景與遇見,每往前一步可以感覺到滿足。
這樣的滿足感是時時充斥在生活中,對於此刻自己所擁有的條件、所存在的狀態,感覺是好的、滿意的。
那麼會不會因此失去了鬥志,如前所說,過於自滿、自傲,而會鬆懈、怠惰、一事無成?
如果,我們真的體驗到這樣的滿足感,是來自於對自己的認可與欣賞,不再擔心、焦慮自己的行為表現,我們會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歡的事物上,有著更多的好奇與好玩的心態,去發展自己想要成為的樣子。這樣來自於「滿足感」的動力,是和先前被「匱乏感」所激發的動力有很大的不同。

03 愛的能量與安全感

能夠有這樣自發的、好奇的、好玩的、喜歡的動力,來自於內在已經擁有的安全感、自我認可與自己值得被愛的感覺,像這樣喜歡自己、愛自己的感覺,讓心中充滿著愛的能量,會很自然的想要關愛他人,能在愛的感覺裡成長、學習與發展,是一件多麼美好的狀態啊!
這也是這一系列分享的文字,所要談的主要概念:「在愛中成長」。這裡不僅僅是指在教養上讓子女「在愛中成長」,更是說明我們作為一個成年人,很幸運的,我們真的長大成人、活下來了,擁有更多的行動能力與內在主權,我們可以選擇讓自己再一次的「在愛中成長」,轉化過去的成長經驗,也改變看待自己的眼光,繼續的學習與成長。

02 方向

從此,我們可以繼續擁有自己的期待,對於他人的期待可以選擇放下或承擔,但是,不再需要用嚴格、完美的標準來苛責自己、壓迫自己,而是明白自己想要去的方向,並且享受前進、轉彎或是停頓時,整個路程中所經驗到的樂趣。

01 參照

和他人、同儕的關係中,不需要比較,因為包括自己的每個人都是獨特而美好的存在,彼此的差異不需比較,像是花園裡不同的花朵,各自展現其獨特的風采。我們藉由與他人的共通與差異,找到自己相同或不同體驗的參照,相互學習、共同成長,彼此互相成為對方的美景。

06 選擇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裡,我們的生命可以有兩種選擇
可以選擇用過去和他人比較的習慣而活,或是選擇新的學習去參照別人的生命經驗,做出自己的決定。
可以選擇把他人或自己的期待,當成不得不去執行的責任,或是形成一個完美的標準來逼迫自己。或是選擇把這樣的期待,在自己的認同下,形成一個適當而清晰的方向,讓我們可以依循和調整。
可以選擇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恐懼,還是基於愛(與安全感)
可以選擇生命中常常存在著匱乏感,還是常常感覺到滿足感
可以選擇讓自己處在求生存狀態,還是處在成長的狀態?
你會想要什麼樣的選擇?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天安的沙龍
657會員
39內容數
分享我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經驗,讓更多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藉此經驗有更加清晰、深入的學習歷程,以及學到重要的成長方法。
張天安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3/23
在學習與成長的歷程中,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可以決定要去哪裡?要怎麼走?要走得多快...或多慢?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誰好、誰差的比較,有的只是貼近與接納自己的真實現狀。願意看重自己,願意為自己選擇想要探索與學習的旅程。所以,你可以把這樣的學習看成一個旅程,而學習地圖是一個參考的指引,是一個對生命的提問!
Thumbnail
2021/03/23
在學習與成長的歷程中,你是自己的主人,你可以決定要去哪裡?要怎麼走?要走得多快...或多慢?沒有標準答案,也沒有誰好、誰差的比較,有的只是貼近與接納自己的真實現狀。願意看重自己,願意為自己選擇想要探索與學習的旅程。所以,你可以把這樣的學習看成一個旅程,而學習地圖是一個參考的指引,是一個對生命的提問!
Thumbnail
2021/03/18
一位四十餘歲的女士,這兩、三年晚上超過十一點還沒睡時,就容易肚子餓,吃了會比較好睡一些,但是,也擔心這樣子對身體不好。不吃的話,會越來越餓,也會因此睡不著,對此感覺相當困擾。 她用四個提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什麼阻礙了我呢?」、「阻礙從哪裡學來的?」、「我可以如何改變?」來探索與轉化..
Thumbnail
2021/03/18
一位四十餘歲的女士,這兩、三年晚上超過十一點還沒睡時,就容易肚子餓,吃了會比較好睡一些,但是,也擔心這樣子對身體不好。不吃的話,會越來越餓,也會因此睡不著,對此感覺相當困擾。 她用四個提問「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是什麼阻礙了我呢?」、「阻礙從哪裡學來的?」、「我可以如何改變?」來探索與轉化..
Thumbnail
2020/12/22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Thumbnail
2020/12/22
你是怎麼看一個人的呢?你是怎麼看他人和自己的? 薩提爾女士認為:「我們是同一生命力的展現!」,同時她又說:「在這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完全像我。」如果把這兩句話的意思整合在一起,可以這樣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展現!」這樣,就把作為一個人的普同性和獨特性,都放進一句話裡說清楚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分化不全的家庭 很多人小時候經驗到較大的情緒張力,弱小的孩子,漸漸的學會讀空氣的情緒、擔心大人的想法、揹負起別人的期待,因為這是唯一的生存之道 輔導中常看到一些孩子,生活在父母衝突裡,擔起和事佬的角色,想辦法逗父母開心,製造事端轉移父母注意,他們常在學校擔心父母是否正在衝突,而無法專心上課;另外一些
Thumbnail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Thumbnail
同樣是小時候父母離異,有的人以此為動力向前邁進,成為教育者,過的快樂且充實。有的人選擇怨天尤人走進偏差的道路。父母離異是一個過去式,他無法決定現在的你會變成什麼樣子,我們的人生都決定在當下,不要給自己藉口去選擇不幸。
Thumbnail
我,走進了阿德勒的目的論,為什麼呢 ? 因為,需要改變 ; 另一方面,人生總是充滿酸甜苦辣,但也期盼經歷酸苦的過程中,能常常帶有甜味,能好好來點綴人生。我,認為人生 " 不能只有 " 這樣。從決定論來回顧,的確存在著自卑感的,甚至有些誤解,同時是無奈的,大概是那種講不清楚的沉重感吧 !
Thumbnail
我,走進了阿德勒的目的論,為什麼呢 ? 因為,需要改變 ; 另一方面,人生總是充滿酸甜苦辣,但也期盼經歷酸苦的過程中,能常常帶有甜味,能好好來點綴人生。我,認為人生 " 不能只有 " 這樣。從決定論來回顧,的確存在著自卑感的,甚至有些誤解,同時是無奈的,大概是那種講不清楚的沉重感吧 !
Thumbnail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Thumbnail
問答集: 1. 怎麼面對學習後對孩子的愧疚感? 2. 不想表達自己的脆弱怎麼辦? 3. 被外在世界衝擊,打回原形怎麼辦? 4. 運用想像力,成為自己的魔法師
Thumbnail
很多人其實是很有現實感的,在我諮詢的幾個個案,或許是父母那輩給予的觀念,都是以生存為主要方向,不論是父母給予的期待還是從小到大的的價值觀,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Thumbnail
很多人其實是很有現實感的,在我諮詢的幾個個案,或許是父母那輩給予的觀念,都是以生存為主要方向,不論是父母給予的期待還是從小到大的的價值觀,還是整個社會的價值觀,我們很少問自己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對你來說什麼是重要的?
Thumbnail
活的明白在不同的領域或是人心中也有不同的意義,有的是基於對於家庭的想像,對於事業的願景,也有的是因為性別特質而產生明白的需求及內容,但不管那一種方法,都是為了讓人們得到身心上的滿足、踏實或安心,只是未必能夠有效達到目的。而各類架構性思考,都能幫助我們自己釐清一生中的追求及原型。
Thumbnail
活的明白在不同的領域或是人心中也有不同的意義,有的是基於對於家庭的想像,對於事業的願景,也有的是因為性別特質而產生明白的需求及內容,但不管那一種方法,都是為了讓人們得到身心上的滿足、踏實或安心,只是未必能夠有效達到目的。而各類架構性思考,都能幫助我們自己釐清一生中的追求及原型。
Thumbnail
你值得嗎?你值得得到你所想要的期待嗎?薩提爾模式認為每個人是都值得的!因為,薩提爾女士相信:「每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的展現!」 但很多人都不太能相信自己值得!因為,從過去成長經驗中學會了「我不夠好」,除非我能證明,否則是沒有人會真正的愛我,也不會得到我想要的美好與幸福。
Thumbnail
你值得嗎?你值得得到你所想要的期待嗎?薩提爾模式認為每個人是都值得的!因為,薩提爾女士相信:「每個人都是同一生命力的獨特的展現!」 但很多人都不太能相信自己值得!因為,從過去成長經驗中學會了「我不夠好」,除非我能證明,否則是沒有人會真正的愛我,也不會得到我想要的美好與幸福。
Thumbnail
當你帶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看見孩子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忍不住滿腔怒火、脫口咆嘯,稍後你有些過意不去,覺得自己的情緒沒有掌控好... 如果我們可以越來越多的覺察自己的求生存姿態,就代表有機會創造一個停頓的時空,出現更多選擇的可能性,讓我們趨向於一致性的溝通方式,創造真誠的互動過程。
Thumbnail
當你帶著疲憊的身體回家,看見孩子把家裡搞得一團亂,忍不住滿腔怒火、脫口咆嘯,稍後你有些過意不去,覺得自己的情緒沒有掌控好... 如果我們可以越來越多的覺察自己的求生存姿態,就代表有機會創造一個停頓的時空,出現更多選擇的可能性,讓我們趨向於一致性的溝通方式,創造真誠的互動過程。
Thumbnail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裡,我們的生命可以有兩種選擇。 可以選擇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恐懼,還是基於愛? 可以選擇生命中常常存在著匱乏感,還是常常感覺到滿足感? 可以選擇讓自己處在求生存狀態,還是處在成長的狀態? 你會想要什麼樣的選擇?
Thumbnail
在薩提爾模式的學習裡,我們的生命可以有兩種選擇。 可以選擇我們的決定是基於恐懼,還是基於愛? 可以選擇生命中常常存在著匱乏感,還是常常感覺到滿足感? 可以選擇讓自己處在求生存狀態,還是處在成長的狀態? 你會想要什麼樣的選擇?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