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未經他人苦 莫勸他人善】

「你就忍耐點吧 ! 」當朋友受到委屈時,我們最常這樣勸說;但當我們自己被欺負時,卻希望朋友可以出手相挺,這就是大家渴望的同理心、感同身受。其實沒有所謂對錯,只是大家站在不同角度,看待、評論事情所考量的利害程度不相同,如果是切身之痛,我們一定會憤慨激昂,就是因為事不關己,才能態若自然。
《莊子》中有一則很有名「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故事。莊子與惠施在濠梁觀魚,莊子說:「魚從容地游來游去,看起來很快樂。」這時惠施回說:「你不是魚,怎知道魚的快樂?」莊子笑著回應:「你不是我,怎麼知道我不懂魚的快樂?」惠施想了想說著:「我不是你,你也不是魚,所以很難辯駁,魚是否真得很快樂」最後莊子回答:「我是站在河勘上看魚,才知道魚在河裡游來游去,應該是很快樂的。」這個故事間接告訴我們,能夠做到感同身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謂冷暖自知,只有跌倒過才能感受到真正的痛。
職場這個大池中,存在著各式不同的魚,有些是鬥魚,看似悠游自在,卻虎視眈眈,就怕有人擋住好前途;有些是五彩金魚,總希望成為焦點,受到各方寵愛;有些是小小魚,總會察言觀色,深怕一不小心就被大魚給吞了。
前同事佑祥才30出頭,是個身材壯碩的新進IT人員,講話不急不徐,工作態度不錯,聽說工作能力也受到老闆肯定。後來經過一些事件後才知道,他非常在意主管對他的看法,所以總是不避諱地討好上層老闆。有次參加公司<團隊激勵訓練>,我擔任組長,被安排和佑祥、幾位IT部門同事一組,期間有許多討論,佑祥總是坐在一旁滑手機,不參與、不提供意見,也不和同事交談;但在分組競賽中,他卻表現非常積極,就是要搶第一。
課後有機會和佑祥聊天,才發現他的個性陰柔,喜歡依附在主管身邊,只要老闆下的指令從不敢反駁。我很好奇地問他:「目前工作勝任愉快嗎?和同事相處還好嗎?」
沒想到他很直白回我:「工作上就是把老闆伺候好,不要犯錯就好。」「從小爸媽教我,要表現出色,才會受到老師關愛。」
我睜大眼回佑祥:「你說得是沒錯啦!要做好向上管理,但現在講求團隊合作,沒有人可以獨立作業成為英雄?」「同事之間要和睦相處,才能共事愉快,不是嗎?」
他只是咧嘴笑一笑,似乎在告訴我:「團隊合作?同事才是最要嚴防的敵人。」
<議事者,身在事外,宜悉利害之情>
哇!我以為的年輕、暖男工程師,原來心機這麼重、城府如此深,難道是我太落伍,沒跟上職場暗黑文化嗎?當然不是。
身為公司高階主管,為了讓跨部門、同事之間的團隊合作可以更和諧、更順暢,我數次邀請佑祥共進午餐,試著換位思考,了解他內在想法;也因為願意花時間傾聽,佑祥滔滔不絕地分享自己成長背景、家庭生活,以及在職場上曾受到同事的不公平對待、霸凌等。姑且不論真相事實,我看到新進同事佑祥的另一面,所謂他的心機是源自於想保護自己,確定自己不會在工作上再次受到傷害。
不要用你的認知,去揣測別人的世界
職場中,你或是周遭同事是否也曾被說三道四、冷言冷語,或是主管對你使用粗暴語言的傷害?雖然,大家認為當一個人身處事件中,有時反而不容易看清原委,但我相信,只有自己切實地經歷過,才能體會當事人的心情、所作所為,也才能客觀公正看待事情原貌。
在團體中,每個人的經驗、資歷有所不同,當別人跟不上進度,扯你後腿時,指責、抱怨只會讓你失去同事間情誼;受到別人質疑時,過度反應也不能解決問題。還記得,最後一次和佑祥聯絡時他告訴我:「很感謝妳願意參與其中,聆聽我的經歷、矛盾的心情,而且沒有做任何的批判。」「我現在比較願意用不同角度,看待同事間團隊合作的重要性。」
這時我再次體認到<同理心>的正面影響力竟然如此遠大。所以,在此分享3個方法,讓你有效地提升職場同理心
1. 換位思考
站在對方立場,觀察對方想法,了解如何和對方溝通,更重要的是取得對方的信任。當我們透過換位思考拉近彼此距離,讓對方感受到你和他們站在同一陣線,久而久之你不只贏得信任、好感,對方還會分享他們的想法、感受。
2. 傾聽
最簡單也是最不容易的方式就是閉上嘴巴,不做任何批判,花時間傾聽同事的故事、同事的心情、同事不好的遭遇。當一個人願意和你分享生活中的大小事,就表示他們對你的重視、信任。透由聆聽別人的經歷,可以更豐富你的想法,讓你在職場上的人際關係更和諧,也能獲得更多的信任。
3. 適時提出你的想法
有時候我們會猶豫是否只當位聆聽者,或是該提出建議,以期發揮正向影響力。其實當你取得對方的重視、信任後,他們會期待你的想法、你的建言,也許不是一個完美解決辦法。因為你不僅取得高度信賴感,你也建立起自己的好人緣、說服能力。
職場中常有一些是非、恩怨,有時可能會需要你從中調和,這時我們必須謹記,了解事情原委、曲折,站在對方角度,換位思考,運用同理心,取得各方的信任。同時,運用良好溝通技巧,化解紛爭,這時不僅贏得同事間好感,更能取得上級對你的信任。
只有親身經歷他人的苦,才能勸說他人為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