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10/23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刻意練習

內容摘要: #天真練習法:只重視練習時間,期待自然進步的方式。
#目標練習法:設定清楚的目標和實現計畫,並找出一個監測進步的方式,然後跨出舒適圈,專注練習。還要找出維持動機的方法。
#心智表徵可被定義為一種概念結構,目的是避開短期記憶對心智運作過程的限制。
#刻意練習培養的技能已經有其他人知道該怎麼做,也已建立成效頗佳的訓練技巧。 #刻意練習只在跨出舒適圈後才能奏效,需要學生不斷嘗試去突破現階段的技能水準。
#刻意練習必須有地應清楚明確的目標,且往往涉及改進想要達到的表現的某個面向,而不能只設定模糊的整體改善目標。
#刻意練習是刻意進行的,也就是必須全身貫注,有意識地行動。
#刻意練習包含意見回饋,並根據該回饋調整努力方向。
#刻意練習技能產生有效的心智表徵,也仰賴心智表徵運作。
#刻意練習幾乎等於加強或調整先前習得的技能,必須著重該技能的特定面向,努力改善,而隨著時間過去,這一步一步的改善最終會打造出專家及的表現。
#漫不經心地重複同一件事毫無助益,重複的目的在發現自己的弱點,並聚焦加強弱點,嘗試以不同方式改善,直到找出最佳策略為止。
心得: 若對照論語所說:『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或是:『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其實就包含書中所說的概念;學習並不只是認識就能夠成為自身的技能或知識,透過複習的過程,讓人在實際操作中有所修正、回饋,最重要的是自己感到樂趣本身,才能持續促進技能或知識的提升;絕大部分的生活技能,都不是在舒適圈狀態習得的,而是因為生活中不得不的處境,讓我們從中磨練出各種優異的才能。
在讀這種心理科普書籍的時候(諸如:快思慢想、刻意練習),很容易會讓人認為耗費大量的時間、金錢去堆疊資料所展現的成果,只不過是古人的一兩句箴言而已。若因此評價為價值不高是有可能的,但是也因為這樣的閱讀過程,讓我們重新用不同方式理解自己的大腦,甚至訓練的過程,卻也不能不說毫無意義。尤其當我們面臨到教學的過程,(即便不是當成人的教師,當幼兒的啟蒙者也是晉升為教學者的契機)透過理解學習的過程,或許有助於我們如何教導其他人學習新的概念、技能,甚至理解自己的狀態。
書中經常舉例音樂演奏、棋藝的技能,認為這些是可以被測量出來的,透過競賽或是獲獎可以得到佐證。以這些案例去探討大腦與練習之間的關聯,通常優異的演奏者或棋王,都是透過大量練習,並建立屬於自己的心智表徵。練習的過程除了時間的投入,若能加入目標、得到回饋更有助於技能的提升。而提升的技能表現,也往往成為投入更多持續練習的動機。 另一個值得探究的部分則是寫作。這部分在書中比較缺乏大量參考數值,只有提到某些人認為透過模擬優美文章的佳言絕句,也能感受到自己有所進步。但也引出更多相關的問題:對於寫作是否可以透過學習跟練習進步,似乎肯定與否定的意見都有。反對意見認為,即便接受同樣的教育,寫出來的文章卻差異很大,如何寫出優美措辭或文藻,是很難透過大量重複練習產生變化的。文學獎的作者可能終其一生就只有一部代表作。又或者江郎才盡的故事也說明文字創作很難透過大量練習就能持續有優異表現。如果練習無法達到效果,教學的不可能或困難也就更能作為反對的佐證。再者,文學作品牽涉到觀眾的喜好,即便得獎,也很難透過量化的的方式去證明作者本身獨特的優異性。(明明同樣是比賽,為什麼音樂比賽跟文學比賽的結果效力不同?) 或許基於以上種種考量,這本書的研究者並沒有將文學工作者作為研究的對象。
至於"心智表徵",我個人的理解比較像是某種心靈模組圖像,當一件技能熟練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會建立一套操作運用的模式,比方說開車的技能熟練到一定程度,對於切換車道、路邊停車的情境會建立一些固定的技巧套入每個各別的情況。並且透過一些碰撞的經驗或是影像的教學,修改參數。再以撞球為例,當練習到一定程度,則可以在心中模擬球的行進路線,推桿、拉桿的不同作用可以讓母球在撞擊之後如何行進。並且透過自身練習的經驗或者球評的分析,逐漸提昇並修正自身的技能。以此類推,不論是記憶力訓練、小提琴演奏、都可能透過類似的過程來建立並提升屬於自己的技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部分,同樣的酒在品評會裡面有可能得到不一樣的分數。說明人類感官的鍛鍊是相當困難的。即便做為評審的人肯定有相當的經驗與水準,還是可能收到當下環境、心理或生理的影響,對於同一個均質的品項做出不同的判斷。這種情況很難避免,尤其心理上認定這些號碼代表的是不同物件的主觀認定情緒下,但也因為透過專業的訓練,這些品項所做出的判斷不至於形成很劇烈的差異。(君子可欺不可陷也?)
總結來說,假設大多事物都可以透過足夠的練習達到優越的成果。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時間,每個人也只有24小時,投注的時間量是技能表現的關鍵之一。該如何取捨則是第二個必須要考量的問題。尤其為人父母者,無不期盼自己的子女可以有過人的表現。取捨、陪伴、支持是正常情況下誘發孩子持續自我精進的關鍵(偶而也是有 “歹竹出好筍”、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案例)。教育是一個困難複雜的過程,但也未必是完全不可掌握的。謀事在人,有方向的多一分努力,可以增加多一分回報的可能(成事在天)。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