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credit: Peter Oslanec on Unsplash
研究發現,睡得比較好的孩子,在
#外顯知識 (explicit knowledge)上面的表現比較好,譬如
#語言、
#數學、
#圖像 的理解等。這種外顯知識的維持最重要的其實是
#午覺!學者測試15個月大的孩子,
#午睡 睡得好的孩子,在
#語言文法、
#語言理解力 的表現都比較好。另外,睡眠也與
#情緒 穩定有高度相關!值得注意的是,孩子若從2歲開始沒有達到建議睡眠時間,到了7歲時,請孩子照腦造影,發現比同齡的孩子
#灰質容量 較小,灰質是大腦接收與傳遞資訊的地方,因此也不難理解為何睡比較好的孩子,認知能力比較好~
|非快速動眼期|
共有四個階段,分為淺睡兩個階段、深度睡眠兩個階段,這段時間能讓身體好好的休息,同時也會啟動存放早上醒著時學習的東西。
|快速動眼期|
這個時期的孩子眼睛會一直動來動去,比較小的孩子,因為眼瞼的肌肉還沒完全發展完,有時候會看到孩子眼睛半張開但是眼球一直動來動去,不要擔心,不是癲癇,是孩子進入快速動眼期了!
這其間就是在
#作夢 啦,主要能讓本來早上學習的東西(存放在
#短期記憶)讓進入到
#長期記憶 的階段。另外,孩子的
#情緒調節 最主要也是來自這個階段的影響,尤其越小的小孩REM期間越長,讓孩子好好睡覺能讓孩子有比較好的情緒。不過,如果你感覺到孩子明明還在睡覺,突然開始躁動、情緒不穩、眼睛又在動來動去,那不是需要收驚,而是拍拍他、跟他輕輕地說話,減低孩子的不安。近期的研究發現,如果你在作夢時,
#旁邊醒著的人是可以跟你對話的,你還能回答是非問題與簡單的對答,因此父母只要輕輕地說「沒事,媽咪在旁邊」或是順應他的話走,孩子多半能繼續睡著。
睡眠周期的順序會由非快速動眼期1-4週期,再從4-1,再轉到快速動眼,重複幾次這樣的週期。而孩子常見的滾來滾去、突然睡一睡站起來,就落在由非快速動眼與快速動眼期的
#轉換期。爸爸媽媽不用太過驚慌,孩子就是在睡覺而已,他可以靠自己睡回去,但如果你大動作的抱他、動他,他就會.....醒給你看!然後就會變成,父母的
#睡眠剝奪 了
到底該睡多久呢?
以下為幼兒階段建議睡眠時間(最少睡眠時間)
新生兒:15-18 hrs (11-13)
1-4個月:14-15 hrs (10-12)
4-12個月:12-15 hrs (10-11)
1-2歲:11-14 hrs (9-10)
3-5歲:10-13 hrs (8-9)
**太多睡眠也不行喔,過多睡眠時間為最多建議睡眠時間+1-2 hrs **
▌關於大腦媽媽 ▌
我是個媽媽,也是兒童認知心理學科學家。
目前為紐西蘭奧克蘭大學心理學博士生,主要研究對象為五歲以下的嬰幼兒的
#親子互動關係、
#情緒發展、
#語言學習、
#人機互動 與
#AI研究。曾於澳洲Marcs Institute for Brain and Development的寶寶研究室(Baby Lab)擔任交換研究人員,研究寶寶大腦的聽覺與語言發展。畢業於認知神經科學所、視覺藝術研究所,對藝術治療、創作、幼兒玩具設計都略懂略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