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發生的糗事,不管是親身經歷還是耳聞目見,總是會讓當事人哭笑不得。但是在用口語或文字陳述糗事時,如果不懂表達技巧,沒戳中聽眾的笑點,那場面可就尷尬了。
這堂課,我教導孩子包裝糗事,學習醞釀氣氛及戳中笑點的訣竅,將「笑果」最大化。
- 適合對象:國小中年級、高年級、國中
- 付費訂閱可看:學生範文
春假過後的一個禮拜,為了迅速提振孩子的上課精神,我設計了一堂課--糗事大PK。請大家分享發生在自己身上,或是耳聞目見的各種糗事。
在下筆前,我先讓孩子們口頭分享。這時候,問題來了--對當事人來講,有些糗事的確很糗,但如果不懂表達技巧,沒戳中聽眾的笑點,那場面可就尷尬了。有好幾次,台上分享的同學自己講到笑彎了腰,台下同學卻聽得一頭霧水,一片死寂……
因此,這個看似好寫的題目,要是沒有掌握戳中讀者笑點的訣竅,那就白白蹧蹋了一個笑料十足的糗事了。
簡單來說,笑點的營造有以下三點原則:
一、不要破哏,以免聽眾笑不出來
陳老師走進電梯,放了一個屁,我拼命憋笑……
一開口,就立刻把笑點講出來--這是小朋友在寫糗事時常犯的毛病。一旦破哏,後面寫再多都無濟於事,讀者也沒有必要浪費時間讀下去。
因此,在講述之前,必須多花一點時間交待事件背景,包括人物、環境、前因……等,引導聽眾逐漸進入狀況,就像吹氣球一般,一點一點累積能量直到飽和,再找適當時機戳破,自然會引爆最大化的笑點。
二、製造反差,留下強烈印象
「反差」是引人發笑的重要因素,當讀者見到結果跟他原先的預期大相逕庭時,便會戳中他們的笑點。例如:
陳老師非常嚴肅,不苟言笑,全班都怕她怕得要命。有一次,我搭電梯正要上樓,陳老師走進來,我跟她問好,她點了點頭,不發一語地盯著電梯門看。 就在這個時候,她竟然「噗-噗-」連放了兩個又臭又響的屁。
本文先刻劃陳老師嚴厲的形象,再談到她在電梯裡不小心放屁的事--由於形象與行為的落差,容易使人發笑。
我在〈人生中不可解的懸案之一〉一文中,也運用反差的效果來描述我在國中所發生的糗事--老師發考卷時,走到我身邊,本來以為她要表揚我考得好,卻沒想到……
三、運用特寫,描述細節
糗事發生的當下通常一閃即逝,身在現場的當事人雖然會被戳中笑點;但在轉述時,因為聽眾不在那個時空當中,無法親身感受到當時的氣氛,就必須靠敘述者詳細描述,才能夠盡可能還原現場,重建氛圍。
許多喜劇電影在進入搞笑的橋段時,會刻意使用慢動作,捕捉主角細微的神情、反應或內心話。同樣的道理,用文字陳述糗事時,也可以在事件發生的短短幾秒內,詳細描述。例如:
「噗-噗-」兩聲從旁邊傳來,我還沒有反應過來,老師突然發出「咳-咳-咳-」的聲音。我這才意識到:老師是為了掩蓋她放屁的聲音,故意咳嗽。我差一點笑出來,趕緊咬住臉頰,拼命憋笑,不敢看老師。 過了一會兒,老師的屁味飄了過來,有咖哩的味道--我快忍不住了!立刻舉起手來抓嘴唇,假裝搔癢,其實是在緊緊捏住嘴巴,這樣才不會笑出來。我在心裡祈禱:「電梯門,快打開,我受不了啦!」
這段話,如果只用一句話「老師放了個屁,我差一點笑出來。」來描述,「笑果」明顯會遜色許多。但是,只要增添一些感官描摹、人物反應,再穿插一些逗趣的內心話,即便是同一件事情,也可以描繪得笑料百出。
經過引導,小朋友大致掌握說笑的關鍵技巧。接下來,我請他們以小組為單位,交換閱讀彼此的文章,挑選出最好笑的作品,並且上台朗讀;朗讀的同時,也可以請組員配合演出,增加效果。
看似簡單的課程,卻能夠鍛鍊學生營造氣氛、刻劃人物的功力,還可以製造笑意大噴發的課堂氣氛,不妨試試唷!
學生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