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辨=特殊觀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近來上課,發現一個有趣現象:許多人想學思辨或思考方法,是為了提出特殊觀點,至於它本身是否最有道理,反而不太是重點。
乍看之下這令人意外,仔細想想卻也不奇怪。畢竟我們往往認定,思辨能讓你不盲從主流意見、找到日常認知的盲點,尤其在討論事情時,若不想一再重複已經知道的東西,自然就得拿出新奇玩意來。
也就是說,特殊觀點可突顯自己和別人不一樣,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我猜對許多人而言,能夠做到這一點的思辨,才是真的「實用」。或者也可以說,相較於外顯結果如避免決策錯誤等,讓大家覺得自己想法有趣、頭腦靈活,才對應到了人們想接觸思辨的心理動機。
那麼,怎樣才能製造出特殊觀點呢?我認為主要有幾種方式:換框架、新證據、唱反調、搞極端。
所謂換框架,俗稱用不一樣的角度看事情,是從另一個出發點或敘事層面,來重新解讀整個事件。它和原先觀點不見得衝突,但往往能夠帶出全新的資訊、感受與價值判斷。不過,運用框架並沒有那麼簡單,它是一種全新的資訊,和教育程度或念過的書有極高相關,需要時間理解、積累與練習,不太能夠速成。
至於新證據,則是在不超出討論範圍的前提下,提出更值得關注、更有說服力的證據,來支持現有的某一說法。這種證據有許多形式,可能是有研究支持的心理傾向,可能是量化與統計數據,可能是觸發同情心的案例。同樣地,由於它需要接觸額外的新資訊,也不容易速成,但運用上比較簡單。
接著是唱反調,又稱翻轉或翻案,簡單講就是刻意推翻現有的主流說法。先明確表示反對,再嚴格檢查主流說法的可能錯誤,這操作起來相對容易,因為可以藉由吹毛求疵或小小誤解來做到。一個更為暗黑的方式是,找到或者想像出任何可能的受害者,並說原觀點忽視了無辜者的權益。
最後是搞極端,簡而言之,就是把現有說法改造成任何你能想到的極端版本,最直接的操作方式,就是在同一目的上,採取更極端的方法或手段,最好還能提出成效最大化、傷害最小化的配套措施。
最近我看到的一個案例是,某著名政治哲學家說,為了避免升學的階級複製(有錢有資源的人更能上好大學)與軍備競賽(大家為了上好大學而拚命增加資歷),乾脆用抽籤決定誰能上大學。這可以吐槽的點絕對很多,但卻難以否認,抽籤有其他溫和方式所不具備的效果。
傳統上我們認為,應該是先思辨後,有特殊觀點再說。直接討論怎麼「製造」特殊觀點,不太符合哲學本身的價值觀,那會變得像是古希臘詭辯學派,或是戰國時期的名家、縱橫家。
但換個角度看,容許甚至鼓勵特殊觀點,有時可能是必要的,尤其當創意是在這之中慢慢培養出來的。更直接地說,百十個特殊觀點當中,或許只有一個能夠蛻變成為可行有用的創意,但一個創意就可能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
也就因為如此,我認為學生想要追求特殊觀點,原則上是好事,也值得支持。更重要的應該是,我們如何基於這種心理動機,逐步添加我們想要達成的教學目標。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2會員
212內容數
用ChatGPT協助寫作,打造自家專屬的神隊友,提供標題、故事、對話、名言的好候選,蹦出未曾想過的好創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哲學開箱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談推力與誘因,試圖把一切價值觀衝突,轉換成純經濟學策略。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真理究竟是被人們發現的、這個世界的本質,還是人們發明出來的、理解與描述事物用的工具?
她覺得某些同齡人明明狀況還不錯,卻一直覺得自己「生病」。
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兩種權威,就是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前者鼓勵你愛國,後者鼓勵你消費。
大談推力與誘因,試圖把一切價值觀衝突,轉換成純經濟學策略。
技術進步與經濟增長,在過了基本門檻以後,就再也無助於主觀幸福感。
真理究竟是被人們發現的、這個世界的本質,還是人們發明出來的、理解與描述事物用的工具?
她覺得某些同齡人明明狀況還不錯,卻一直覺得自己「生病」。
現代社會最常見的兩種權威,就是國家機器與資本主義,前者鼓勵你愛國,後者鼓勵你消費。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前撰寫一篇《靜思筆記|多元思考之必要》,持續在思考方法方面繼續搜索,頗有斬獲。在思考方法的最前沿,不少新理論正在挑戰我們對認知的傳統理解,並為如何更有效地思考提供新的見解。以下列舉幾個重要的方向。
Thumbnail
我們常常像在參加「旅行團」,只需跟著安排好的行程走,這就是「填鴨式思考」——按部就班地操作,看似輕鬆,卻缺乏創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智慧來自於獨立思考,也就是主動去質疑和分析所接收到的資訊。只有當我們開始挑戰既定的框架,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才能真正成長和突破。質疑並非否定,而是探索更深層次的理解。
獨立思考應該是指運用自身的學識去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評價,面對全新的資訊、知識,不是直接記憶、接納它們,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容易形成教條式思維,有框架的思維會使思考經常受到約束。調用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對比、分析,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並修正、改進自己或形成自己的觀點、評價。 心理學裡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反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在現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在資訊濾泡(Filter Bubble)盛行的時代。透過反向思考,個人可以避免陷入僵化的思維模式,並培養批判性思考、獨立思考和創造力。有助於挑戰既有的觀點和假設,並鼓勵人們尋求更全面的資訊,擁有獨到觀點。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日前撰寫一篇《靜思筆記|多元思考之必要》,持續在思考方法方面繼續搜索,頗有斬獲。在思考方法的最前沿,不少新理論正在挑戰我們對認知的傳統理解,並為如何更有效地思考提供新的見解。以下列舉幾個重要的方向。
Thumbnail
我們常常像在參加「旅行團」,只需跟著安排好的行程走,這就是「填鴨式思考」——按部就班地操作,看似輕鬆,卻缺乏創新與解決問題的能力。真正的智慧來自於獨立思考,也就是主動去質疑和分析所接收到的資訊。只有當我們開始挑戰既定的框架,從不同角度看問題,才能真正成長和突破。質疑並非否定,而是探索更深層次的理解。
獨立思考應該是指運用自身的學識去形成屬於自己的獨特評價,面對全新的資訊、知識,不是直接記憶、接納它們,沒有一點屬於自己的思考和看法容易形成教條式思維,有框架的思維會使思考經常受到約束。調用自身所擁有的知識儲備,去思考、對比、分析,從中獲取有用的知識並修正、改進自己或形成自己的觀點、評價。 心理學裡
  每一種知識,都有不同派別的解讀方式,對我來說只要能學到知識,不論什麼派別,對我都沒有差別,因為我可以自己去做取捨,自行思考,甚至我覺得,越多不一樣的意見跟想法,對學習就越有幫助。
本書介紹了逆思維的四種思考模式,提出了科學家模式的優勢以及多人之下的影響。透過本書,讀者可以學習如何以科學家的態度面對凡事,以及避免陷入二分法的思考方式。
Thumbnail
*保持自己重新思考的彈性,對於新的想法及趨勢願意接受,切勿把想法禁錮在一個牢籠裡 *直接說服別人,容易引起敵意及攻擊,最好的方式,是採取不給意見,但互動式談話,比如用問問題的方式讓對方思考 *人類唯有覺得是自己做出的決定才會真正心甘情願 *這本書巧妙融合西方心理學以及中國《孫子兵法》的思想,與
Thumbnail
逆思維並不是真的做反向的角度去思考同一個問題、同一個情況。書裡看到很多的內容,是關於如何用理性但不咄咄逼人的角度,去處理事情、去處理跟人之間的互動相處。作者提到人們總是會有幾項緊握不放的工具「假設、直覺、習慣」通常讓自己困住的,是不是主要為這三個東西?如果是的話,那麼不妨開始慢慢的去捨棄掉它們吧。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反向思考(Contrarian Thinking)在現代社會中具有重要的價值,尤其是在資訊濾泡(Filter Bubble)盛行的時代。透過反向思考,個人可以避免陷入僵化的思維模式,並培養批判性思考、獨立思考和創造力。有助於挑戰既有的觀點和假設,並鼓勵人們尋求更全面的資訊,擁有獨到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