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緒整理|ACG和現充生活有衝突...嗎?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先說,這篇只是單純想寫ACG和我的生活轉變,並不是要講什麼長篇大論的理論。只是有感現在對ACG的興趣不如以往,熱度越來越低...單純想整理出「為什麼呢?」
對於生活體驗到的樂趣真的比以前廣很多,以前只想窩在家畫圖玩遊戲完全不出門,到現在待在家久了會覺得很悶、想出去走走,至少這對我來說變化是很大的。
所以我算是從ACG宅變成現充......嗎?勉強算一半一半吧。
給不知道ACG的人:動畫(Anime) 漫畫(Comics) 電子遊戲(Games)
現充:指現實生活中無需ACG和網路就能過得很充實的人
說說標題,以前不知道哪來的觀念和印象:「ACG宅和現充是衝突對立的」,簡單來說就是兩個不同生活圈的族群彼此對立、甚至歧視。
我的猜想是:現充的那方因為生活很充實、帶有優越感、因此看不起ACG圈的人;ACG圈的一面認為現充根本不懂欣賞這些作品,一面對現充生活感到羨慕忌妒恨;衝突可能是這樣來的?但現在看來就只是沒有尊重對方的生活方式而已
回到我自己身上,先從我在ACG宅的階段開始說起吧。
如果要說ACG裡面哪個項目對我來說影響重大的話,應該是Game吧。以佔比來說,我大概是電玩>動畫>漫畫,但接觸順序卻是動畫>電玩>漫畫。
雖然我很喜歡看動畫(卡通),但是以前因為電視的播放時段充滿限制,都只能夠跳著看、基本上沒辦法把一部作品每集都看完。漫畫是可以到租書店去借,但是對小時候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因為想看的漫畫太多了,想看最新的還得等到不知何時。
電玩就不一樣了,只要主機裝好、遊戲片放好,隨時都能開始玩,可以選擇中途停止或者直接玩到最後結束,可以有始有終。
即便後來長大了,網路資源稍微豐富、時間較多較自由,ACG中我還是選擇電玩。
至於為什麼會選擇電玩,可能是因為遊戲帶來的樂趣比較深入,因為都要由自己操作或是跟人合作進行,和只有觀看動畫漫畫的感覺是不太一樣的。再加上小時候家裡限制很多,家長們不喜歡看到我們玩遊戲,也沒買什麼遊戲主機,最能夠稱的上遊戲主機的就只有小時候的紅白機。
也因為小時候的課業和硬體的限制,所以幾乎到成年才能開始自由的玩電玩,在這之前就是存錢購買遊戲設定集來收藏...不能玩遊戲?那我買設定集來翻翻總可以吧? 同時這也成了我的創作養分來源之一。
以前到現在收藏的設定集、漫畫、小說與本子,這個量對一些人來說只是小case吧...
如果以體驗方面來說,電玩除了畫面、音樂、劇情,這些觀感和情感的代入感之外,還有一樣情緒是在動漫當中得不到的...那就是破關後的「成就感」。
動漫是透過視覺來得到上述的觀感和情感,電玩除了視覺之外還必須透過雙手、反應能力、判斷力以及一些運氣,種種條件達成後才能破關,得到的觀感和情緒也更多
尤其是在歷經一次又一次的卡關失敗後,精神上也變的越來越謹慎和緊張,深怕再次的失誤讓關卡重來;在最後通過的時候,整個人是鬆一口氣、鬆到可以安心睡覺的。
而我開始創作的起點也是從電玩開始的,因為可以完整的體驗電玩遊戲劇情,但相對來說也會有很多想像空間,如果喜歡上其中的角色就會想知道更多的設定、和其他角色的互動,於是我開始動筆畫起了遊戲角色的可能設定。
就這樣,我從玩家成了二創的創作者。到現在還是個二創仔
同時這也表示ACG是我開始進行創作的起點。
但是我是ACG宅嗎? 以前會說是,但現在我回答不太上來。
於是我開始反思,「ACG」對我來說到底是什麼?
是「喜好」嗎? 是,但似乎又不是那麼單純。
現在沒有以前那麼關注新作,會挑幾部有興趣的作品看,只是那些作品也不是最新的,而是因為之前看了覺得很有意思想囤多一點集數再繼續看。後來還多了輕小說這類的作品,但是看的也很少,想看小說的話還是比較喜歡勞倫斯.卜洛克、宮部美幸這些作者的作品,所以也沒太多影響。而且我對ACG的作品喜好,從以前到現在的都是偏冷門,現在也是。極地常駐居民 偶爾還是會孤單寂寞覺得冷
可是現在就算有足夠的時間,我會想投注在創作畫圖、出外走走、跟朋友相聚、放鬆身心靈、學習新知、閱讀小說......ACG反而不是優先了。(還是會滑個手機遊戲啦,但也不會一整天)
現在回頭看,以前熱衷ACG時除了可以體驗作品外,似乎也是當作交友的起點,藉由共同喜歡的作品來認識同好、成為朋友。藉由ACG來消磨時間、擴展交友圈、還有可以暫時隔離現實的壓力;一旦沉入ACG的世界,就可以在現實之外喘口氣。
這樣看來或許是現在我可以在現實中找到其他樂趣來源,所以不再以ACG為重了。或者說,沒像以前那樣死抓著不放。
因此在不知不覺中,現實生活中多了其他可能性。
這也是為什麼我現在不會定義自己是ACG宅的原因,不單是因為接觸次數減少,還有以往用在電玩上的觀感、情感、肢體反應和判斷力,都分散在其他體驗上了。
我知道我喜歡什麼、討厭什麼、想接觸什麼,但不代表我一定要有歸屬或是被定義,雖然現在覺得不管在哪個圈子都沒什麼歸屬感,但我還是我,可以繼續做想做的事。
我想要的生活是什麼? 想要體驗什麼? 我希望我的生活裡除了正常上下班之外,還能有多少種體驗? 想要一直沉浸在虛構作品? 還是從現實中發掘新的可能?
後來的結論:如果因為虛構的作品而錯過體驗現實的美好,未免太可惜。
這不是否定作品的存在(況且我也算是創作者),只是先前已經沉浸過十幾年了,我覺得好像夠了,想換換口味、讓內心搬家換地方住看看。
所以我從ACG宅變成了半個現充(?)會說半個是因為現在偶爾還是會玩遊戲。如果是休假日的話,玩累了就起來泡個手沖咖啡喝、動手做個甜點吃、翻翻沒看完的小說,或者乾脆出門去河邊騎個自行車、沿路回來順便買個美食來吃...一天就這樣過去了。如果是以前的話,可能就是玩一整天不休息,吃飯也隨便吃、洗完澡繼續玩到深夜;或者是整天整夜的動漫畫馬拉松不停歇。
有想過是因為體力和精神沒以前好的關係嗎? 但好像又不太一樣,因為心理會一直有『我還有其他更想做的事』的念頭在盤旋,除非當天真的沒什麼事、而且對某個作品有興趣的話,才會特地把其他事情排開、抽出時間專心欣賞體驗。
體驗的方式也從以前的大量、什麼都看都玩的方式,轉變成經觀察挑選、從中取一的去體會;有點像是從吃粗飽變成懂得專心品味的方式吧?
想來很神奇,以前為了把時間都放在熱衷ACG上,所以會把生活上要做的事集中在某個時段做完;現在則是相反,為了做其他事,而把摸ACG的時間集中在某個時段或一個段落進度,或者是往後、再往後安排。
這也間接影響到我喜歡的歌曲類型,以前只聽日文英文歌,連歌曲風格和樂團類型都是喜歡非主流的類別;現在是會稍為關注有哪些中文流行歌,甚至特別喜歡以前不會想聽的中文台語老歌,覺得聽主流的音樂也很好。(雖然不知道這個形容是否洽當,但對我來說是很相似的)
主流和非主流/ACG和現充,以前觀念裡的對立界線,似乎也在不知不覺中模糊了。
我現在不是ACG宅、也不是現充,我無法被定義,但也不想被貼標籤、或是被歸類在哪,有些飄盪不定、到哪都能很自在的感覺,這種帶著任性的自由我是蠻喜歡的。
到這邊「ACG宅和現充是衝突的」「主流和非主流是對立的」這樣的觀念對我已經不重要了,也許一直以來都只是我在畫地自限,因為根本沒這回事,只是選擇而已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1會員
1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莫脩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次要來講「非產出型」的喜好,像是喜歡吃美食、喝咖啡、旅遊、追星、閱讀、觀影、玩遊戲...等等的,都被我歸類在「非產出型」。 這些都屬於個人觀感或情感體驗,因為喜歡、有興趣所以成了一種「喜好」。 「非產出」的喜好若做得夠透徹也可以成為「產出」(圖片來源:Unsplash) 那這些喜好如果做到透徹的話
對我來說「喜好」是心裡的綠洲,喜歡的、有興趣的、可帶來樂趣的、享受的...即便在生活上受挫,只要適度的摸摸自己的「喜好」就好像又可以繼續走下去了。 如果因為「喜好」而有壓力,還能夠好好享受樂趣嗎? 一但有了壓力或者焦慮,原本再怎麼有所「喜好」的人事物,也會變痛苦的。 或者,會因為覺得對「喜好」的人事
在幾年前,我的體重是一直降不下來的。 即便一直努力少吃飯、努力運動,體重計上的數字仍然不變,為此感到焦慮。多次自我懷疑後就是自暴自棄開始亂吃,甚至憤世嫉俗的批評現在的審美觀。之後看到體重計上的數字、家人的不斷數落、體檢報告的脂肪肝警告後,才又滿懷罪惡感、灰頭土臉的繼續少吃飯和做著又累又沒效的運動,多
以創作圈來說,我自認是個學藝不精的繪手。 會說學藝不精是因為從前就讀美術班和空間設計的科系,但基本功很不穩,再加上因為各種考量後就沒有繼續走這條路,現階段還需要更多的練習來補強畫技。 即使如此,還是會有想著「我一定要把這張圖畫出來!!」的衝動。畫的大多是ACG的同人圖,也就是所謂的二次創作(簡稱二創
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就從「努力」開始說起吧。(緊張的吸吸吐) 原因是這段期間看到有人在討論關於「努力去做某件事吧!」不適用於長期改變,這樣的話題。 (來源:噗浪截圖) 對於這個的主題剛好有不同的感觸,覺得可以寫出來當作不同面相的分享,於是第一篇文章的主題就這麼決定好了~ 所謂的「努力」到底是什麼
這次要來講「非產出型」的喜好,像是喜歡吃美食、喝咖啡、旅遊、追星、閱讀、觀影、玩遊戲...等等的,都被我歸類在「非產出型」。 這些都屬於個人觀感或情感體驗,因為喜歡、有興趣所以成了一種「喜好」。 「非產出」的喜好若做得夠透徹也可以成為「產出」(圖片來源:Unsplash) 那這些喜好如果做到透徹的話
對我來說「喜好」是心裡的綠洲,喜歡的、有興趣的、可帶來樂趣的、享受的...即便在生活上受挫,只要適度的摸摸自己的「喜好」就好像又可以繼續走下去了。 如果因為「喜好」而有壓力,還能夠好好享受樂趣嗎? 一但有了壓力或者焦慮,原本再怎麼有所「喜好」的人事物,也會變痛苦的。 或者,會因為覺得對「喜好」的人事
在幾年前,我的體重是一直降不下來的。 即便一直努力少吃飯、努力運動,體重計上的數字仍然不變,為此感到焦慮。多次自我懷疑後就是自暴自棄開始亂吃,甚至憤世嫉俗的批評現在的審美觀。之後看到體重計上的數字、家人的不斷數落、體檢報告的脂肪肝警告後,才又滿懷罪惡感、灰頭土臉的繼續少吃飯和做著又累又沒效的運動,多
以創作圈來說,我自認是個學藝不精的繪手。 會說學藝不精是因為從前就讀美術班和空間設計的科系,但基本功很不穩,再加上因為各種考量後就沒有繼續走這條路,現階段還需要更多的練習來補強畫技。 即使如此,還是會有想著「我一定要把這張圖畫出來!!」的衝動。畫的大多是ACG的同人圖,也就是所謂的二次創作(簡稱二創
在方格子的第一篇文章,就從「努力」開始說起吧。(緊張的吸吸吐) 原因是這段期間看到有人在討論關於「努力去做某件事吧!」不適用於長期改變,這樣的話題。 (來源:噗浪截圖) 對於這個的主題剛好有不同的感觸,覺得可以寫出來當作不同面相的分享,於是第一篇文章的主題就這麼決定好了~ 所謂的「努力」到底是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社會渴求感官刺激和速食,這般背景下,大多受歡迎的遊戲多為畫面質素高、具多人對戰元素、節奏快速的遊戲。但這些競技類遊戲並非所有人所愛,另一種小眾的文字冒險遊戲仍然屹立不倒。文章作者談及了日式文字冒險遊戲的流行及澄清了人們對GALGAME的誤解。
Thumbnail
御宅文化源自日本,主要受到動漫、漫畫、電子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御宅文化不僅提供娛樂,更是一個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和社會連結的特殊社群。此文化在全球迅速擴展和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對現代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那麼寫下的同時,正在施展作者的專有能力,目前稱作為假設法。 人生如遊戲,遊戲如人生 曾幾何時,某些人們工作之餘的休閒娛樂,其中重要的一環,那就是打開電腦然後享受著打電動,而如今網路遊戲跟著時代的變化已走到手機遊戲,網路遊戲製造商已做不出眾所期待的著作,但作者心中對網路遊戲還耿耿於懷勿忘初衷,在此
作者通過玩《模擬市民》來實現自我,並從中獲得樂趣。然而,她也意識到,過度沉迷於遊戲可能會浪費自己的人生,因此選擇在放長假或需要放鬆時才玩遊戲。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高中時期對於單機遊戲的熱愛,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對遊戲玩法的不同領悟。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年齡與人生階段對遊戲的玩法,反映出對生活態度的轉變。
Thumbnail
寫了一些對興趣愛好的想法,以及對於興趣愛好的價值和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現代社會渴求感官刺激和速食,這般背景下,大多受歡迎的遊戲多為畫面質素高、具多人對戰元素、節奏快速的遊戲。但這些競技類遊戲並非所有人所愛,另一種小眾的文字冒險遊戲仍然屹立不倒。文章作者談及了日式文字冒險遊戲的流行及澄清了人們對GALGAME的誤解。
Thumbnail
御宅文化源自日本,主要受到動漫、漫畫、電子遊戲等流行文化的影響。御宅文化不僅提供娛樂,更是一個能夠提供情感支持和社會連結的特殊社群。此文化在全球迅速擴展和發展,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並對現代社會產生積極影響。
Thumbnail
  前言:本文寫作於2021年9月,有篇貼文被瘋傳。宅圈的求偶焦慮和困境被提出來討論。多數人指出動漫設定的男女關係過於單純且獎勵化,導致這種日系霸總(?風格。不過,同樣是看動漫長大的,我是看到完全不同的風景。給同樣是宅圈,有求偶焦慮的朋友一盞明燈。
那麼寫下的同時,正在施展作者的專有能力,目前稱作為假設法。 人生如遊戲,遊戲如人生 曾幾何時,某些人們工作之餘的休閒娛樂,其中重要的一環,那就是打開電腦然後享受著打電動,而如今網路遊戲跟著時代的變化已走到手機遊戲,網路遊戲製造商已做不出眾所期待的著作,但作者心中對網路遊戲還耿耿於懷勿忘初衷,在此
作者通過玩《模擬市民》來實現自我,並從中獲得樂趣。然而,她也意識到,過度沉迷於遊戲可能會浪費自己的人生,因此選擇在放長假或需要放鬆時才玩遊戲。
Thumbnail
從心理層面來看,青少年透過玩電玩遊戲或許可以提升看不見的能量,未來有機會轉換成金錢的能量。電玩不再是父母眼中的負面影響,對於科技產品保有開放態度,或許能夠開創出不同的可能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描述作者在高中時期對於單機遊戲的熱愛,以及在成長過程中,對遊戲玩法的不同領悟。作者分享了自己在不同年齡與人生階段對遊戲的玩法,反映出對生活態度的轉變。
Thumbnail
寫了一些對興趣愛好的想法,以及對於興趣愛好的價值和意義的思考
Thumbnail
      你應該有發生過這種情況,就是你原來一直以為的事實被打破的瞬間,讓你對這個世界產生了不同的想法。我印象中第一件就是小時候認為電玩遊戲是一種休閒娛樂,是需要一直花錢購買、充值,會不斷的投錢進去,直到後來聽到有人的裝備或帳號可以賣錢時,真的是震碎了我的三觀。到了現在,也出現了許多的電競比賽。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其實不太會玩電玩,卻因劇情吸引而開始入坑玩復古電玩的故事。 保持著知道而未知的距離_我與電玩 從小到大我對電玩一直保持著不近不遠的距離,說來可能讓人難以置信,但從小因為家裡沒電腦,所以我對電玩的印象一直都停留在同學手上的game boy而已。 當時唯一能碰到遊戲的地方只有學校的電腦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