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味道・我的舌尖食譜(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兼家中財務大臣和三餐大廚,母親懂得如何善用食材做出多樣菜色,好讓家人們不會吃膩。雞肉三吃(川燙、乾煎、滷汁)是常見的料理演化SOP,過年時節的三糕料理也令我無窮回味。

媽媽的年糕三味


年節習俗會準備蘿蔔糕(或芋頭糕)、甜年糕和發糕。通常甜年糕在拜拜完就直送冰箱冷凍,發糕會放冰箱冷藏,蘿蔔糕分兩批次料理。

拜拜當天晚上或隔天早上,母親會先煎第一批蘿蔔糕,過幾天餐桌開始出現兩面煎得焦香的發糕切片,吃來很像和著豬油香的中式瑪德蓮。偶爾晚餐會有鹹年糕湯,母親將第二批蘿蔔糕或芋頭糕切成長塊狀,放入類似客家鹹湯圓的湯頭,便成了一道菜餚。最後還剩下冷凍庫的甜年糕,往往是過了幾個月,母親會在某個下午,用餛飩皮包住切成中薄片的甜年糕,再裹上金黃蛋液後下油鍋炸香,成了我們放學後的點心。

因為母親總是在家,能吃到母親的手做料理似乎是理所當然的事。直到離家外宿,才體認到「媽媽的味道」並非無所不在,也就格外想念。

準備研究所考試時外宿在貓空大學附近,那兒的冬天總是溼冷。某天又下著雨,特別累的我突然想喝媽媽煮的青菜湯。

我無法明確稱呼那道湯的名字,隨意找了間寫有「青菜湯」的餐館,點了個炒飯加那道湯。老闆將那碗湯端上桌,一碗簡單明瞭的透明清湯內,空心菜油亮油亮地敞徉其中,伴隨幾尾魚乾和薑絲,我在心底驚呼不已:「和媽媽煮的湯一模一樣!」。盛了一匙入口,魚乾的海味搭上薑絲的微辛,襯托出空心菜的甘甜清脆,那味道竟和記憶裡媽媽的湯相仿!心暖暖地,像是回家了。

結婚後,只有在回娘家時才能一嚐母親做的菜餚。那對「媽媽味道」的思念積累成舌尖食譜,並轉譯儲存在大腦圖像庫,每當需要下廚餵飽自己和另一半時,便自動搜索出合適的料理範本,憑著記憶依樣畫葫蘆做成我的獨門料理。

像是這道小黃瓜炒魚丸,即是將記憶裡母親做過的大黃瓜炒貢丸,就著手邊有的食材微調料理而成。
小黃瓜炒貢丸。攝影 by Cheri Lin。
還有這道地瓜年糕湯,是年初寒流來時,想喝母親往常煮的地瓜薑湯,但廚房裡有地瓜卻沒了薑,便改做成甜湯。又剛好看到冰箱裡留有幾片蘿蔔糕,憶起母親將蘿蔔糕切長塊狀煮成鹹年糕湯,便帶著實驗心理放入地瓜湯中。沒想到,竟如此合搭,鹹甜鹹甜的恰恰好呢!
地瓜年糕湯。攝影 by Cheri Lin。
自小廚藝不佳的我,長大成人後在日常菜餚中尋找對母親的記憶,並經由手做料理,以融合樣貌呈現深植DNA裡「媽媽的味道」;如同母親將她一部分的DNA自母胎血液傳遞給我,形塑了我這位有點像又不完全像的女兒,母親的另一個她。
鶯歌,往昔的陶瓷工業小鎮已逐漸轉型蛻變,成為今日兼容工業與文化的陶瓷觀光重鎮,也是臺灣文創產業地方創生的場域之一。這個專題每月將提供三篇文章,涵蓋「創作陶人」對陶藝創作者和作品的側寫、「鶯歌故事」集結當地近期活動與創生故事、「陶趣人生」分享如何用陶豐富生活,及「茶陶長知識」提供茶壺與飲茶的實用資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母親的料理手藝在家族內是有口皆碑,特別是海苔卷壽司和特製月餅。擅長廚藝的母親,總能在忙碌的工作與家事之餘,打理好一桌營養均衡的晚餐。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牛」年到,不妨來新北市鶯歌和家人好友一起「牛」一下,找找生活環境的專屬彩繪小牛吧!
生命的消逝,總是突然得令人錯愕。在這快速變換的年代,「愛」與「思念」卻是在時間堆疊之中越來越濃厚。在我的心還能跳動時,在我的記憶還沒褪色時,我想將這些生命刻痕紀錄下來,集結成冊。
30歲的她,喜歡一個人的午後時光。40歲的她,也喜歡一個人的午後時光。她和她的理想下午,不同的方式度過,不同的心境,同樣地好好對待自己。
母親的料理手藝在家族內是有口皆碑,特別是海苔卷壽司和特製月餅。擅長廚藝的母親,總能在忙碌的工作與家事之餘,打理好一桌營養均衡的晚餐。
製壺超逾四十多年的陳俞宏老師,購買客人最常給的評語是「細緻」二字。承襲父親陳金城大師的灌漿工法,老師透過手拉茗壺展現陶壺藝術之美。
藝遊三鶯陶藝衛星展,3月份上場的是鶯歌陶瓷博物館旁的「福器製造所」。走進這個展間,就純粹地留給自己一個獨處時間。自在地看陶很好,和創作者閒聊挺棒,從吧台上隨心情挑杯茶喝也行,或是靠窗席坐打茶禪無妨。來「福器製造所」,歡喜看陶,歡喜過日子。
「牛」年到,不妨來新北市鶯歌和家人好友一起「牛」一下,找找生活環境的專屬彩繪小牛吧!
生命的消逝,總是突然得令人錯愕。在這快速變換的年代,「愛」與「思念」卻是在時間堆疊之中越來越濃厚。在我的心還能跳動時,在我的記憶還沒褪色時,我想將這些生命刻痕紀錄下來,集結成冊。
30歲的她,喜歡一個人的午後時光。40歲的她,也喜歡一個人的午後時光。她和她的理想下午,不同的方式度過,不同的心境,同樣地好好對待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每年一次,母親都會做大量的金平牛蒡。 這並不是因為我考試得了滿分,或是通過了什麼測驗,甚至贏了棒球比賽等值得慶祝的事,而只是她單純心血來潮。 對於小學生的我來說,母親做的金平牛蒡太過辛辣,讓舌頭發麻。但這道菜結合了醬油、砂糖和味醂的甜鹹味道,即使只吃一口也能配半碗飯,非常美味。
Thumbnail
在我們家都叫鹹稀飯,每次只要媽媽煮這道我鐵定要吃到飽到天靈蓋才會罷休。媽媽會在粥內加菜豆,一個跟四季豆長得很像但口感軟爛的傢伙不得我喜愛。除此之外,濃郁的排骨湯頭揉合海鮮釋放出的鮮美,滋味甜美讓人欲罷不能的一碗接著一碗。
Thumbnail
  我家的日常吃食總是一陣流行過一陣的,這幾乎取決於我媽的喜好,她是個用情不專的婦女,對食物總抱有心血來潮的狂熱,淘汰外食餐廳的速度比發現「這家不錯」的速度還來得迅猛;她更能欽點某道食材或料理,榮登當季度的常駐嘉賓,例如泰式鮮蝦冬粉煲(整個冬季)、桶裝冰淇淋(半年),以及花生芽(久遠不可考)。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如何讓料理變厲害?除了一般常見的好吃,還有擺盤以及聽起來非常厲害的名字。 過年的時候,媽媽提出今年希望過年想換口味,所以我們除了訂了看起來很厲害的年菜之外,決定找一天兄弟姊妹們各自做出兩三道菜湊成一桌,為此大家開始提出想要做的菜單。 媽媽說他要做「煎蘿蔔糕」、「雞腿排米糕」 爸爸說他要做「炸地
Thumbnail
兒時的記憶,爸媽偶爾會帶著我們去三商巧福品嚐牛肉麵,那份熟悉的記憶停留在腦海裡。 現在為人母親的我,依舊會帶著孩子們品嚐牛肉麵,雖然原有的店家已不同,但一走進店家,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好懷念。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直認為食物是情感記憶的鑰匙,能夠煮自己愛吃的食物,也是愛自己的一種方式,雖然餐桌對面少了一個可以分享美味的人,不過每到周末時,還是會煮一頓好吃的晚餐,謝謝家裡的小小(小小是一隻貓)總是陪我吃晚餐。
Thumbnail
每年一次,母親都會做大量的金平牛蒡。 這並不是因為我考試得了滿分,或是通過了什麼測驗,甚至贏了棒球比賽等值得慶祝的事,而只是她單純心血來潮。 對於小學生的我來說,母親做的金平牛蒡太過辛辣,讓舌頭發麻。但這道菜結合了醬油、砂糖和味醂的甜鹹味道,即使只吃一口也能配半碗飯,非常美味。
Thumbnail
在我們家都叫鹹稀飯,每次只要媽媽煮這道我鐵定要吃到飽到天靈蓋才會罷休。媽媽會在粥內加菜豆,一個跟四季豆長得很像但口感軟爛的傢伙不得我喜愛。除此之外,濃郁的排骨湯頭揉合海鮮釋放出的鮮美,滋味甜美讓人欲罷不能的一碗接著一碗。
Thumbnail
  我家的日常吃食總是一陣流行過一陣的,這幾乎取決於我媽的喜好,她是個用情不專的婦女,對食物總抱有心血來潮的狂熱,淘汰外食餐廳的速度比發現「這家不錯」的速度還來得迅猛;她更能欽點某道食材或料理,榮登當季度的常駐嘉賓,例如泰式鮮蝦冬粉煲(整個冬季)、桶裝冰淇淋(半年),以及花生芽(久遠不可考)。 
Thumbnail
在疫情期間慢慢跟著母親取經,記錄下一道又一道簡單又好吃的家常菜。自己煮不但能省錢、增進夫妻感情,也是蠻有成就感的。我所嚮往的生活,有個自己的小菜園,在下班後忙碌的夜晚來臨之前,做幾道簡單又健康的料理,與家人談笑風生,是幸福也是種幸運。
Thumbnail
來看看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讓營養師陪你度過生活每一天。↓↓↓順便按讚加分享↓↓↓ https://www.facebook.com/kuodietitian 郭師妙營養師的心靈雞腿加雞湯
Thumbnail
如何讓料理變厲害?除了一般常見的好吃,還有擺盤以及聽起來非常厲害的名字。 過年的時候,媽媽提出今年希望過年想換口味,所以我們除了訂了看起來很厲害的年菜之外,決定找一天兄弟姊妹們各自做出兩三道菜湊成一桌,為此大家開始提出想要做的菜單。 媽媽說他要做「煎蘿蔔糕」、「雞腿排米糕」 爸爸說他要做「炸地
Thumbnail
兒時的記憶,爸媽偶爾會帶著我們去三商巧福品嚐牛肉麵,那份熟悉的記憶停留在腦海裡。 現在為人母親的我,依舊會帶著孩子們品嚐牛肉麵,雖然原有的店家已不同,但一走進店家,熟悉的味道撲鼻而來,令人好懷念。
Thumbnail
一盒400的國產草莓,觸發了母親對年輕時的味蕾回憶。從青橘子、雞蛋到魷魚片,都是代表窮日子時期的滋味。這篇文章回顧母親的美味回憶,以及滋味背後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