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真懂佛法的人沒有不喜歡工作

閱讀時間約 18 分鐘
時間:民國八十四年七月二十七日(農曆七月初一)
地點:淨律寺客堂
院長問:
各位在光量寺住,你們感覺心能安靜下來嗎?從哪一方面安靜呢?
學員答:
阿彌陀佛!不安靜,心會起煩惱!
院長開示:
起煩惱?這就是你們沒有了解自己。現在社會上的年輕人,來淨律寺幫忙做事的這些裝潢師傅,不管是竹山來的,還是台中來的,他們的手臂攤開來都有刺青,你看!現在這個社會的道德風俗一直敗壞下去。你們出家了,自己都沒有認識清楚,不明白自己,所以動不動都說煩惱、煩惱。
出家了,若是起煩惱,就變成被動;若是法喜,就變成主動。是主動出家,就充滿法喜,樣樣都是修出離行;若是被動,就會起煩惱,就是造生死輪迴的因,所以這一點我們自己要清楚明白。
如俗諺說「有量就有福」,那我們要如何才能有這個「量」呢?假若你常起煩惱,那就是沒有「量」;假若你常懷法喜,那個「量」的空間就很大,時時都盈滿整個虛空的,是不是?
你們現在在學院讀書,這學期快要圓滿了,曾經有請教過老師問題的人請舉手!無論在課堂上或平時,有請教過老師問題的人,有沒有?如你們的師父,講你們不如法的事情,那你們應該要怎麼做?假若你們有問題要請教你們師父時,應該要怎麼請教,明白嗎?在威儀上,你們應該要穿袍搭衣,恭恭敬敬地頂禮請教,不能隨便的。
如果在威儀上尚做不到,恭敬心發不出來,你們就會說:「我事情很忙啊!」「我大寮的事很多啊!我站著方便,請教一下就好了。」你這種方便的心,就是不恭敬。
既沒有恭敬心,要想能有容納別人的心,那是不可能的。
你們也許會產生疑問,認為時代已經不同了,現在是分秒必爭的科技文明時代,時間是寶貴的,還需要如此嗎?要知道,你越是恭敬,你的獲益就越多。有時候當師父的,應當要給他的弟子有個調教的因緣,要讓他們來請教三次:
第一次來請教時,告訴他:「我沒有時間,明天再來。」待翌日第二次來時,再給他一個考驗調教的因緣,讓他再回去,如是三次,試探他們的恭敬心,及看他們有沒有耐性和定力。
一般帶領徒弟就是要這樣的調教,並不是隨隨便便的。要知道若平常隨便慣了,他們的恭敬心無法生起,那一定會鬆懈的,這個因果當師父的人,就要負起很大的責任。
因為越方便,他們的心就越鬆懈,那你要如何調教他們呢?所以,要調教學生或徒弟,就要用一個殊勝的因緣來調教,讓他們先培養恭敬心。他們的恭敬心,就是他們的清淨心;他們的清淨心,就是他們的道場。
因為心就是道場,道場就是心。假若有人問你:「你的心放在哪裡?」你說:「我放在我的道場裡!」就是這個道理。反之,假若你的心散亂,怎麼會是道場?
我們常說住在道場,就是要清淨心,才是真正的住道場,清淨心才不會犯戒。那什麼叫做犯戒?並不是說你做錯什麼事叫做犯戒。譬如我們蓋大殿要做什麼?是要供養三寶,你在大殿裡面不用功,心裡老是打妄想,那就算是犯戒,亦是侵佔大殿。所以,我們要修行,一定要真正瞭解事理因果,若不瞭解,那就會越修業越重。
所以,修行不是在講名相,而是要修入心,不能隨隨便便的。如果要成就佛道,就是要守戒律;戒律就是因果,因果就是戒律。一般說貪,都是為了自己才貪的,這實在是害了自己。
因為當你心裡生起一念瞋恚,或起一念的無明,第一個傷害的人就是自己。所以說修行為什麼要斷貪、瞋、癡?因為貪、瞋、癡三毒會害了我們的。
你看它害我們無始劫以來,常在三界六道中輪迴。這種貪、瞋、癡的毒素,我們早就應該把它排除掉,怎麼還給他入戶口(常居心中)呢?可見我們人有多可憐啊!
要知道,這是愚癡的人才會這樣做,若有智慧的人怎會把煩惱常居心中,任他孳息增長呢?所以顛倒就是這個樣子,像貪、瞋、癡這麼垃圾的東西,你不知排除掉還保存著;那清清淨淨的東西,你卻用棉被一層一層的把它包起來,不讓它顯露出來,各位應該想一想這是什麼道理?像這種貪、瞋、癡煩惱,早就應該拿掃帚把它掃除,怎麼還可以讓它留著孳息增長呢?
佛陀在世時,有一位周利槃陀伽比丘,他稟性魯鈍愚笨,凡學習的教法,誦過即忘,故時人稱之為「愚路」。其後,佛陀教示簡短之「拂塵除垢」一語,令其於拂拭諸比丘之鞋履時反覆念誦,遂漸除業障,某日忽然開悟,而證得阿羅漢果。
我看現在的人,請他拿支掃把掃地,都掃得不圓滿。俗語說「掃地要看風勢」,若向逆風的方向掃地,你掃一天都掃不乾淨;假若你向順風的方向掃地,那就不費什麼功夫。如果你不了解,那你掃這邊的垃圾,都被吹到那邊去,終究也是掃不乾淨的,所以掃地並不是那麼簡單的。
當然,你們會說大寮工作很多。雖然工作多,那你可以邊做邊念佛,也是修行啊!以前我在大寮庫房工作時,裡面沒有一隻蟑螂的,因為我時常清理廚櫃。
例如以裝罐頭的紙箱來說,我一定會把罐頭拿起來,紙箱拿出去,這樣蟑螂就不會在箱子裡產卵,假如說還會有蟑螂,那你們可以兩天清除一次或三天清除一次。要知道我們在清除環境時是在
「清塵埃,智慧開,明心見性現如來。」
因為我們的心念是在清掃環境,而不是在清掃那些蟑螂或蟑螂卵。反過來說,你如果想那是蟑螂卵,然後就把它清理掉,那你就是殺生了。所以我們這一念很重要,一定要照顧好,因這一念就是因,而做了就是果。
譬如說下學期,你們學生一定要每天寫日記,而當人家師父的人,一定要每星期檢查,看他們有沒有寫日記?又日記裡面都是寫些什麼?是不是寫我今天起了一念:對課程上有哪一個題目,哪一段經文我不明白的地方要請教老師。如果你們能認真的學習,精益求精地如理作意、如理思惟,我相信這樣讀一年下來,你們會有很大的進步。
早年台中蓮社李炳南老居士,當初在培養人才時,一天上課八個小時,他培養的八大金剛是這樣培養的;如今天一進教室,將八支籤放在筒子裡,放在講桌上,每個人一進去就抽一支籤,今天講課八個小時,抽到籤的人明天要複講,早上四小時,下午四小時,一共八個小時。
今天抽到的人是你,說不定明天抽到的人還是你,不是說今天你複講,明天你就可以不用抽了,沒有這回事的!因為一切皆由你的因緣,說不定一個星期下來,都是抽到你的。總之每個人都要準備,每個人都抱持著:「萬一我抽到了怎麼辦?」所以他們就會精進學習,準備複講。
但我們現在不是這樣培養人才啊,一直鬆懈下去,就像一條繩子一直鬆弛,到最後就斷掉了。你們要知道,繩子若綁緊了,它就會生出力量來,會有保護兩方拉力的作用。人才的培養也是一樣,若放鬆了,就像繩子沒綁緊,失去兩方拉力的作用,中間滑下來,這繩子就會斷掉。
又如一部車子的螺絲,其中若有一個螺絲鬆了,這部車子就會故障而不能行駛。雖然只是一顆小小螺絲鬆掉,都有可能發生車禍,導致生命危險。所以這就是培養人才的道理。只要明白道理,你們馬上就可以清楚了,那怎麼還會要求放鬆自我呢?對不對!
現在大家都說我們的生活太嚴格了,假若放鬆的話,就像機器一樣,放太久馬達沒有運轉,或像車子放一個月沒有啟動,那就必須請人維修保養了。
以前的人讀漢文,有的人說是讀漢學,有的人讀白天,有的人比較窮的,白天去幫人家做長工,晚上去讀夜間漢學。當時老師沒有教室可以上課,都利用一本白紙,用紅原子筆寫字,給學生帶回去學習,明天上課時若背得起來,老師就把這個地方圈圓圈後,再寫字給學生帶回去,這是古時候受教育的方式,但是他們對老師的恭敬不像現在的學生這樣。一般他們恭敬老師,在上課時,是絕對不會昏沉,絕對不敢打哈欠,更不能隨便的。
我們要學定,就是在行、住、坐、臥當中培養定力,並不是隨便的。尤其在大殿課誦,這個規矩更需要注意。例如你覺得頭部癢癢的,就用手抓一抓,這個頭皮屑掉在大殿的地上就是犯戒;或你說耳朵癢癢的,用手挖一挖,把耳屎掉在大殿地上也算犯戒;或鼻孔癢癢的,也用手指在鼻孔挖一挖也是犯戒。因為這些都歸在三千威儀、八萬細行中。有的人在大殿很隨便,這邊抓抓那邊摸摸,怎麼能生定?
如果你們想要培養定力,應該現在就要好好磨練一下,站在電燈底下,把窗戶紗窗打開,讓蚊子飛進來。蚊子最喜歡在電燈底下,一遇熱牠會掉到你們身上,然後爬來爬去,你會覺得癢癢的,試試看自己會不會動來動去。你若有定力,就會如如不動地站著,像我現在所站的位置都是有燈光的,蚊子就會飛進來,蚊子飛進來沒關係,蜘蛛在身上爬也不要趕牠,才算有一點點定力。否則你要定,要怎麼定呢?
若連這一點力量都拿不出來,那怎麼叫做定呢?假若你沒有培養定力,要修忍辱,也是不可能的,只是嘴巴說忍辱,但卻沒有辦法真正的忍辱。菩薩六度萬行,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這六度都是連帶關係,彼此都沒有分別。
還有,你們在寫字的時候身要挺直,氣脈才會通,不然會沒有力量。下學期開始,像這種日常生活中的威儀,一定要好好的建立起來,上課時,絕對不要昏沉,若再昏沉的話,要主動到佛菩薩面前去跪香或拜佛求懺悔,假若沒有這樣嚴格的要求自己,那怎麼對治得了自己的煩惱昏沉呢?反之,煩惱昏沉對治不了,使令放縱鬆弛下去,我在前面曾經講過,如繩子越放鬆越容易斷掉,反而害了自己。
所以我們要瞭解,出了家究竟是要做什麼?應該告訴自己,我一定要發大菩提心,救度一切眾生,究竟解脫自己,也解脫一切眾生,同歸淨土,共證菩提。我們出家了,對般若菩薩「成熟有情,嚴淨佛土」自度度人,自利利他的願力,一定要拿出來才行。
假若沒有願力,那就不知道自身的方向,也不知道自己出家要做什麼?讀書要做什麼?所以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拿出願力,端嚴身心,好好精進修學,才不會擔負因果。
譬如常住,學院擔負敦聘教師,來為我們教授佛法,那我們要怎麼樣?當然是要我們轉法輪。如果無法轉法輪,那就變成世間的業,變成因,變成果,以後你可能要披毛戴角還,所以這個道理你們必須明白的,最起碼自己要注意到。
譬如到了三年級,我們能明白自己要研究修學的路線,那還算是有點成就,不然起碼三年畢業後,也要發心護持常住、領個執事,做個總務或做個大寮,不然悠悠泛泛的,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是不可以的。
假若有願力的人,他一開始就會立下志願,我將來決定要當老師,不但要當老師,有因緣的話,還要解行並進。過去的祖師說解是二分,行是三分。
我告訴你們,在基隆十方大覺寺,有一位老菩薩六十多歲,她看到住持老和尚在蓋大殿時,她對老和尚說:「我來發心幫你化緣蓋大殿,但大殿蓋好之後,不管是三年、五年或十年,你一定要答應幫我剃度,圓成我出家的心願。」老和尚答應她的要求之後,她就開始化緣。當大殿完成後,老和尚真的幫她剃度。這位老菩薩出家之後,她開始拜《法華經》,看一字拜一拜。她拜三年出來之後,就能為大眾講《法華經》,她的願就是這樣。
這就是願力,就是自性的顯露。你們現在都說沒辦法,處處排除自己,沒有願力又不發心,這就是佛陀所說的焦芽敗種啦!你看,一顆種子發芽了,而苗芽卻又枯萎了,這就是敗芽,你們只要有信心、有願力,從你的自性流露出來就有辦法。可是你們就是缺乏信心啊!考慮這個,考慮那個,為什麼你們不將那顆考慮的心用來發心?人家不做的我來做,我默默的做。
我當初在創建淨律學佛院和彌陀院時,我都默默地工作,有時候工作到十二點才回來用午齋,有時候忙到下午一點才用齋,甚至有時拖到下午二點才想到,嗯!大概中午了?下來齋堂用齋!我一看我的缽,飯和菜還排在桌上,我就去吃,我默默的吃完後,又去工地工作。
我這一念提起,這一念就是我啊!何必起分別心?何必起不甘願的心?譬如說我不願意做的事,我就煩惱不要做,這就是咱們自己的事,自己沒福報啊!像這種人是不是很可憐,我們要知道,最可憐的人,就是像這種愚癡的人。
有位郭醫師,在順天醫院服務的時候,有病患需要服務,她就叫護士去處理,但當那些護士都叫不動時,她自己就會起煩惱。
她說:「我今天又不是為我自己,我叫你們去做,你們都不肯聽從。」她心裡很難過,所以那天她就請假啦!自己一個人默默地來到淨律寺,來到這裡正好是中午,大家剛好在休息,她心想這裡是守戒律的道場,因此她就不敢自己一個人去大殿拜佛,想等大家都起床才去禮佛,因此她就到舊的停車場那邊坐著,自己就寂默地坐在那裡,眼睛濛濛的向彌陀院那邊望過去。
嗯!她說:這個時候怎麼有人在那兒默默地工作,她看不清楚,就把眼鏡拿下來擦一擦,擦好了再戴上眼鏡,看一看。她說:哦!我今天看到觀世音菩薩了!她心裡非常高興,而且法喜充滿地就回去了,之後寫了一封信來。
你看!發心會感動人家的,她看到中午大家都在休息,「怎麼他一個領眾的人,自己一個人,默默地在那裡工作?」連中午休息時間都沒有休息。
淨律寺我從頭住到現在,就是不停地在工作,我也不會起煩惱!以慈為行,怎麼煩惱呢?尤其那時候學院正在開學,臺北的信徒邀請我,每星期都要上臺北一次為他們開示,從來沒有停止過。
雖然當時工地很忙,要籌備學院的師資,還要親自去幫老師開車服務,但是我也不會感到疲累,因為我這一念心是不生不滅的,怎麼會疲累,永遠都是這一念。而這一念心的體性,是遍滿虛空的,假若這一念菩提心不生起來,業障來時,你的煩惱就會一大堆。
煩惱猶如垃圾,哪有捨不得丟棄,還要拿出來展示的?因為煩惱一興起,猶如魔面似的,既是魔還讓它在那兒展示?你說這樣的人,可憐不可憐呢?
我們修淨土法門,《無量壽經》說臨命終時,最後那一念,就是只有真心,並無別念,也無妄想。譬如說我去臺北,跟那些居士開示,當我到達時,大家就來迎接師父,向師父頂禮,這就是雜念。應該是師父到了,大眾仍然照常念佛,這樣才對的。何況有的還要接聽電話,如親戚打電話來,又要去接聽電話,並問現在幾點做什麼?這都是雜念。
假如說自己的眷屬或是父母,正要往生時,你幫他念佛的這一念,就是專一的一念,以這一念來念佛,從早念到晚,你也不會感覺飢餓,更不會注意到要不要吃飯,就這一念常住真心,以這樣一句一念,始終就是這樣專念一句佛號,相信一定能往生,一定蒙阿彌陀佛來接引的。
這裡有兩個過來人的經驗,有一位母親往生的時候,她的兩位子女整整念了兩天兩夜的佛號,在第三天的早上,一大清早就看到,佛來接引了。另外一位是父親往生,他的子女整整念佛念了五天五夜,晚上也在父親身邊睡,都沒有離開過,後來他的父親也蒙佛接引往生淨土了。
你看,就是我們這一念啊!以這一念心來念阿彌陀佛,還須要看日子嗎?但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那我們要如何一心呢?這個一心和這一念到底是什麼?「明心見性」又是什麼?你們要知道,就像《楞嚴經》偈中,一開頭就說「妙湛總持不動尊」,不動尊是絕對不動的,因我們的自性本來就自在,清淨就是自在,自在就是清淨,怎麼會動呢?所以這一點我們自己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啊!
你這一念心若沒變,每天光是喝水也是一樣很自在的。因我以前曾經斷食過,每天只有喝水,而且越喝越清涼、氣脈越暢通。所以你這一念就能夠提起,身心隨時都非常清淨自在、清涼安樂。反之,若心生起一個別念,想說:「嗯!常住現在可能煮很好吃的東西在吃。」當這一念生起,就會覺得肚子很餓、很想吃,就不甘心忍受那種斷食飢餓的苦,心不清淨也就不自在了。假若你的心清淨,躲在泥士裡,也是一樣自在。如印度的國父聖雄甘地,被埋在地下廿一天,生命還是自在地活著。
又如玄奘大師去印度取經時,途經喜馬拉雅山,於山埵遇一位入定的修行者,一問之下,他說要等釋迦牟尼佛來成佛,而釋迦牟尼佛成佛入涅槃已千多年了,他還在雪山那裏入定,他又說要再等彌勒佛來。你看,他就是這一念啊!我們本具有的這一念,就是那麼不可思議。
我們現在就是無法證悟這一念,所以才貪、瞋、癡妄想一大堆。《楞嚴經》說眾生有兩種心:一種妄想心,一種真心。真心是本具的、不動的、不可思議的,是我們修行最重要須要去修證的,一旦去除妄心,真心自然顯露。
你看!現在一般僧俗二眾,就是喜歡跑來跑去,分別今天這一個修得很好,明天那一個修得很好。我都不去想這些,反而比他們更清楚,所以有人來跟我說,我就分析給他們聽,他們去看,嗯!師父怎麼都那麼清楚!我也很少出門,但對外界還是清楚的。能如此,就是要攝住自己的心,這是最重要的。我們常教人要自在、自在,而自己都無法自在,要好好檢討!
我們說「隨心所欲」,就是你的心能清淨的話,就如明鏡台,什麼都能照的出來,這種心如明鏡,才能隨心所欲。我看你們的心被煩惱所困,要知道,你若起煩惱,心就變成地獄,黑暗無光了。
例如說,我們要進入房間,你把鑰匙給他,然而有電燈的開關他也不會去開,像這樣就永遠都得不到光明的利益。又如你有一把鑰匙,卻不會利用,這把鑰匙對你來說,就沒有什麼作用了!今天你們到光量寺,這就是一把通往極樂世界的鑰匙,你在光量寺能精進用功,這樣你對了生死就有功夫了。
學員問:
在清掃浴室,發現有很多螞蟻,該怎麼辦?
院長開示:
發現螞蟻,用較軟的掃帚,輕輕的把牠們掃開,就可以開始清洗了,但當下就只有這個念頭。若你又起另外一念:這堆螞蟻在這裡,我要怎麼工作?把牠們全部掃出去!若有這種念頭,你當下就跟牠們結下後世業緣,因為你欠牠們。
同樣是掃地來說,你的念頭是:我在清掃浴室,不是在掃螞蟻。
像昨天鐘樓在搭鐵皮屋,那裡準備要設一個幽冥鐘,從晚上叩鐘到天亮,來利益幽冥界的眾生。我上去時,發現路上一行一行的螞蟻,多的實在是嚇人!
所以就不敢開車了,我下車用走的上去。所以,就是當下這一念。這一念你能清清楚楚,就是智慧。有的人會說我沒開車,要走到什麼時候?但是我就一直走,跟牠們說法,跟牠們皈依,叫牠們趕快走,不然車子經過會把你們輾死!講了之後我就上去工作。再下來時,奇怪!剛才明明十幾行的螞蟻,現在全部不見了。只要發自真心,你這一念都可以跟畜牲道感通,何況是跟佛菩薩!
遇到事情不可以說我什麼都不知道,你若說不知道,就是鐵板生鏽,像這樣自己要慚愧才對。不能像世間人一樣說:「我沒做過,所以我不知道。」你這樣講,就是不願意做,這就是世間的講法。如世間人,事情常推來推去,沒有人要負責,所以事情處理的不圓滿。我們要出離三界,就要用出世間法,也就是處理任何事情都要圓滿。若要把事情做得圓滿,就要有人發心去做。
能發心去做,就是積集自己的福報,這樣就變成自願的,不是被動的。所以說,真正懂得佛法,懂得修行的人,沒有不喜歡工作的。這端看自己有沒有這一份心,能不能做到這一點。若能徹底做到這一點,才能究竟脫俗,修出離法,擺脫世俗的繫縛,究竟得到安樂自在。阿彌陀佛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5會員
641內容數
內含照因老和尚略傳及甘露法語上、下兩冊 由四眾弟子們編輯整理,緬懷老人家往日行儀,俾令見聞者普潤法雨。祈願老和尚早日倒駕慈航,廣度群品。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鋼骨佛心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大家要知道,一個道場是以大殿為主,大殿是最高的,它是供奉佛菩薩,亦是供奉法的地方。我們現在雖然不是聖僧,但我們凡夫僧也算是三寶之一,所以在大殿內,我們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嚴肅,這是我一再交代,一定要嚴嚴肅肅的!若有事要請教,盡量到大殿外講,聲音以能讓對方聽到即可,不能讓第三個人聽到,這是表示我們的心很靜
修行,就像在過濾,如水過濾就清潔了。這個意思就是懺悔清淨,但不可以變成習慣,經常出來向大眾懺悔,這樣不只侵佔大眾時間,自己也沒有辦法改進。有時,有事情遲到,那還說得過去,若時常遲到,時常在那裡懺悔,習氣串成,就不是真正懺悔。譬如一塊布,你把東西弄翻了沾到水,拿起來曬乾了,若第二次又沾水,拿起來還會乾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一切是因緣」。古時候的人說:「知恩報本」。上一輩的人也常說:「做人要知恩報本」。佛法也開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古代的人,就算是世間法,也是這樣說。那你說世間法有離開佛法嗎?或者佛法有離開世間法嗎?古人這麼說,老一輩的教導下一代,可是現在的人卻比不上以前的人。
你看那個動物,如牛羊都吃草啦!牙齒整齊,面又慈祥,又如兔子啦、鹿啦、馬啦,牠們也都是吃草的,他們面相都這樣慈祥,牙齒又整整齊齊的。肉食的動物,牠那個牙齒又尖銳,面相又比較野蠻、兇利。因為肉食動物,吃動物新鮮的血肉,撕食動物肉,那鮮血都一滴滴的直流著,實在慘不忍睹。
在五十年前,有一位法師請教廣欽老和尚,說:「去美國比較好嗎」?老和尚答說:「要去美國當啞巴?」他說買一塊山地種番薯才有得吃,你那裡知道明天會發生的是什麽事?
大家要知道,一個道場是以大殿為主,大殿是最高的,它是供奉佛菩薩,亦是供奉法的地方。我們現在雖然不是聖僧,但我們凡夫僧也算是三寶之一,所以在大殿內,我們的言行舉止一定要嚴肅,這是我一再交代,一定要嚴嚴肅肅的!若有事要請教,盡量到大殿外講,聲音以能讓對方聽到即可,不能讓第三個人聽到,這是表示我們的心很靜
修行,就像在過濾,如水過濾就清潔了。這個意思就是懺悔清淨,但不可以變成習慣,經常出來向大眾懺悔,這樣不只侵佔大眾時間,自己也沒有辦法改進。有時,有事情遲到,那還說得過去,若時常遲到,時常在那裡懺悔,習氣串成,就不是真正懺悔。譬如一塊布,你把東西弄翻了沾到水,拿起來曬乾了,若第二次又沾水,拿起來還會乾
因為六道當中唯有人道才能修行聖道;神和鬼你再怎麼說,神在天上,鬼在地下,人類往往錯把神明捧到最高點,神明是有賞善罰惡的能力,但這無非是輪迴的一個相狀而已;當在懲罰你的時候,跌下來往往會跌得更深。當你跌到最底的時候,想要挽救起來卻是非常地困難。所以,佛陀的教育宗旨,基本上就是以人為主,大家平等相處。
「一切是因緣」。古時候的人說:「知恩報本」。上一輩的人也常說:「做人要知恩報本」。佛法也開示:「菩薩畏因,眾生畏果。」古代的人,就算是世間法,也是這樣說。那你說世間法有離開佛法嗎?或者佛法有離開世間法嗎?古人這麼說,老一輩的教導下一代,可是現在的人卻比不上以前的人。
你看那個動物,如牛羊都吃草啦!牙齒整齊,面又慈祥,又如兔子啦、鹿啦、馬啦,牠們也都是吃草的,他們面相都這樣慈祥,牙齒又整整齊齊的。肉食的動物,牠那個牙齒又尖銳,面相又比較野蠻、兇利。因為肉食動物,吃動物新鮮的血肉,撕食動物肉,那鮮血都一滴滴的直流著,實在慘不忍睹。
在五十年前,有一位法師請教廣欽老和尚,說:「去美國比較好嗎」?老和尚答說:「要去美國當啞巴?」他說買一塊山地種番薯才有得吃,你那裡知道明天會發生的是什麽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
我們在生活當中也會有種種焦慮不安——我希望得到什麼,我希望遠離什麼,一直不斷攀緣,最後搞得自己焦慮不安。這個時候我們要練習一下能夠寬心,提醒自己要放下。 所以,我們修行人瞭解自己很重要。我自己能夠做到幾分?我的優點在哪裡?我的缺點在哪裡?對自己的認識很重要。
學佛者生活要如法 法若不住心 即是空過人生 空過人生就會懈怠 懈怠則將墮落 若能以勇猛的精神 行於正法中 無有間歇就是精進 稱為「精進菩提分」 又名 「精進覺支」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放下成見,用心學習_禪七開示節錄9v3_方丈開仁長老 一、我們是為了「修行」而來 學習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調伏煩惱、習氣的過程。瞭解嗎?我們來這裡不是為了享受,不是為了度假,我們是為了修行。 二、凡夫都是被無明及身見主宰著自己
慈悲心呢是很重要的,他主要的就是要對治瞋恨心,瞋恨心幾乎呢每一個人都有,只是明顯不明顯,容易爆發,不容易爆發而已,那可以說是境界,還沒有現前,那麼有些人平時呢都很溫和的,欸!有一次突然間暴怒起來,哇~這就是說呢我們每一個人呢貪瞋癡的習氣,都是存在的,而且是很強的。
Thumbnail
學佛無論在家、出家都有安住 「慈忍」。「心」,安住在「慈心」,慈心就是利他心;安住在「忍辱」,常常修慈和忍辱而且可以安住,不是現在還好,緣境一來就不一樣。所以,有的人常常感慨修行很難修,脾氣很差、煩惱很重,沒有辦法保持輕安多久時間,一定現顛倒、發怒、起很多的妄想,發作的時候利他心就歸零
Thumbnail
學佛都知道「於可瞋境,不起瞋心。」這個人講話汙辱、對待我,實在是可氣,學佛的人要能夠忍得住,還不起瞋心。大家都會講,經典也念很多(但)做不到。貪、瞋、痴、慢、疑種種的緣境忍不住、修不好,所以,大部分百分之七十以上,人死都做鬼,都是「心」沒有撥轉過來。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很多人對修道人的認知,覺得那些既然自稱是修行者、或是身心靈老師,怎麼會有情緒呢? 這是相當錯誤的認知,他們只是他們會比一般人,更容易覺察到自己的問題,並且以較有效的方式,快速的解決情緒上的問題,進而快速轉念與善解,如此而已~ 修行絕對是一輩子的課題,不是一出家就會了,也不是變成修行者,情緒就自動
Thumbnail
智諭法師:【什麼是念佛中的聞而不聞】  念佛的人,心要注意到「平」。所謂心平,就是心清淨,心清淨,就是心無所住,樂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苦的時候,心要平,不忘念佛。大家要注意到。  樂的時候,要不忘一個「捨」字;苦的時候,要不忘記一個「忍」字。苦樂是平常的事,凡聖都要遭受到的。不要說是凡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