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氣呼呼的小孩——如何面對職業婦女和全職媽媽都棘手的難題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猜!哪一個小矮人的名字是「氣寶」?
愛生氣的小孩
睡前閱讀《白雪公主》(三采文化),情節推展到七個小矮人的時候,小兒子非常仔細地辨識圖片,並且追問:「小矮人有名字嗎?」當然囉,他們分別叫做小迷糊、開心果、噴嚏蟲、氣寶、萬事通、羞羞,還有睡寶。
唸完後,捏捏小兒子臉頰喊他氣寶,愛生氣的寶貝。
「我就是氣寶!」他如同書中那小矮人般眉毛翹起、瞪大牛眼,一張臉忿忿的。
沒意料他會大方承認。或許,當小孩情緒起伏如海浪風湧,一切大小波瀾、濤聲、近處和遠去的水紋,他的心靈都能感受到,因此他知道自己正在生氣,外表是頑劣幾乎要惱怒別人的模樣,內在其實也並不好過。過去我受到一些觀念束縛,諸如,孩子耍脾氣是家長寵出來的,又如,控制不了孩子就不要帶出來,再如,擔心自己成為一個被孩子情緒勒索的母親。是以,當孩子出現不合宜的負面的行為舉止,便忍不住要跳出來指責和導正。
然而,狀況並沒有改善,星星之火反倒助燃為熾熱的燎原大火,成就一片荒蕪。
記得某次我因故對大兒子講道理(自認為母子之間應該理性溝通,將問題關鍵娓娓道來分析給小孩聽),他卻冷冷回應,「你講完了沒有?」
暫時冷處理
親友以為小兒子是較親暱人的孩子,但是他拗起來也頭毛冒煙,要人安撫、尋求慰藉、不斷找理由搪塞壞脾氣;如果你讀過這一篇小孩會要求大人花錢買書的書就知道他的難纏。前些日子,我約莫是疲倦了,決定什麼都不說、不跟他爭辯,只是默默注視一個氣呼呼的小孩。尚未被激怒時我願意拍拍摸摸小孩的背和頭,如果自己情緒也遭殃了就直接離開現場(通常是假裝離開一下下,很快又溜回來孩子身旁)。
什麼都不說,意味著停止與孩子對話。閉上嘴巴,打開耳朵,單純底聆聽他語言背後將指涉的意涵。語言哲學家維根斯坦試圖把日常語言比擬為凹凸不平的地面,正因為凹凸不平,而非平滑冰層,亦非高低懸崖,才可以行走而不致於滑溜摔傷。一條難走的道路呀!彷彿屏東阿朗壹古道那樣遍布鵝卵石和低丘的路徑(延伸:帶孩子踏上阿朗壹古道),走的膝蓋與腳底都疼痛了,卻因為沿途風景而感動。
奇妙的轉變
★ 這日,小兒子上學前生氣了。我確定他睡眠充足、衣服鞋襪已更換妥當、課程與人際皆正常,就是想躺在床上邊抱著枕頭邊抱怨:去幼兒園好無聊、媽媽要很早來接回家、今天也不要上科學實驗班(←自己指定要參加的)。
我不再勸說(反正我說一句他就哀嚎另一句),只是把他挖起來,穿鞋,揹書包,搭電梯下樓,載上親子腳踏車前座,行動過程中他持續抱怨個不停。上路後我專注踩腳踏車,斜睨來車安全與否,順道將耳朵打開像一隻大象那樣搧呀搧;這日,陽光溫溫的,初夏微風帶來一點清涼,早餐店熱絡去來,巷弄裡有不少像我們這樣趕上學的親子組合,相互形構成一個奇異世界。
小兒子忽然悠悠底說,好啦,去上學就去上學!不然今天上科學實驗班也可以!
停紅燈時我低下親他一下,仍舊沒有多說話。
★ 今日,小兒子上學前又生氣了。平日在幼兒園吃早餐的他,突然想去買過一次三明治的早餐店買沒有夾小黃瓜的三明治來坐在腳踏車兒童座位上邊騎邊吃(呼~)
由於沒有先騰出去早餐店的時間,上學路程變得有點趕;但是他氣呼呼底堅持很餓今天要吃。第一家沒開,溝通後去第二家,沒有賣沒有夾小黃瓜的三明治,所以繞去第三家,但是餐檯的三明治全部夾入小黃瓜,時間更急迫了。勉強說服他挑選一個鮪魚口味,眼看快遲到,我踩腳踏車更迫促,他卻一直要求媽媽幫他吃光黏在土司和火腿中間的小黃瓜絲。當他反覆言說,我卻安靜下來了。
天氣熱熱的,陽光刺眼,我專心前進,偶爾順著建築物的陰影向前騎,偶爾停在樹蔭裡等待紅燈。綠色葉片被金色陽光照耀的叮叮噹噹,我的耳朵打開了。
——(他說)媽媽我突然想到,吃壽司的時候我把小黃瓜和美奶滋一起吞下去喔。
——(他又說)一點脆脆的,有點甜甜和鹹鹹。
我不搭話,繼續踩腳踏車,直到校門口才低頭看看他已經吃完半個三明治,讚美一句「 不挑食好棒」;然後他決定把另外半個三明治帶進幼兒園吃光光。
保護自己也保護別人
透過小孩日常語言,我感受到語意背後的情緒變化和情感表現;而其中起伏轉折來自於他個人的體驗。或許不適合用「 領悟」來概括之,比較像是他「 知道」因而累積了一些作為小孩的經驗值。例如,這樣鬧沒有用,又如,其實上學也不差,再如,試試看吃一口也不錯。他「 知道」便影響他「行動」,遂也安撫了他個人「情緒」。
此外,他的語言對象一直是媽媽,意味著他企求著什麼、他試圖博取一些什麼,那無疑是來自媽媽的認同,以及關愛。至於我,不是不願意在過程中付出,而是情緒極度煩躁,理智線緊繃,一旦斷線將會用回到行為主義的套路,所以保護自己的理性也是在保護孩子的不被自己傷害。
ಠ.ಠ 你是否看過以下戲劇情節:
溫馨民宅裡,客廳整潔,茶几上擺放鮮花,反襯出一旁父親氣急敗壞,他抄起棍棒正準備要揍那個逃學的少年,母親立刻痛得掉下眼淚來(少年甚至都沒哭),她一反平日乖順模樣,像一隻大貓那樣搶下棍棒、推開父親,著急底說,「你先走開,走開,孩子我來處理就好。」(噗哧~)
作為一個當下沒有後援的全職媽媽,必須要身兼白臉和黑臉,且維持家庭秩序如常運轉,那麼就把可能的傷害將低。聆聽孩子說話,有時候有趣,有時候不忍,尤其是媽媽已經關閉大門,而孩子依然叩門的那瞬間;但是放心,媽媽開窗了,一直都在。
李儀婷的薩提爾教〔 情緒課:運用正念,在暴風雨中確保安全〕文中提及當孩子置身情緒風暴中,身旁主要照顧者應試圖找到一個位置站穩,而不要把自己捲入風暴中。作家李儀婷有精闢分析,可以點進去看看。
不生氣魔法歌 ♩♬♪
如同許多兒童書櫃的必備書籍,我家孩子也迷上賴馬繪本賴馬繪本館。對於《我變成一隻噴火龍了》《生氣王子》《愛哭公主》情緒類主題繪本更有共鳴,大部分孩子閱讀時都會驚訝自己也是這樣:愛噴火、愛生氣、愛哭哭。
我嘗試過在小兒子生氣時,提醒他唱「不生氣魔法歌」,有時候還會說「我們一起唱吧」,但每次都失敗。他總倔強底說,不唱,就是不唱啦。也許這一句話就是情緒的傳達,他正在強調自己是生氣的,因為某個令他不滿的事件所以他必須生氣,直到他能完成陳述事件並且獲得事件的解決方法、圓滿落幕。
事實上,我們多次共讀情緒繪本,每次他都覺得自己有點像生氣王子,也有點像愛哭公主。質言之,很多批評的話許不需要出自大人嘴巴,小孩已經透過故事明白箇中道理。反思大人自身,我們是不是說太多?是不是為了管教而管教?為了讓別人知道我有在教小孩所以教小孩呢?
珍貴的慢慢教
我遇過不得已的狀況。某假日,小兒子在捷運上因口渴想喝養樂多而大哭,從頭前庄站哭到先嗇宮站,才過了一站,卻因為他的震天哭聲已經吵到乘客,我急忙抱他離開車廂、車站,爬上路面後再等他哭完、好好說話。這是多麼奢侈珍貴的處理方式!
我用全職媽媽模式全心對待五歲的小兒子,然而不過是四年前,大兒子五歲的時候,我卻因為全職工作、長期睡眠不足、疊加職業婦女的疲倦而粗心對待他(延伸:因疲倦而動怒的母親)。也曾經購買圖解孩子的失控小劇場疲憊媽媽的修復練習,希望按圖索驥、找到出口;最後選擇了放下許多擁有。換句話說,冷處理模式是非常耗時間而磨人,也是一種珍貴的陪伴模式,它讓孩子在時間之流裡慢慢懂得。
媽媽的角色扮演有千百種,答案既不單一,也無法廉價的判斷對\錯。炎熱的火宅日常中,萃取一杯順口的冰滴咖啡已經難得,我僅僅提供一種可能性,因為我感受到當孩子情緒平復後,與自己和解,並重新用語言來探求媽媽的愛,那是屬於他人生道路中的甜蜜追索。
▲氣噗噗,這是一個小女孩一直很生氣的故事喔。有陣子早晨以聽故事取代叫喚小兒子起床,他連續好幾天選擇播放「氣噗噗」。如果你好奇故事內容,也點入聆聽吧。
❤喜歡這篇文章,請幫我拍拍手、按愛心,記得追蹤「陪孩子看看書」。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3228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陪孩子看看書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119會員
101內容數
這是一段圓夢的旅程。許多年前,我在省女宿舍裡閱讀了作家三毛《傾城》,似乎就在升學苦悶中看見一扇通往遠方的窗,明亮,絢彩,緩慢的愛,因而逐漸迷戀上南歐國家西班牙。往後十年,我壓縮時間(在正規學業和工作之餘)學習西班牙語,閱讀大量西班牙導遊書,直到銀行存款和勇氣儲值足夠了,我就飛向夢中的西班牙。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許婉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小孩可以在牆壁上塗鴉嗎?答案,言人人殊。 當發現小孩在房間潔白的牆壁上畫畫,我選擇沉默,並認真觀察小孩到底在畫什麼?在那些線條和色彩之間,像想力已經飛馳,小孩可能要透露那些童稚的密碼讓大人去解鎖。
我們在北海道函館市遇見最大的、如地標一般存在的「無印良品」,意外發現該品牌有可愛的木頭玩具,還有令人愛不釋手的技藝家選書、日語兒童繪本。 我在行李可負擔的範圍裡,帶回大森裕子《麵包圖鑑》、手塚朋美《一起環遊世界》。這二本書曾經在無印良品展示架上向客人招手,如今在家中被孩子稚拙雙手所翻閱。
帶孩子去旅行,不時要注意他是否頑皮而喧嘩影響遊客,我儘量牽住孩子,為他介紹,或者追隨他的注意力,陪他說話。對平日忙碌工作的大人來說,一直緊盯小孩的旅行模式當然不盡興,而且疲累;因此定位為親子旅行,我們所獲得,大約是相聚時內心的溫柔。
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名為:「函館咖啡」,不很明白劇中人物的追尋,爾後帶孩子旅行至此,在愉悅漫步回旅邸的夜晚無人大街上,忽焉清楚了這一座北海道小城的繁榮寒冷,以及美麗寂靜。我記錄下發生在二零一九年夏天,函館之什。
許多繪本童書我都第一次接觸,既不清楚故事,更不明白角色關係,經常是一邊替孩子閱讀,一邊理解敘事脈絡,偶爾與孩子對話閒聊那些啟示和反省。大約是閱讀模式如此,方纔發現,我關注文字,孩子注意力則全在圖片上。當我覺得,情節使然,圖片一定會這樣畫啊,孩子卻可以拋開故事主軸、充滿好奇底發現圖片裡的秘密。
我採買食物時,不免受限於孩子喜好,例如,大兒子不喜歡葡萄乾,我就多買蔓越莓;因此當我要烘焙堅果類麵包時,必然出現蔓越莓吐司。 倘若有一天,人們談起媽媽的味道,我想,那不全然屬於媽媽個人承傳,而是一個家庭親情交融的滋味。
小孩可以在牆壁上塗鴉嗎?答案,言人人殊。 當發現小孩在房間潔白的牆壁上畫畫,我選擇沉默,並認真觀察小孩到底在畫什麼?在那些線條和色彩之間,像想力已經飛馳,小孩可能要透露那些童稚的密碼讓大人去解鎖。
我們在北海道函館市遇見最大的、如地標一般存在的「無印良品」,意外發現該品牌有可愛的木頭玩具,還有令人愛不釋手的技藝家選書、日語兒童繪本。 我在行李可負擔的範圍裡,帶回大森裕子《麵包圖鑑》、手塚朋美《一起環遊世界》。這二本書曾經在無印良品展示架上向客人招手,如今在家中被孩子稚拙雙手所翻閱。
帶孩子去旅行,不時要注意他是否頑皮而喧嘩影響遊客,我儘量牽住孩子,為他介紹,或者追隨他的注意力,陪他說話。對平日忙碌工作的大人來說,一直緊盯小孩的旅行模式當然不盡興,而且疲累;因此定位為親子旅行,我們所獲得,大約是相聚時內心的溫柔。
幾年前看過一部電影名為:「函館咖啡」,不很明白劇中人物的追尋,爾後帶孩子旅行至此,在愉悅漫步回旅邸的夜晚無人大街上,忽焉清楚了這一座北海道小城的繁榮寒冷,以及美麗寂靜。我記錄下發生在二零一九年夏天,函館之什。
許多繪本童書我都第一次接觸,既不清楚故事,更不明白角色關係,經常是一邊替孩子閱讀,一邊理解敘事脈絡,偶爾與孩子對話閒聊那些啟示和反省。大約是閱讀模式如此,方纔發現,我關注文字,孩子注意力則全在圖片上。當我覺得,情節使然,圖片一定會這樣畫啊,孩子卻可以拋開故事主軸、充滿好奇底發現圖片裡的秘密。
我採買食物時,不免受限於孩子喜好,例如,大兒子不喜歡葡萄乾,我就多買蔓越莓;因此當我要烘焙堅果類麵包時,必然出現蔓越莓吐司。 倘若有一天,人們談起媽媽的味道,我想,那不全然屬於媽媽個人承傳,而是一個家庭親情交融的滋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孩子很會用稱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用不同方式稱呼父母的趣事和成長點滴。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長期閱讀我的文字的讀者,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我從來沒有說我家跳跳糖是高敏兒,但是他確實是一位情緒張力蠻明顯高的孩子,瞬間爆發力十足!只不過我都一直把這個視為一個正常值,我覺得一個正常的小孩,怎麼能夠 #情緒穩定 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呢? 情緒穩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對成年人都是如此,何況對於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一、大暴龍出現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會有情緒的表達, 在還小的時候,孩子不太會透過說話來表示, 所以是用肢體、哭聲的方式來告知家人們他的情緒, 但漸漸的孩子長大了,語言表達越來越清楚了, 他開始知道原來說話是讓別人知道,更是敘說自己心情的方式, 但當遇到心情不美麗時,漸漸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育兒書和專家文章看了很多,到底孩子心裡想的是不是真的像專家說的那樣呢? 林寶脫口而出的真心話,有時候真的讓我不得不服...
爸爸的易怒性格讓我從小學會了迎合與避免衝突,以維持家庭和平。這種模式影響了我在家庭和職場中的行為,讓我常常順從他人,這導致不只是犧牲自己,甚至可能會犧牲到他人。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生氣是一個正當且正常的情緒反應,不論是因為需求沒有被滿足、受到挫折、被攻擊,生氣都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反應。而學齡前的孩子,因為口語表達還不完善,更容易在累績需多負面情緒後直接爆炸,2-3歲的孩子也因為心智年齡的發展開始要求"獨立",各種不要不要以及反抗大人的協助與意見,反覆的遭遇挫折而容易暴躁生氣
Thumbnail
孩子很會用稱呼方式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篇文章分享了孩子用不同方式稱呼父母的趣事和成長點滴。
Thumbnail
相信有小孩的父母,都有被小孩惹毛過的經驗。在發飆過後,後悔自己剛剛的暴怒,甚至發飆只是造成小孩更嚴重的哭鬧,到頭來什麼問題都沒解決。 關於小孩教養的書,之前分享過《一本你希望父母讀過的書(孩子也會慶幸你讀過)》 ,《高情商媽媽的說話術》則是以更白話的方式,分享如何把怒氣轉為正向教養。書中提到,其
Thumbnail
長期閱讀我的文字的讀者,不知道有沒有發現我從來沒有說我家跳跳糖是高敏兒,但是他確實是一位情緒張力蠻明顯高的孩子,瞬間爆發力十足!只不過我都一直把這個視為一個正常值,我覺得一個正常的小孩,怎麼能夠 #情緒穩定 的在這個世界上生活呢? 情緒穩定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對成年人都是如此,何況對於孩子?!
Thumbnail
每當孩子任性摔東西、哭鬧不休,您是否感到束手無策?這其實是他們用身體語言在向我們發出的求助訊號。 讓我們學會成為孩子情緒的翻譯官,耐心傾聽和解讀他們真正的需求。從認識到引導,我們不僅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緒表達方式,更能為他們日後的人際溝通技巧奠定基礎。 閱讀全文,探索如何逐步引導孩子用言語代替
Thumbnail
一、大暴龍出現了....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也會有情緒的表達, 在還小的時候,孩子不太會透過說話來表示, 所以是用肢體、哭聲的方式來告知家人們他的情緒, 但漸漸的孩子長大了,語言表達越來越清楚了, 他開始知道原來說話是讓別人知道,更是敘說自己心情的方式, 但當遇到心情不美麗時,漸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