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4|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如何讓你的硬知識用軟內容輸出

不少專業人員會說:
『我只會...,其他什麼都不會,要怎麼寫? 寫什麼呢? 或是要講甚麼內容呢? 』
其實背後的擔心是自己的專業只限于目前所看到的部分,無論是在醫院,企業的員工,多年來都是從事著相同性質的工作的,再怎麼樣也跑不出這個範疇,使用也只也在這些部分,就像護理師的專長在按照醫囑打針,餵藥,衛教等,而心理師則在於衡鑑,心理治療諮商等,物理治療師就幫忙作徒手,電療,熱敷等。感覺起來都是技術性,非常硬,又很冷門的知識,因為太過於艱深,內容不易活用,當然是無法普及成為熱門課程或寫出吸睛文章。
圖片|來源
圖片|來源
多數專業都遇到類似的困境,特別是深耕越久的工作,更讓自己的眼光越來越侷限在這些垂手可得的知識裡面,如何把自己的專業轉化成大家想要的知識就更加的重要。它可以透過三個轉化將這些硬知識改變成大家能夠接受的軟性內容。
術語平民化 : 在醫院中為了溝通的一致性與便利性,專有名詞不可少,特別是在急性單位像急診、加護病房,為了要快速的讓團隊知道彼此所要傳達的訊息,英文縮寫,艱深難懂的文字,還是翻譯的名詞,在外人來說很難理解,更不用說寫出來或是想要成為收入的一部分,需要把專業術語讓受眾知道,甚至秒懂,因為在有限的時間內,讓大腦處理大量過去不曾接觸過的知識,若再加上專業術語,更增加了大腦的處理負載,如果如此只會讓人遠離這樣的內容,所以千萬要把專業術語轉化成簡單易懂的訊息。
專業普羅化 : 除了常困擾受眾的專有名詞是一個藩籬之外,另一個阻礙便是專業太複雜了,很多複雜的流程,不同的因素,需要思考的變項等,對於專業人員不難,但是對於大眾卻是聽不懂,如何化簡內容使之普及化 (參考: 心理師的工作經驗萃取產出),除了萃取內容之外,臨床案例也是足以吸引別人注意的一個內容,當事情變得有興趣,足以吸引人,便可以讓聽眾的注意力負載不會到達燒腦的地步。
呈現簡約化 : 在醫療院所服務的我們,習慣將所要講授的內容,以長篇文字,直接剪貼醫學期刊的內文,不經篩檢,重組、安排,這很容易讓人們有看沒有懂,有時甚至講完一張投影片也不知道重點在哪裡,如何將重點明確呈現出來,透過重新的排列組合,讓人們容易以更輕省的方式理解內容。
除了呈現易理解性,還有另一個重要的部分在於內容從何而來--連結『強需求』
以『強需求』搭配『弱需求』,『弱需求』便是我們的專業,這些專業不太容易明顯出現在生活中周遭,而『強需求』則是某些人必須要的知識或行動能力。更白話一點說明就是,『強需求』可能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工作、教養、婚姻、關係上所需要的能力,連結上我們的『弱需求』,也就是我們的專業,便可以產出類似像:讓你上班不累的心法,與上司的溝通的藝術,八個教養孩子的誤區,如何把愛帶進婚姻溝通裡。這背後的『弱需求』是溝通技巧,紓壓正念,兒童心理學,婚姻諮商。透過『強需求』的帶領,足以讓屬於我們專業的『弱需求』在內容中露出。
透過內容的編排和調整,艱深專業的知識,其實也可以讓一般大眾很容易的閱讀和聽懂喔!
如果不清楚你的專業,如何與『強需求』連結,臉書搜尋【心理師的品牌研究所】歡迎在社團中留言,讓我們一起討論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