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24|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衝突過後,走在與生氣和解的路上

生氣是正常的、生氣是被允許的。
請問你相信以上這句話嗎?你有多相信呢?真的很堅定相信嗎?還是像我一樣,只是表面上相信而已?
在發生衝突的那一刻,在面對生氣出現的那一刻,在被恐懼和委屈淹沒的那一刻,你還是真的非常相信,生氣是正常的,生氣是可以存在的?坦白說,在那一刻的我,原來真的很難相信生氣正常,甚至無意識地漠視生氣的存在。
我想起有一次,在一場工作坊,老師帶領我們進行角色扮演,體驗關係之間的溝通模式。當時,我扮演一位丈夫,被一位正在生氣的妻子責問。強烈的恐懼感,很自然地就從我內心升起,自動化地想討好那位扮演妻子的同學,希望她可以不生氣。我這才意識到,原來我對生氣有多麼恐懼,多麼不想它存在。

生氣是一個被嚇壞的孩子
回顧童年的記憶,大人生氣時,就會用怒吼和鞭打;我生氣時,就是會被怒吼和被鞭打。我想,也許這就是生氣帶給我的恐懼感受。無論是別人生氣,還是自己生氣,都讓我驚恐和想逃。
上了很多有關情緒的課程,知道情緒沒有正面和負面之分。可是,當衝突發生時,才發現自己一直為生氣貼上負面的標籤:
「生氣是危險的,是會傷害人的」
這個標籤一直都在,幾十年來,很深刻地被我認同,讓我拒絕和生氣在一起。我以為自己是一個不常生氣的人。其實不然。生氣一直都在發生,只是我沒有停下來,好好去觀察自己是不是有生氣。
多數時候,我不容易覺察到自己的生氣,也會不承認自己有生氣。越想成為一個不生氣的人,生氣就會在我不留神的時候,讓我體驗它的威力。
好好承認吧。 。 。勇敢承認吧。 。 。其實我有生氣,其實我會生氣。
  • 當別人的反應,不是我期待的樣子,我會生氣。
  • 當別人的期待,跟我的期待有衝突,我會生氣。
  • 當別人的言語,無法滿足我想要平安的渴望,我會生氣。
  • 當別人的行為,無法滿足我想被重視的渴望,我會生氣。
生氣,好像是一個被嚇壞的孩子。每當衝突發生,它就出現,想被我關注。可是它卻常常被我很快地忽略掉、壓抑著,並且把生氣的期待和渴望,交給別人負責。
可是,被別人負責的生氣,始終無法滿足自己的期待和渴望。一次又一次的衝突,生氣都在努力呼喚我來照顧它,呼喚我負責照顧自己的期待和渴望。

生氣讓我看見值得被保護的自己
從以前到現在,面對別人的怒吼,我只能委屈和害怕,馬上用討好的姿態,解決別人的生氣。當討好不了,就會演變成自己生氣和難過,然後使用指責的姿態來應對。一直重複著這樣的模式。
我沒有習慣停下來,看見自己渴望平安。別人的怒吼和不屑,讓我很不平安,也無法再多聽一句負評。我把別人對我的不滿,遷怒於另一個人,想要那個人為我的平安負責。可是,再多的遷怒,最終都無法滿足我想要平安的渴望,反而因此需要付出內疚和後悔的代價。
生氣會出現,可能是被嚇壞了,它害怕我有危險,希望我平安。跟以往不同的是,這一次的衝突事件,我發現自己內心有升起微弱的力量,勇敢跟別人說「不要對我大聲喊」。這樣的勇氣,是在為自己的平安負責。以前我沒有那麼勇敢表達過。這份照顧自己的平安的勇氣,值得被欣賞。
謝謝生氣的出現,提醒我,我是值得被自己保護的。

生氣讓我看見值得被重視的自己
我一直都害怕沒有存在的價值。如果我是一個沒有貢獻的人,無法做到權威大人要的樣子,是否還能被看見,被重視?甚至,是否還能歸屬和存在?為了讓權威大人滿意,以便自己有存在價值,我常常丟掉自己的意願。這樣的討好姿態,已成為無意識的反應。
我沒有習慣停下來,看見自己渴望被重視。我好像活在“權威大人滿意”的期待裡,不只自己努力滿足這個期待,還無意識地要求別人負責這個期待。過程中,我聽不清楚自己的意願,也聽不清楚別人的意願。當我不斷丟掉意願時,生氣就不斷在心裡累積,結果就付出彼此受傷的代價。
生氣會出現,可能是被嚇壞了,它害怕我受委屈,好想我重視自己的意願。在這一次的衝突事件裡,我從原本聽不清楚自己的意願,到後來內心出現意願的聲音,到最後終於把意願說了出來,生氣才慢慢釋懷。願意表達自己的意願,這份真實和對自己的重視,值得被欣賞。
謝謝生氣的出現,提醒我,我是值得被自己重視的。
謝謝我願意和生氣靠近
謝謝我願意和生氣靠近

收穫
發現自己內在的兩個資源:「勇氣」和「意願」,這是生氣送給我的禮物。它要我用這兩個資源,活出平安,活出對自己的重視。
最大的收穫,是看見生氣的善意,有意識地走在與生氣和解的路上。剛好最近在上情緒安頓的課程,每當感受到不舒服,我就問自己,你是不是有生氣?然後,用手摸著身體某個部位,對自己說:
  • 我覺察我的生氣
  • 我承認我的生氣
  • 我接納和允許生氣的存在
  • 我為我的生氣負責
  • 謝謝我願意和生氣靠近
我的期待与渴望由我来负责,对方没有义务来满足。

謝謝閱讀到這裡。喜歡這篇文章,請按愛心和留言讓我知道,並且持續追蹤我的最新内容。也歡迎點擊下方連結,贊助我創作更多有價值的內容。
下方還有更多你可能有興趣的內容,請繼續往下看看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文章類型:自我成長 ● 文章受眾:喜歡覺察內心,學習心理或靈性的大眾。 ● 發布頻率:每個月10號發布一篇文章。 ● 房間顏色:土褐色(感性、細膩、真實)。 ● 房間簡介:分享成長體驗,記錄我的覺察與學習。用蓮花與枯葉作為頭像,代表學習理解自己的心。真實的池塘(真實的自己),有蓮花(光明面),也有枯葉(陰暗面)。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