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與情緒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五蘊

最近參加《佛法與情緒》的課程,老師配合他在心理學的專業,跟我們分享,如何通過佛法來照顧自己的情緒。在三天的課程,我有很深刻的學習,想做一個心得記錄。

在學習成長的路上,我了解到“覺察自己”的重要性。因為我很少覺察自己,常常忘了在當下覺察自己,所以,很多時候,都是用一種無意識的慣性模式在生活。不斷重複著同樣的行為、同樣的情緒,卻不知道自己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可是,如果可以在每個當下,升起覺察自己的力量,也許就能更好的照顧自己的情緒,避免許多衝突的發生了。

話說回來,佛法跟情緒照顧、覺察自己,有什麼關係呢?在課程裡,老師跟我們分享如何把佛法裡提到的“五蘊”,應用於生活中,來覺察自己。

什麼是“五蘊”呢?

“五蘊”是指“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的運作過程。以下我舉一個在生活中的例子,解釋如何通過“五蘊”,一步一步覺察自己:

“早上去買早餐時,有一個人也走了過來,卻沒戴好口罩,讓我覺得不舒服。”

自我覺察第一步:色蘊

“色”是指外在一切物質。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看到什麼、聽到什麼、嗅到什麼、嚐到什麼、碰到什麼,讓我覺得不舒服呢?在我的例子裡,我是看到那個人沒戴好口罩,所以覺得不舒服。

自我覺察第二步:受蘊

“受”是指感受。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這個舒服(樂受),或者不舒服(苦受)的感覺,是什麼情緒呢?在我的例子裡,我看到那個人沒戴好口罩,覺得不舒服,我認為這份苦受,裡頭可能有生氣和恐懼。

自我覺察第三步:想蘊

“想”是指想法。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想到什麼,讓我產生這樣的感受呢?在我的例子裡,我想到那個人沒戴口罩可能會傳播病毒,因而感到恐懼,然後又想到可能會被那個人感染病毒,就覺得生氣。

自我覺察第四步:行蘊

“行”是指行為。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我做了什麼反應呢?是在追求(貪),抗拒(嗔),還是迷糊逃避(痴)呢?在我的例子裡,我發現自己提高聲量提醒那個人戴好口罩,很明顯,當時我的反應是很抗拒的。

自我覺察第五步:識蘊

“識”是指潛意識,或者過去的經驗。在這一步驟,可以問自己,我是用過去的經驗來面對眼前這個人,還是用全新的眼光面對當下這個人呢?在我的例子裡,我是根據自己過去所吸收的資訊(戴口罩可以預防病毒),來判斷眼前這個人很危險、可能會傳播病毒。

以上的例子,其實我當下只能覺察到自己的色蘊和受蘊。可是,想蘊、行蘊及識蘊卻不知不覺中發生了。所以,當時我就很無意識的提高聲量,希望那個人把口罩戴好。我們需要接納自己無法覺察到。因為覺察自己的功課,是需要不斷不斷地練習的,直到有一天,可以在當下覺察到自己的五蘊,為自己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有感受是正常的

觀受是受

佛法把情緒分成苦受、樂受、不苦不樂受。苦受是指不舒服的感受(如:生氣、悲傷),樂受則是指舒服的感受(如:快樂、喜悅)。但是,佛法並沒有把情緒分成善受與惡受。也就是說,情緒沒有好壞之分。由此可見,佛法沒有說情緒是不好的,也沒有說不能生氣或悲傷。

老師用“水和鹽”的比喻,讓我們了解佛法是如何看待情緒的。當我們在喝一杯水時,發現這杯水很咸,可能是加太多的鹽了。要如何才能讓這杯水不那麼咸呢?我們都知道,可以再加多一點水,就不會那麼鹹了。情緒就像鹽,善業就像水。太多的情緒,會很不舒服。而有效舒緩情緒的方法,就是需要我們學習累積很多的善業。

首先,我們需要學會“觀受是受”。感受就是感受,有感受是正常的,不需要用好壞對錯來標籤它。只需要覺察情緒的出現,承認和允許情緒的存在,接納和肯定情緒的功能。願意理解自己的情緒發生,是有自己的想法、期待及渴望的。這樣的慈悲對待自己,就是在累積我們的善業。

觀受是苦

當我們有能力“觀受是受”,才有可能真的可以“觀受是苦”。讓我們痛苦的,不是我們的情緒感受。真正讓我們痛苦的,是我們執著抓取的行為。

以下舉兩個例子:

  • 我們吃到好吃的食物,覺得幸福(樂受)。可是吃完了還繼續要吃(執著抓取),這樣的追求(貪)帶來痛苦。
  • 我們吃到難吃的食物,覺得厭惡(苦受)。不想吃又不得不繼續吃(執著抓取),這樣的抗拒(嗔)帶來痛苦。

所以,佛法是用覺知、慈悲與智慧來看待情緒的:

有了覺知,才能看見自己習慣執著抓取的行為模式。

有了慈悲,才能接納和允許情緒的存在。

有了智慧,才能理解情緒不屬於我的,它會出現,也會消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6K會員
225內容數
這裡是旅人小萌的寫作園地。讀者可以透過閱讀生命成長的故事與反思,探索內心的深層感受,體驗心理與靈性層面的覺察與突破。此沙龍為那些渴望勇敢面對自我、追求內在平衡的讀者而設,邀請你在季節的流轉中,與真實的自己相遇,共同成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旅人小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請問你是誰?”,我試著用好奇,問身體的感受:“你在我的身體一直亂竄和燃燒,讓我很不舒服。” 這時,感受回應了:“我是生氣。。。”,然後沉默不語。 我嘗試打破沉默,說道:“我知道了,你是生氣。。。你現在在我胸口的位置,你是藍色的,是一顆眼淚的形狀”。接着,我又好奇:“你怎麼長成藍色的眼淚,是在難過嗎
“請問你是誰?”,我試著用好奇,問身體的感受:“你在我的身體一直亂竄和燃燒,讓我很不舒服。” 這時,感受回應了:“我是生氣。。。”,然後沉默不語。 我嘗試打破沉默,說道:“我知道了,你是生氣。。。你現在在我胸口的位置,你是藍色的,是一顆眼淚的形狀”。接着,我又好奇:“你怎麼長成藍色的眼淚,是在難過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上週,上了一門課主題是水。 水代表感覺、情感、感性。 這正是我所缺乏的。 以前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溫柔的人,身邊的朋友有說我是溫暖的人。 但經歷了一些事情,我發現我確實不太能感受別人的感受。 特別是面對家人的時候,不耐煩的心情特別會跑出來,講話也特別大聲。 而且,我發現自己內在有一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情緒表達的六個步驟,包括覺、知、手、允、納、心。這些步驟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自己的情緒,進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管理和情緒表達。
Thumbnail
聖嚴法師說過:「轉換心情的好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情緒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與情緒的由來,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然後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進而接受它,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解讀煩惱的根源與情緒的緣由,不拒絕也不排斥;接著處理它,理性思考後才決定其解決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Thumbnail
情緒也是能量的一部分, 我們很常為情所困, 所以今天要介紹的是EFT(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技巧, 希望透過正確的情緒釋放技巧, 讓大家可以生活過得更輕鬆自在, 不要為難自己跟折磨自己的身心靈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些年大家都為了家人,很少去觀照照顧自己的心,勞心勞力一生,是該回來觀照自己了。佛陀也是先了悟,處理好自己才開始為世人說法,每個人都要先處理好自己,才能真正開始。 當我們遇到很多不好的事情,情緒上來時。教你放下的人,都演聖人,在相同環境背景下,他不一定做得到。不要被道德綁架,少看毒雞湯。
Thumbnail
上週,上了一門課主題是水。 水代表感覺、情感、感性。 這正是我所缺乏的。 以前我並不覺得自己是一個不溫柔的人,身邊的朋友有說我是溫暖的人。 但經歷了一些事情,我發現我確實不太能感受別人的感受。 特別是面對家人的時候,不耐煩的心情特別會跑出來,講話也特別大聲。 而且,我發現自己內在有一
Thumbnail
今天在諮詢的時候,提到最近的生活習慣上,有可以調整的部分。 特別是在飲食上,最近都在暴飲暴食。 老師就建議我,可以多注重飲食的攝取,比如可以多攝取一些青菜、澱粉攝取改為地瓜南瓜等等。 諮詢的氣氛也非常融洽,我也覺得老師講的非常道理 這時,非常奇怪,明明都在講非常正常的,而且客觀來看對我是好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在修行過程中面對健康渴望的掙扎,尤其是身體氣血阻塞與心病的相互影響。作者反思內觀經驗,提出健康的意象能幫助釋放執著、妄想及緊張。通過將佛的意象融入心身,能夠在修行中維持平靜與喜悅,強調正確的心態對於身心調理的重要性。這篇文章提倡藉由認識自性是佛,來達成全然健康與自在的生活。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參加內觀課程的心得,詳細描述了作者面對身體健康的執著,並且再次體認佛法是修心,重點不在於出現何種感受,而是如何透過觀察感受來消融心的習氣反應。
Thumbnail
每個人身上都有貪嗔痴慢疑的病毒,只是我們怎麼對治這些問題呢?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情緒表達的六個步驟,包括覺、知、手、允、納、心。這些步驟能夠幫助人們處理自己的情緒,進而達到更好的情緒管理和情緒表達。
Thumbnail
聖嚴法師說過:「轉換心情的好方法--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當我們面對煩惱或情緒時,要清楚辨知煩惱的緣起與情緒的由來,並以客觀的角度來反省,然後面對它,承認它的存在;進而接受它,找出問題形成的因素,解讀煩惱的根源與情緒的緣由,不拒絕也不排斥;接著處理它,理性思考後才決定其解決
內觀在教什麼呢? 戒定慧。五戒、正定與智慧。 讓人過著合乎道德的生活,培養專注感知自己的感受(情緒或感受)的能力,並以自身感受到的實相(真實感受到的情緒或感受),來練習平等心(好的感受不貪求希望能夠延續、不好的感受不期望他能夠趕快結束)以獲得智慧。 十天(加上前後共12天)的課程在做什麼?
Thumbnail
情緒也是能量的一部分, 我們很常為情所困, 所以今天要介紹的是EFT(Emotional Freedom Technique)技巧, 希望透過正確的情緒釋放技巧, 讓大家可以生活過得更輕鬆自在, 不要為難自己跟折磨自己的身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