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哈佛法學院的情緒談判課》尊重自主權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我知道你在生氣,但你為什麼生氣?」​
「我不知道,只知道我很氣你剛剛說的話。」​
我們與情緒共處了一輩子​,能覺察情緒背後原因的人卻是少之又少​,與外界的互動皆勾起我們的感受、情緒​,並且交互影響著​。
我們生活中必須做出大大小小不同的決策​,但為了安撫中間竄升的情緒、以便繼續下去​,我們不自覺間讓決策往情緒靠攏,像是「誰對我不忠,我就公諸於世。」​,無暇顧及往後還須共同執行孩子監護權​。
生活中不只會需要主動決策​,常常也會面臨解決他人的訴求​,人們總想著要理性面對各種訴求​,比如車禍調解、與主管商討加薪、談離婚條件、孩子監護權等​,然而真正做到理性並妥善達成共識的皆成為美談這意味著什麼?​
這意味著大多數人都還做不到「理性」談判​,因為我們被「情緒」影響了判斷能力​
《哈佛法學院的情緒談判課》就是一本著重於情緒的談判書​,不只分析了驅使人類決策的五種核心欲念​,如:賞識、親合感、自主權、地位、角色​,也提供實務上處理情緒以達成明智訴求的方法​,不過為了避免爆太多雷​,我只抽取其中一個篇章「尊重自主權」和大家分享​。

自主權簡單來說就是「做決定的自由」​

而尊重對象分為兩種​,是自己、二是對方,尊重對方做決定的自由是件容易理解的事​,但為何自己的也要尊重呢?​
​其實許多人在談判桌上並不具有最終決定權​,也因此認為自己不需要多做什麼事​,心想:「反正我也沒辦法決定什麼,對方聽我的幹嘛?」​,但換個角度想​,正因為無法決定、不代表官方立場​,卻又能接觸做決定的官方​,不就可以用更無害的形象、卸下對方的心防嗎?​
站在非官方立場​,不論怎麼釐清表達都不用擔心被視為最終意見​,討論的空間才會比較大且舒適​,當然,這也要對方知道你無法做決定​,但能轉達甚至協助說服的前提下才會發生​,這也是為何有些店面老闆假裝自己不是最終決策者​,就是要保留談話的彈性​,而不是立即被檢視哪些話可以拿來做為承諾​
尊重對方的自主權​,其實一句話更簡單直觀:不要擅自作主。」​
比方我想去蘭嶼玩,另一半卻直接訂了綠島的機票​,想要三天兩夜,直接變成兩天一夜​,卻現場再告知​,小到情侶間、大到國際上​,通通一樣必須事前多做溝通​,這道理是很簡單​,我們也都懂​,但為何人們還是恆常的因為不尊重而發生摩擦呢?​
我想是缺乏「共同的認知」​,個人成長背景不同、造就個性上的不同​,也就導致在意的點不同​,忽略個體差異的人就會以自己為出發點想事情​,認為其他人理所當然「也」會這麼想​,但我們不知道原來對方這麼希望一起過節​,不知道原來對方周末只想和我們一起待在家​。
然而生活上的各種選擇決策這麼多,如果一一核對彼此的決策以推敲在意的事​,那核對完可能已過了一百年​...
書中提供一個方法​,就是事先擬定好「知會、徵詢、協商」的事項​:
  • 知會-單純告知​
  • 徵詢-詢問意見、但決定權在自己身上​
  • 協商-共同交換意見乃至共同決定​​
事先針對某個議題發想​,有哪些事項需要哪種決策方式​,初步的意見統合後​,就可以大幅縮減核對時間​,也能夠尊重到他人的自主權​。
不過我有興趣的​,還是明明有書籍方法教我們了​,為何對我們這些一般人來說​,要應付這些經常發生的決策拉扯還是這麼困難?​我們也很少和他人進行「知會、徵詢、協商」​,除非是公事合約、談長期合作的場合​,但對象若是親子、情侶、夫妻、朋友​,我們就不見得事先會這麼做​。
以我自己為例​,對於想到要和親友提議「知會、徵詢、協商」​
  • 第一個反應:「幹嘛預設會爭吵?搞不好沒事發生啊。」​
  • 第二個反應:「都這麼熟了就不用了吧?」​
  • 第三個反應:「這樣好像顯得我很計較。」​
因此真要使用的時機​,往往會是一段關係中出現衝突時​,才會被迫祭出這個方法​,明明是一個彼此尊重、事前取得共識的好方法​,在親近關係中卻會因為擔心成為一個「挑起事端」的角色​、而選擇不去執行​,其實有點逃避的意味在​,但我們不想承認​。
不想挑起事端​,也不積極縮小認知上的差異​,發生衝突後再疾呼自己的委屈​,這些行為看起來很離奇​,但大家一定都曾發生過​。
還好這本書可以幫助我們一一檢視​,對我來說​,即使我在親近關係很難事先使用「知會、徵詢、協商」​,但我還是可以先從「尊重自主權」開始​,並用書中其他技巧方法應對生活上的難題​。
我不認為這是本可以魔法書,一看就能立即上手​,這比較像是一個指南針​,幫助我們找到方向​,讓我們能逐步地往目標邁進​

購書連結: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按個愛心讓我知道哦^_^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45會員
57內容數
用手繪漫畫型態分享知識心得,每次只講一本書的其中一章節,挑起你對書籍的興趣,一三五更新,和我一起踏入書中世界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陳沛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開始之前,請大家先問自己一句話:「如果我們在一個沒工作但有基本收入的世界,你會感覺怎麼樣?」 我想搞不好第一直覺是開心,可以離開壓榨人的公司、遠離討厭的同事,盡情旅遊看遍整個世界,或是天天追劇追到爽,短期也許如此,然而時間一年兩年過去,都是沒工作的狀態,人類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呢?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這次收到富能量出版社的兩本新書,許是我年紀稍長了吧,相較於另一本,我更喜歡《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這本韓國來的書,乍聽之下,也許會以為是心靈雞湯書,然而作者扎實的心理諮商背景,用各種心理相關的論點闡述為何我們會讓自己置於一些心靈困境,比如說:「為何我們會擺脫不了所謂面子的催眠?」
大數據時代來臨,身為數學腦殘的我一直都有種焦慮感,最近感觸更深,比如說前陣子在吵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以及疫苗副作用,為什麼大家資訊理解程度如此不對等,其實一部分就是因為目前社會上會解讀數據的人相當少,不理解數據的人各自解讀、互相爭吵...
《宣傳機器》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恩南.艾瑞爾所著,同時也是數位經濟計畫共同主持人,長期與臉書、推特、微軟、IBM、英特爾等500大企業合作,幫助他們投入資訊科技以善用社群媒體,恩南教授希望透過二十年的研究,揭露社群媒體所組成的宣傳機器是如何影響我們現今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決定。
開始之前,請大家先問自己一句話:「如果我們在一個沒工作但有基本收入的世界,你會感覺怎麼樣?」 我想搞不好第一直覺是開心,可以離開壓榨人的公司、遠離討厭的同事,盡情旅遊看遍整個世界,或是天天追劇追到爽,短期也許如此,然而時間一年兩年過去,都是沒工作的狀態,人類究竟會變成什麼樣呢?
解決三項AI人工智慧發展迷思,了解未來工作總量大幅減少的原因
這次收到富能量出版社的兩本新書,許是我年紀稍長了吧,相較於另一本,我更喜歡《你不用看別人臉色也可以活得很好》這本韓國來的書,乍聽之下,也許會以為是心靈雞湯書,然而作者扎實的心理諮商背景,用各種心理相關的論點闡述為何我們會讓自己置於一些心靈困境,比如說:「為何我們會擺脫不了所謂面子的催眠?」
大數據時代來臨,身為數學腦殘的我一直都有種焦慮感,最近感觸更深,比如說前陣子在吵的新冠肺炎確診人數以及疫苗副作用,為什麼大家資訊理解程度如此不對等,其實一部分就是因為目前社會上會解讀數據的人相當少,不理解數據的人各自解讀、互相爭吵...
《宣傳機器》由麻省理工學院教授-恩南.艾瑞爾所著,同時也是數位經濟計畫共同主持人,長期與臉書、推特、微軟、IBM、英特爾等500大企業合作,幫助他們投入資訊科技以善用社群媒體,恩南教授希望透過二十年的研究,揭露社群媒體所組成的宣傳機器是如何影響我們現今每一個人的生活與決定。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情緒與理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如何平衡這兩者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理解情緒的特性和理性的真正含義,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避免被情緒牽著走。 一、情緒的特性與影響 情緒的波動性: 情緒就像失控的野馬或燒不靈的野火,一旦不加以控制,會迅速蔓延並影響我們周圍的人。情緒的波動性使得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優先處理自己的心情、以真善美為開口原則、給學生自主決定權,這是我今天開始給自己的新課題,願我們都成為更好的大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不懂情緒,請站起來離開吧!」 賞識、親和感、自主、地位、角色是人類的五大狀態維度,而這些狀態特別容易引發情緒的產生。 過往,身邊人總會教我們: 「不要生氣」....怎麼可能!! 「直接面對憤怒,直球對決」....談何容易!! 「忽略你的脾氣吧」....屁話!!
Thumbnail
生氣時,內心的需求未被滿足,使我們將責任和期望轉嫁給他人。然而,責怪他人的方式只是掩蓋了我們對自己無能感和匱乏感的逃避。真正的解決之道在於正視自己的情感需求,學會自我照顧和自我負責。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與成長,我們不僅能減少憤怒,還能建立更健康的人際關係,並找到真正的自我價值。
盡可能別替別人「如何看待和處理他們自身的情緒」負責,因為這極易變為妄圖控制對方的反應而不自知。但盡量為「自己的直接言行成為別人情緒的表面成因」多走一步,原因在於情緒的出現本身在當下是極難控制的,在短期內也很難事前預防它們出現。當然,要就這樣多走一步可不是甚麼容易的事,所以也無需強制自己這樣做。
Thumbnail
情緒與理性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如何平衡這兩者是我們面臨的主要挑戰。理解情緒的特性和理性的真正含義,可以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避免被情緒牽著走。 一、情緒的特性與影響 情緒的波動性: 情緒就像失控的野馬或燒不靈的野火,一旦不加以控制,會迅速蔓延並影響我們周圍的人。情緒的波動性使得
人的情緒大略可分成喜怒哀懼憫。基本上,我的想法是人的一切行事動力,都是為解決自己的情緒反應而來,而人為了應付情緒產生的反應,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的外在行為,一連串的行為累積,就是我們的人格表現。 情緒,而非理性,是帶動我們一切行為的動力,理性只是要滿足或解決情緒反應的必需工具。
Thumbnail
優先處理自己的心情、以真善美為開口原則、給學生自主決定權,這是我今天開始給自己的新課題,願我們都成為更好的大人。
Thumbnail
這篇文章旨在探討人們如何面對自己的情緒,並從中學習和成長。深入探討了恐懼、憤怒、生命力量的某種紊亂失調以及人類心臟的相關議題。
Thumbnail
情緒調解為五步驟,需要『辨識--接受--理解--調解--行動』 案例是對父親感到生氣的大學女生 當事人說:「我知道在生氣,也可以少見面來應對,但為什麼還覺得悶悶不樂、時常恍神、提不起勁呢?好煩啊!」 其實這是還沒消化完的現象
Thumbnail
"他有生氣的權利,你有不接受的權利" 焦點回到自己身上,自己為何生氣?自己為何在意?自己為何難過?答案或能水落石出,自我覺察,讓這些情緒和雜念通過,得到釋放的管道,不是強迫自己放下,勉強是不會幸福的。
Thumbnail
在生活中,情緒與思維方式對人們的行為和目標達成有著深遠的影響。本文探討瞭如何分析情緒、不同的情緒反應和錯誤的思維方式,並提供了走出情緒迷宮的方法。透過正確的思考方式,我們能夠更健康地面對生活的挑戰。
Thumbnail
「不懂情緒,請站起來離開吧!」 賞識、親和感、自主、地位、角色是人類的五大狀態維度,而這些狀態特別容易引發情緒的產生。 過往,身邊人總會教我們: 「不要生氣」....怎麼可能!! 「直接面對憤怒,直球對決」....談何容易!! 「忽略你的脾氣吧」....屁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