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09|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情緒教育系列】《與自己相擁》

【情緒教育系列】《與自己相擁》
(圖:Hassan OUAJBIR @ Pexels.com)
(圖:Hassan OUAJBIR @ Pexels.com)
「今次嘅比賽學識左照顧自己……我成日同自己講,要愛惜自己多啲,咁先有氣力向前走,原來自己可以成為最愛自己嘅人。」(李慧詩,2021)
東京奧運香港單車代表李慧詩(Sarah)今日(2021年8月8日)在女子爭先賽中勇奪銅牌,遠在香港的觀眾也不禁隔空為她喝采。賽後Sarah還沒喘定便接受香港傳媒訪問,其間不忘感謝教練、隊友與工作人員的沿路支持與陪伴,並表示這兩星期的比賽壓力不少,但興幸學會「照顧自己」,令自己有力氣可以向前走得更遠。
在傳統的教育中,不斷要求我們「犧牲小我,成全大我」,以達致更高的道德層面,成為一個圓滿的人。但是當我們越是放下這照顧自己的資格、責任和能力,越是把自己的優點、需要和想法拋諸腦後,這樣反而一步一步把自己推向自我否定的懸崖。最終受不住巨壓,僥倖時有人來扶,但這難以強求。要是在殘酷的功利社會中無人理會,只能算是閣下「能力不足」,跌倒以後,自然淘汰……如是者,不論是家庭、學校和社會,從來都不會教人「照顧自己」。
「照顧自己」往往被視為「自私自利」的近義詞,但現實卻剛好相反。正如Sarah所言,其實沒有人比自己更有資格、責任和能力去好好照顧自己。除了自己,沒有人更了解自己的需要。想吃、想喝、想哭、想笑、想發洩……這都是人之常情,都是具有生存優勢(Survival benefits)的生理反應或需求,幫助我們從順境逆境中撐過去,繼續默默走下去。我們總會聽過、經歷過,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餓,叫做「媽媽覺得你餓」。如果你明白這種媽媽賦予的「饑寒交逼」論,你就會明白,其實最清楚自己身心狀況的,莫過於自己。
誠然,有時候照顧自己所以困難,或許是因為習慣以他人的利益為先。有些人天性善良,總是把他人的利益置於首位。若有信仰加持,更以耶穌、德蘭修女、聖伊格那丟為模範,務求令自己每天愛主更深、與主日近。聖伊格那丟(St Ignatius of Antioch)曾寫下這樣的禱文:「聖善之主啊!求主教我們依主所應得的服事祢,使我們施與不計代價,奮鬥不顧創傷,勞苦不求休息,工作不望酬報,只知順從上主之旨意。」這段禱文曾經也是筆者的座右銘,感覺非常火熱,幫助自己成為忠心的信徒。直到後來得了情緒病,才重新學習在照顧他人之前,好好照顧自己。
記得當時有一位前輩提醒:「上帝給予你我召命,保證你我永生,但是沒有說過一定要做到你死呀!祂賜你生命,想你好好運用,其中一件事就是要好好愛惜生命。」這對我實在是當頭棒喝,我方明白,原來以眾生為己任的先決條件是好好了解自己、愛惜自己、照顧自己,我才可以走更遠的路。
筆者到現在還是一個基督徒,始終相信自己的生命可以為主所用。但不同的是,今天的我多了一份覺察:我要好好照顧自己,才可以實踐自己的理想,幫助他人。要是我們的善良讓我們遍體鱗傷,我們還怎樣能把夢想實現呢?
上述習慣照顧他人的心態,有時候令我們對自己的需要不敏銳,變相令照顧自己顯得不容易。你有試過自己選擇「想吃」甚麼嗎?還是慣了對別人說「無所謂」?你有試過明明自己很想一個人靜靜,卻為了朋伴的盛情而勉強自己出席聚會嗎?或者你有試過明明很生氣,卻為了「和氣」而硬把這口氣吞下去嗎?漸漸地,你可能會發現自己成了一個十分討人喜愛的人,因為在他人眼中,你的和藹讓人感覺很舒服、很可靠。不過,你有發現自己好像越來越難道出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想法嗎?若有,邀請你從今天開始,慢慢學習與自己和好,好好面對自己的一切。
照顧自己方法有很多,又因每個人有獨特的感受模式、需要和想法,世上沒有一本秘笈可以讓看官無師自通。但筆者相信照顧自己的第一件事,就是先理清自己和他人的想法。有時候我們因為習慣照顧他人太久了,所以對於自己和他人的想法都傻傻分不清。因此,照顧自己的首要條件是覺察自己的想法和他人的意願。覺察過後,你一樣可以認同以他人的意願為自己的想法,但不同的是,你知道那不是你的。久而久之,讓自己學習發掘、重視自己的想法。
如果他人的想法與自己的心願相背,那就要好好想想,這種矛盾令你有甚麼感受?從前習慣了欣然接受,但是箇中會否有不忿、憤怒、無奈、失望?能不能把這種感受坦然表達?這是個困難的任務,因為慣於照顧他人、顧全大局的人總是希望「以和為貴」。但是這正正墮入「犧牲自己」的無限輪迴之中。要記得:說出自己的感受不是要別人遷就你,而是讓他人明白你未表露的感受,讓彼此在溝通、了解中得以找到平衡點,這種關係才會持久,而且能達成更大的快樂。
最後但也許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要覺察自己的身心需要。時常為他人着想的你可能會常常為將來躊躇、為過去失落,然而也許今天是個良機讓自己重拾現在。正在看這篇文章的你餓了嗎?渴了嗎?睏了嗎?坐或站得舒服嗎?有事情讓你擔心嗎?有沒有想着誰?你快樂嗎?最近過得好嗎?一連串問題,值得我們慢慢地,隨着呼吸讓思潮升起,又讓呼吸重獲專注,隨一呼、一吸、一呼、一吸,專注自己的當下,關心自己此時、此刻的現況。有些人叫這方法做正念、靜觀、默觀或冥想,在此暫不贅其分別。只想你知道,從當下開始好好照顧自己吧!
願你平安自在,緊抱當下即現在。
願你快樂如初,憑愛與自己相擁。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