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在小說中,讀到了自己生命光影的變化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久前,我又重讀沙特的《嘔吐》,那是大學時代買的一本小說。
 存在主義是我大學時代的顯學,沙特是存在主義大師,讀他寫的小說固然是脫不了讀書人趕「知識時髦」的通病,但亦覺存在主義對人類處境的描述,與自己當時的生活況味頗為貼切。
 當時的我,與所處的社會、所唸的醫學、所出身的家庭,都相當疏離,亟思敲扣空無,以得到自己生命的回聲。也曾藉宣揚某些理想,參與某些行動,沈溺某些墮落,來克服所謂「本體的不安」。但事實上,並未潛心研讀過存在主義的經典(似乎也少有人這樣做),而只是捕風捉影。我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讀了這本沙特的《嘔吐》的。
 日前,從書架上拿出這本有點發黃的舊書,翻開扉頁,看到自己當年的簽名筆跡,一如盆景裡的松姿,有著雕琢的孤傲之氣,不覺莞爾。依稀的成長痕跡使我腦中也很自然地浮現殘留在記憶裡的,書中主角安東尼‧羅昆靖的形影。
 我還記得他是從遠地倦遊歸來,在某個不屬於他的城市裡,撰寫一個對我來說相當陌生的侯爵的傳記。他當然是獨居,搜集資料與寫作的工作,有時令他興奮,有時令他煩悶,煩悶的時候他就出去看看外邊的人,掉進一些沒頭沒尾的故事裡,然後去找一位酒店的老板娘,和她睡覺。第二天,又開始那有時令他興奮,有時令他沉悶的,不知何時終了的工作,然後又出去看看外邊的人,和酒店的老板娘睡覺……。
 這個人的形影還很清楚地留在我的腦海裡,而且也只記得這些。羅昆靖的印象之所以這麼鮮明,因為那有幾分類似我當時的生活寫照,我好似要抓住這個故事情節,做為自己生活的辯護。
 如今重讀《嘔吐》,忽然發現一個在記憶裡完全沒有印象的角色──和羅昆靖在圖書館常常碰面的「自修者」。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883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紅塵阡陌:王溢嘉的人生筆記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934會員
478內容數
分享個人生命中有趣、有意義的各種閱歷及所思所感,讓讀者在心靈的饗宴中,開闊自己的人生視野、豐富自己的精神樣貌,做個感性與理性齊備,兼顧理想與現實的現代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溢嘉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做這樣的思考與討論後,很快就會發現想要對先天和後天、天才或苦練一刀切,說什麼魯賓斯坦是天才的範例,而喬丹則是苦練的典型,不僅荒謬,而且是在將國文教學帶進死胡同,完全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於是,周遭此起彼落的吵雜聲似乎一下子被消音,我彷彿聽到敲門聲,然後聽到王榮德滿臉誠懇地對我說:「王溢嘉,我們想邀請你到頂樓跟我們一起唱聖歌……」彷彿在天花板上觀看的我,從他眼中,喔,不,還有從翁瑞亨、蔡茂堂、葉金川,還有我自己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熱情在不停閃爍。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少年的我」?也許,「他們」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只是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場景和心情下,浮現在我心中的不同少年樣貌。 在那個清晨,我忽然有一種新奇與驚喜的感覺,因為我發現,「少年的我」看似過去,其實「尚未完成」。
有位中學老師推薦她的學生讀《蟲洞書簡》,在見到我時說:「雖然是勵志書,但你寫的就是跟別人很不一樣!」不一樣?也許吧,不過我自己知道,那可能是因為我曾經非常虛無,呼吸太多「沒有未來,才是自由的基石」、「無所期待、無所依賴」的空氣,然後才能看到跟人家不一樣的「可以期待、可以依賴的自由的未來」的關係吧?
賴希的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儼然含有為雙親之死「贖罪」的悲願──如果不是他少年時代僵硬、壓抑的性觀念,又豈會家破人亡?他少年時代自以為是的「道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他的鼓吹性自由與性高潮,成了他用來包裹自己生命破碎傷口的藥方。鼓吹性高潮是否合道德,那要看它牽涉到的人與場域
說它是「矛盾意向療法」也許太過拗口,我更喜歡將它稱為「接納療法」,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的:「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我因為接納了我的失眠,不再排斥它、責怪它、否定它,想好好利用它,結果我就超越了它,很少再失眠。
在做這樣的思考與討論後,很快就會發現想要對先天和後天、天才或苦練一刀切,說什麼魯賓斯坦是天才的範例,而喬丹則是苦練的典型,不僅荒謬,而且是在將國文教學帶進死胡同,完全違背了教育的本意。
於是,周遭此起彼落的吵雜聲似乎一下子被消音,我彷彿聽到敲門聲,然後聽到王榮德滿臉誠懇地對我說:「王溢嘉,我們想邀請你到頂樓跟我們一起唱聖歌……」彷彿在天花板上觀看的我,從他眼中,喔,不,還有從翁瑞亨、蔡茂堂、葉金川,還有我自己的眼中,看到了同樣的熱情在不停閃爍。
那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少年的我」?也許,「他們」是「既非同一人,亦非另一人」,只是我在不同的人生階段、場景和心情下,浮現在我心中的不同少年樣貌。 在那個清晨,我忽然有一種新奇與驚喜的感覺,因為我發現,「少年的我」看似過去,其實「尚未完成」。
有位中學老師推薦她的學生讀《蟲洞書簡》,在見到我時說:「雖然是勵志書,但你寫的就是跟別人很不一樣!」不一樣?也許吧,不過我自己知道,那可能是因為我曾經非常虛無,呼吸太多「沒有未來,才是自由的基石」、「無所期待、無所依賴」的空氣,然後才能看到跟人家不一樣的「可以期待、可以依賴的自由的未來」的關係吧?
賴希的鼓吹性自由,歌頌性高潮,儼然含有為雙親之死「贖罪」的悲願──如果不是他少年時代僵硬、壓抑的性觀念,又豈會家破人亡?他少年時代自以為是的「道德」,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非常「不道德」的。他的鼓吹性自由與性高潮,成了他用來包裹自己生命破碎傷口的藥方。鼓吹性高潮是否合道德,那要看它牽涉到的人與場域
說它是「矛盾意向療法」也許太過拗口,我更喜歡將它稱為「接納療法」,就像心理學大師榮格所說的:「除非接納它,否則不能改變任何事;責怪不是解脫,而是壓抑。」我因為接納了我的失眠,不再排斥它、責怪它、否定它,想好好利用它,結果我就超越了它,很少再失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我最喜歡的了解自己的個案又來了!這次一樣是高中同學,他對於現況跟未來有點茫然,不太確定自己還有什麼可能,想用另一種方式更深入了解自己。 靈療做下去,我感覺他跟十年前一樣,充滿善意、愛、感恩、和平,他身上帶有太陽的能量,那是非常明亮、光輝,帶著暖熱的金黃色光芒,他能夠成為別人的光,只要他知道自己是誰。
Thumbnail
縱觀整部作品格局和社會性可能不夠,但作者無限的想像和敏感的心思,使文字有種他人學不來的獨特,清淡不失細膩。尤其他特別會說故事,不須駭人鬼怪,單用人性即可反映驚悚,絕望中又能留有一絲純凈,這大概是種天分吧。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讀著讀著,心必有所感,那是你反覆經歷生活之後,你知道的,這些話語就是你生命走過的路。 在前篇《為愛徬徨的勇氣》的閱讀筆記中,就提過日本哲學家兼作家岸見一郎。今次,我們終於要介紹他最有名的著作——《被討厭的勇氣》。有關於岸見一郎的背景,大家可以翻看上一篇的閱讀筆記,筆者在此就不再重複了。簡單來說,岸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個人生活哲學的文章,描述作者從小到大在家庭、宗教和社會中的感悟和轉變,表達了對於自在和獨立的追求。作者分享了從學校霸凌到軍中壓迫的經歷,以及對於人性看法的轉變,最後表達了在自在中找到的美好和意義。文章富有個人情感和思索,適合愛好心靈成長和獨立思考的讀者閱讀。
Thumbnail
鮮少看名人傳記的我,因為要更了解心理學家們借了歐文亞隆的《成為我自己》 原先從醫的歐文,後來因為對心理學有興趣,轉而走諮商,也寫了不少團體治療的工具書 寫著寫著,他發現他自己對小說很有興趣 於是轉了一個大彎,改為寫小說 我喜歡他最後給自己的註記 人生走這一遭,很喜歡,可以再來一次
因為我想要維持本來面目,不在服務業裡的阿諛奉承迷失自己,可偏偏我又喜歡這行業。雖然尚不需要掏心掏肝掏肺掏我自己,但是和光同塵之餘,我也想要也需要在書堆裡結構再重構自己,如果同佛教裡所謂回歸本心、本目,才能觀自在。
這篇小說,看了兩次,才稍微明白內容的各種隱喻意指什麼。  故事主人公,就讓我稱他為K吧。我想這與其說是小說,不如說是作者本人的親身經歷。 整篇故事有很棒的起承轉合,各種隱喻和意境的使用也都很合適,真的是首獎當之無愧。 故事一開始,就有提到「故鄉」,K國中畢業後就沒有回去故鄉了。 他吃
我最喜歡的了解自己的個案又來了!這次一樣是高中同學,他對於現況跟未來有點茫然,不太確定自己還有什麼可能,想用另一種方式更深入了解自己。 靈療做下去,我感覺他跟十年前一樣,充滿善意、愛、感恩、和平,他身上帶有太陽的能量,那是非常明亮、光輝,帶著暖熱的金黃色光芒,他能夠成為別人的光,只要他知道自己是誰。
Thumbnail
縱觀整部作品格局和社會性可能不夠,但作者無限的想像和敏感的心思,使文字有種他人學不來的獨特,清淡不失細膩。尤其他特別會說故事,不須駭人鬼怪,單用人性即可反映驚悚,絕望中又能留有一絲純凈,這大概是種天分吧。
Thumbnail
容我開門見山說一句,我對於這本書說不上喜歡,不過這書對我有特別意義。 仍記得我於多年前隨手翻閱,讀到盧梭描述自己遭遇眾叛親離的心情,坦率的揭露內心那股強烈的憤恨和孤獨感。雖然我當時對盧梭的著作、主張和經歷毫無認識(現時也不見得有多熟悉💁🏻‍♀️),不過當時陷入情緒谷底的我對於這一段非常感觸
Thumbnail
這幾天除了被家裡的人評價為「無用的廢人」專門讀「無用的書」因此陷入漫長的爭吵之外。我因為心靈被俗務所困,又回到《論語集註》的旅程中。 每每想起我這個讀者跟兩千年前的編者群間的落差,還有連文字本身可能都不是這樣的楷書,讀起書來不免覺得自己只是在閱讀自己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