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經驗分享--課本外的學習】控制狂學生,背後原來是有這樣的議題?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總要別人配合他的控制狂學生

我在偏鄉基金會擔任課後老師的這一年來,因為過往社工的身分,讓我不得不在短時間內認識七、八十位學生,因此遇過各種形形色色的孩子。
遇到行為特別有問題的孩子,就要將他們列入高關懷追蹤,定期的去關照他們的狀況與行為表現,今天要分享的,是一位國中的孩子,我們姑且稱他為小明。
小明平時在班上的人際關係不是太好,時常與自己班上的同學吵架,每一次吵架細探背後的原因,多半是因為小明覺得「對方冒犯到我了,我覺得很不舒服」。
冒犯的狀況有千百種,但大致上的循環模式是,小明喜歡管別人的事情,並且時常先以言語激怒同學,然後對方為了反擊就會對他罵髒話、或者拿手機手電筒照他,讓小明覺得自己被欺負。甚至還有一次,只不過是因為有一位同學在距離小明兩公尺遠的地方掃地時,將掃把舉的比較高,他便認為灰塵會落到他這邊來,因此開始斥責該同學。
當然還有各種數不清的狀況,比方說總是要其他人配合自己,只要稍微有點不舒服,就認為班上的同學都對不起他,所有的事情都要以自己為中心,只有自己是舒服的,才是最棒的結果。

該在意他人的年紀卻只在意自己

然而,儘管這樣可能會得罪許多同學,小明也在所不惜。
讓我在教他時,時常在思考,這個孩子到底怎麼了?
這樣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思考方式,怎麼不符合艾瑞克森的發展理論呢?這個青少年階段,不就是最在意「同儕」感受的嗎?此階段的孩子,不就應該是以「得到同儕的認可與支持」為最主要的學習課題,來完成「自我認同」的發展任務嗎?
怎麼這個孩子,一點也不在意他人?
會不會其實他心裡是在意的,只是用一種不一樣的方式表現?
還是他內心其實有更大的狀況,所以就算會被討厭,也要這樣子做?
我思考了這個問題很久,終於在某一天觀察自己的時候找到解答--原來是因為焦慮,所以才會變成了控制狂。

原來是因為焦慮而控制

疫情剛爆發的前幾天,我回到外公外婆家,那天剛好姨婆來作客,卻意外發現姨婆不太良好的衛生習慣,先是摳一摳自己的腳趾,然後再去打麻將。看到這種情況的我,竟突然然大聲地斥責了一聲:「姨婆去洗肥皂!」
除了很快的意識到自己不該用這種口吻說話,也立刻靜下心來觀察自己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怎麼會突然間這樣大聲斥責長輩?平常我也都會和姨婆開玩笑、聊天,今天的我是怎麼了?
在我意識到自己怎麼了以前,腦袋卻突然浮現那位學生,平時在教室中怒罵的臉龐,心裡想:我現在的樣子是不是和當下的他非常的像?我是因為焦慮、擔心外公外婆的健康狀況,所以才會這麼兇,那和該學生有什麼關係呢?
在意識到這個聯結時,就像茅塞頓開一樣,原來小明也是因為焦慮,所以才總是這麼用力的在指責著同學。

錯誤的表達方式才是問題

小明是擔心自己的界線被打破。
如果界線被打破,就可能會影響自我的健全性,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努力守護自我界線的孩子。對於他而言,維持清楚的自我界線,比起人際關係更為重要,所以他總是用一種不適當的方式,在維護自己的界線。
不過,維持界線的明確,本身並不是太大的問題,而是不適當的表達方式,讓他的人際關係產生很大的狀況
或許跟他的成長經驗有關、或許這樣做讓他感到安心、或許他認為和別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是舒服的,所以才讓他必須要如此用力地維持界線。但上述的幾種可能,也都只是我的推測,讓人感到可惜的是,因為現在已經不是社工,因此也無法詢問到詳細的原因。
偶爾我也會想:假如可以在之前察覺到這個議題,或許就可以更有效的去協助他吧?如果當時的我有發現這個深層的議題,也許會先從「如何適當表達自己」來介入吧?

透過覺察自己才同理學生

從這個工作經驗,讓我反思到--「覺察」真的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要能夠看見問題背後的深層原因,竟然是繞了一大圈以後,透過自我所得到的。
助人工作常常就是如此,永遠不會知道個案什麼時候會好,什麼時候會崩壞,高度的不確定性,是助人工作最挑戰的地方。
但就像我們的人生一樣,總是撲朔迷離的,在狀態好的時候跳高一點,在低潮的時候多充實、挖掘自己,才是我們唯一能做的。
因此,假如你身邊也有一位控制狂,不妨去探索他背後的擔心是什麼吧!
我是溫曉風,持續在撰寫「心理學與人生經驗」的專題中!
努力將U質好文分享給大家,請大家也不吝嗇地給予我一些回饋,讓我有更多的動力維持寫作!
如果你還心有餘力的話,也歡迎各位乾爹乾媽給我一杯咖啡的打賞,讓我在困難的疫情時代,可以靠著寫作多些生活費!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86會員
147內容數
覺得這個社會上有好多值得討論的議題,卻礙於文章發文無法即時討論的受限,而讓這個平台一直比較像是「我說你聽」的狀態。但是,其實比起單方面輸出,一直以來我更喜歡和別人討論想法,把自己當成一塊海綿,不斷吸收不同觀點以後,最後淬鍊成自身獨有的價值觀,我想這是創辦此處最大的意義,所以各位親愛的朋友們,請友善地留下寶貴的想法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溫曉風聊聊天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第一次走進紅舊磚塊堆砌而成的建築物中,靜僻的校園裡,偶爾傳來同學們對話的聲音,夾雜著一些笑聲迴盪在走廊。中空的庭園,給這個空間增添了一些擴大的舒適感,抬頭往上一看,就是藍天,連接了對外的對話空間,彷彿有什麼心事都可以傳達到宇宙中心。
時間總會輪回到你該去的那一年,緣分總會帶你到該認識的人身邊,人生一直在往前走,有時候不小心就丟了一個人,有時候不小心就被搞丟了,但還是只能一個人繼續向前,直到此刻才開始發現:「啊!終究會相遇!」 我在時間的旅行中,又回到了2016年。那一年我大一,修了一堂通識課,被老師強迫分組後和幾個完全不認識的…
所有的選擇,都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從來都沒有最好的選擇。 那是2019年的冬季,我一個人走在不冷的文山區街頭,想著我的未來方向。 剛落榜的我,雖然感到些微的難過,但似乎沒有持續太久。大抵上心底很清楚知道「自己還沒有想好為什麼要念研究所」,所以落榜對我來說,可能有著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在高中時期,曾經有一位朋友邀請我一同去參加辯論比賽,原本已經答應他的我,卻因為比賽前一個星期,剛好正忙著日本姊妹校,來學校交流的事情,身體已經負荷不了的情況下,只好在選擇在比賽前三天,臨時和同學說自己無法負荷,而詢問他是否能找其他人代替… 同學當下隨之而來的反應…
你看過最近剛完播的超夯職人劇「火神的眼淚」了嗎?裡頭除了探討消防員的日常工作辛勞以外,也加入了很多「台灣鯛」的酸民元素,想透過劇情去引起社會對於這種文化的探討與反思,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種基於自己的立場,去評斷他人工作好壞的社會現象。(以下沒有爆雷,請安心服用)
(這是一堂名為「旅行與書寫」課程中的學習紀錄,老師邀請了一位專業舞蹈者,要我們學習去探索與覺察自己的身體、與環境的互動歷程,以及在其中的感受) 拍打、撫摸、揉捏 以任何形式的樣子和身體互動 以任何形式的管道喚醒身體 身體會再以刺刺的、麻麻的感受 來回應主人的呼喊  --- 然後我們呼吸 把自己的…
 第一次走進紅舊磚塊堆砌而成的建築物中,靜僻的校園裡,偶爾傳來同學們對話的聲音,夾雜著一些笑聲迴盪在走廊。中空的庭園,給這個空間增添了一些擴大的舒適感,抬頭往上一看,就是藍天,連接了對外的對話空間,彷彿有什麼心事都可以傳達到宇宙中心。
時間總會輪回到你該去的那一年,緣分總會帶你到該認識的人身邊,人生一直在往前走,有時候不小心就丟了一個人,有時候不小心就被搞丟了,但還是只能一個人繼續向前,直到此刻才開始發現:「啊!終究會相遇!」 我在時間的旅行中,又回到了2016年。那一年我大一,修了一堂通識課,被老師強迫分組後和幾個完全不認識的…
所有的選擇,都可能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從來都沒有最好的選擇。 那是2019年的冬季,我一個人走在不冷的文山區街頭,想著我的未來方向。 剛落榜的我,雖然感到些微的難過,但似乎沒有持續太久。大抵上心底很清楚知道「自己還沒有想好為什麼要念研究所」,所以落榜對我來說,可能有著更多的選擇和可能性。
在高中時期,曾經有一位朋友邀請我一同去參加辯論比賽,原本已經答應他的我,卻因為比賽前一個星期,剛好正忙著日本姊妹校,來學校交流的事情,身體已經負荷不了的情況下,只好在選擇在比賽前三天,臨時和同學說自己無法負荷,而詢問他是否能找其他人代替… 同學當下隨之而來的反應…
你看過最近剛完播的超夯職人劇「火神的眼淚」了嗎?裡頭除了探討消防員的日常工作辛勞以外,也加入了很多「台灣鯛」的酸民元素,想透過劇情去引起社會對於這種文化的探討與反思,今天我們就要來聊聊,這種基於自己的立場,去評斷他人工作好壞的社會現象。(以下沒有爆雷,請安心服用)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兒子把他要給我吃的東西倒掉, 因為他說我只記得我沒給他吃的, 不記得他給我吃的, 是因為我想起來好幾年前的事情, 我現在記起來那個老師刪掉的東西是什麼, 他污衊我兒子用滾燙的紅糖水撥同學, 有哪一個白痴會把手伸進去煮滾的紅糖水, 然後潑向同學的臉? 難道我兒子不怕燙嗎? 誣
/說明補充:是 ChatGPT 寫的/ 在一個平凡的小鎮上,有一個名叫小明的男孩。他從小就顯得與眾不同,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出眾的才華,而是因為他的個性問題。他情緒波動大,容易因小事發脾氣,並且經常與人發生爭執。由於這些個性問題,小明在學校裡很難交到朋友,老師們也對他頗有微詞。 儘管如此,小明心
Thumbnail
小明是一位性格樂觀的年輕人,他總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有一天,他的好友小華來找他,看起來有些憂鬱。 小明關切地問:「小華,你怎麼了?看起來心情不太好。」 小華苦笑了一下,說:「我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感覺壓力好大,不知道該怎麼辦。」
Thumbnail
有一天,小明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一件令他極為生氣的事情:他的同事在會議上公開批評了他的工作,使得他感到受辱和憤怒。 回到辦公室,小明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心情十分惱火。他在桌上狠狠地敲打著鍵盤,嘴裡不停地咒罵著那個同事。
Thumbnail
「認知他人」是指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小明和小華是好朋友,他們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彼此非常了解。有一天,小明發現小華最近的情緒似乎有些低落,總是神情落寞,笑容少了很多。
Thumbnail
小明是一個大學生,他平時總是感覺自己在學業上表現平平,而且總是容易感到焦慮和壓力。在一次心理輔導中,輔導員開始引導小明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的反思。在心理輔導室裡,輔導員和小明進行著對話
班上有個過動加情障的學生,某一天他從早自修開始就不對了,同學提醒他,手不要伸進褲子內那動作很噁,他聽了生氣對女孩說威脅要揍她的話。 接著上我的國語課,整節課拿著一隻紅筆,拆開筆拿出筆芯折彎,我要求他跟上抄寫筆記,他就用那隻紅筆在筆記本上畫,書寫成草字飛舞,這在平時不曾出現這樣學習態度。 下課了同
Thumbnail
小麥可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因為他們侮辱了他尊敬的人。他的行為引起了學校的關注,並可能導致他被記過。他最終向同學道歉,並為他的行為負責。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
Thumbnail
兒子把他要給我吃的東西倒掉, 因為他說我只記得我沒給他吃的, 不記得他給我吃的, 是因為我想起來好幾年前的事情, 我現在記起來那個老師刪掉的東西是什麼, 他污衊我兒子用滾燙的紅糖水撥同學, 有哪一個白痴會把手伸進去煮滾的紅糖水, 然後潑向同學的臉? 難道我兒子不怕燙嗎? 誣
/說明補充:是 ChatGPT 寫的/ 在一個平凡的小鎮上,有一個名叫小明的男孩。他從小就顯得與眾不同,不是因為他有多麼出眾的才華,而是因為他的個性問題。他情緒波動大,容易因小事發脾氣,並且經常與人發生爭執。由於這些個性問題,小明在學校裡很難交到朋友,老師們也對他頗有微詞。 儘管如此,小明心
Thumbnail
小明是一位性格樂觀的年輕人,他總是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挑戰。有一天,他的好友小華來找他,看起來有些憂鬱。 小明關切地問:「小華,你怎麼了?看起來心情不太好。」 小華苦笑了一下,說:「我最近遇到了一些困難,感覺壓力好大,不知道該怎麼辦。」
Thumbnail
有一天,小明在上班的路上遇到了一件令他極為生氣的事情:他的同事在會議上公開批評了他的工作,使得他感到受辱和憤怒。 回到辦公室,小明無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心情十分惱火。他在桌上狠狠地敲打著鍵盤,嘴裡不停地咒罵著那個同事。
Thumbnail
「認知他人」是指理解他人的情感和需要。 小明和小華是好朋友,他們每天一起上學、放學,彼此非常了解。有一天,小明發現小華最近的情緒似乎有些低落,總是神情落寞,笑容少了很多。
Thumbnail
小明是一個大學生,他平時總是感覺自己在學業上表現平平,而且總是容易感到焦慮和壓力。在一次心理輔導中,輔導員開始引導小明進行自我認知和自我意識的反思。在心理輔導室裡,輔導員和小明進行著對話
班上有個過動加情障的學生,某一天他從早自修開始就不對了,同學提醒他,手不要伸進褲子內那動作很噁,他聽了生氣對女孩說威脅要揍她的話。 接著上我的國語課,整節課拿著一隻紅筆,拆開筆拿出筆芯折彎,我要求他跟上抄寫筆記,他就用那隻紅筆在筆記本上畫,書寫成草字飛舞,這在平時不曾出現這樣學習態度。 下課了同
Thumbnail
小麥可在學校與同學發生衝突,因為他們侮辱了他尊敬的人。他的行為引起了學校的關注,並可能導致他被記過。他最終向同學道歉,並為他的行為負責。
Thumbnail
最近,臺北市某高中情障生攻擊老師事件引發社會對情障生教育的反思。這篇文章探討了同儕學習如何能幫助情障生克服攻擊性問題。透過案例和心理學家的研究,給出了教師如何善用班級意見領袖的影響力、如何幫助班上的情障孩子的一些建議。並以作者自身經驗來分享如何處理情障生的問題。
Thumbnail
臺北市某高中發生特教生上課攻擊老師事件,事件引發社會關注。本文從心理學家的觀點,探討了早期幹預對治療潛在自閉症患者的效果、情緒障礙的攻擊性行為來自父母的遺傳等觀點,並提出了幫助孩子正確情緒控制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