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涂爾幹《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導言〉|摘要與反思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摘要

涂爾幹認為,我們可以去區分、排序不同宗教間的嚴謹性、複雜性,來判定哪一個宗教更有價值和地位,但若要了解「宗教」是什麼,就必須研究最原始的宗教,選擇研究最原始的宗教並非貶低其他宗教,相反的,原始宗教和一般宗教都展示著一樣的需求、扮演著同樣的角色,每一個宗教在它的形式上都饒富意義,選擇研究最原始的宗教僅僅是「研究方法」的原因,因為對於近期新成立的教派,除非去追溯它們在歷史上逐步形成的方式,否則就無法了解它們,於是,涂爾幹羅列了兩項關於如何辨別此一宗教為原始宗教的準則:1.出現在組織最簡單的社會中、2.不必借用以前宗教中的任何成分便可解釋這一宗教體系。

  • 作者:涂爾幹(Durkheim, Emile)
  • 譯者:芮傳明、趙學元
  • 出版社:桂冠
  • 出版年:1992年(原文出版於1912年)

為了再解釋為何挑選最原始宗教來研究,涂爾幹舉了「醫生看診」的例子做為類比加以說明,他說如果一個醫生在病人最一開始發病的時候,就有醫療介入,將有助於診斷的準確性,因為隨著時間的增長,會迫使許多隱晦的解釋介入,讓病者的感受產生混淆,導致無法回憶起影響發病的最初原因,回過頭來說,最原始宗教有一特性是,它已經簡單到不能再簡化,到了一切都簡化到必不可少的地步,簡化到若還少了那些要素就不構成宗教的地步,研究原始宗教的好處就在於有助於我們分解宗教的組成成分,如同有助於醫生做診斷治療一般,能夠精準的判定疾病的好發原因,也就是說,研究原始宗教能夠讓我們了解到構成宗教最核心的因素為何。
那要如何找到「最原始的宗教」呢?涂爾幹在本章節裡提到:「低等社會中個性的較少發展、群體的有限範圍、外界環境的同一性,都有助於將差別減少到最低限度(頁:5)」當一個社會中的個人風格與種族風格幾乎一致時,一切也就簡單了,因為不管是神話還是儀式都是少量且不斷重複的。而在《社會分工論》裡,涂爾幹提及社會從機械連帶到有機連帶轉變的概念。原始部落與鄉村部落因為生活的單一,使其社會內部產生高度的相似性,反之在城市與工業化的社會裡頭,因為職位、身份的明確劃分,進入到系統性分工的體系裡,每個人的差異性因而體現,如同有機體般,個別細胞都扮演著關鍵性的角色,缺一不可,如此可稱之這樣的連帶關係為有機連帶。因此涂爾幹認為,若要尋找最原始宗教,就必須從「低等社會」中尋找起,因為被考慮的社會越不複雜,其促成宗教儀式、活動的原因就越容易被察覺。
在過去,人們將許多神秘的事物、不可解釋的事物歸納為神聖,將日蝕、突然的降雨等,與一般正常情況相脫節的現象,認為是「非常特殊」的原因造成的,也就是所謂「超自然」現象,都歸功於祈禱儀式的作用,但涂爾幹認為,這僅僅是因為原始人類在當時還沒有能力發現其他更合理的解釋,於是,從儀式連結到產生效果的那一刻起,宗教思想就發現超自然觀念為它提供了特有的對象——信徒,如雷維爾(Réville)說的:「宗教,就是用人類心靈與神秘心靈紐帶相連的情操作為人類生活的制約,心靈承認神秘心靈對世界及心靈本身的主宰,心靈感到它自己與神秘心靈相通時,對神秘心靈心悅誠服。」
所以,選擇研究最原始的宗教,不只是為了要排除那些超自然現象的自然崇拜、精靈崇拜,去理解宗教在人類社會中「最純粹」的存在意義之外,也是使我們更理解人類的宗教本性,是能展示人性的一個基本和永久的面向,也就是說,去理解宗教活動在社會體系中的符碼意義,而非探究宗教對整體社會的影響,如圖騰的神聖性是由社會所加持,並由社會所解釋。涂爾幹說道:「實際上,沒有一個宗教是虛假的。一切宗教都在自己的方式上是真實的」。
隨著人和環境的不同,人們也會以不同的方式去思考信仰的意義以及儀式的舉行,若再納入地點、神廟、王朝、入侵等等,宗教就開始變得混淆不清且無法定義。借用科學的實證,涂爾幹說,既然宗教都屬於同一綱中的不同種,在研究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時,需要先把一般性關於宗教的種種概念擱在一旁,僅能用凡有宗教之處都能看到的一些特徵,來給宗教下定義,發現每一宗教的共同特徵,對於給宗教下定義是重要的,因為發現共同的標誌,並非僅是理解到對於標誌的文化觀察,深入一點的探究會發現,不同宗教間,共同的標誌更意味著「思想上」的雷同,儘管每個社會所表現出來的形式不盡相同,但其必然存在一些基本的禮儀心態。因此涂爾幹認為,宗教的主要內涵是建構社會的集體道德與規範,而道德與規範又以神聖的事物來表徵,於是乎宗教與社會是密不可分的,也就是社會性。

後記

Keesing 提到田野工作是對一社區及其生活方式從事長期的研究;謝國雄提到要了解資本主義在臺灣的進程,就必須探討臺灣社會如何經驗與理解工資;而涂爾幹則提及,空間表象取決於感官經驗材料的初級協調。對應到:「人類學的基本概念」主題,我認為人類學的基本概念是「認識空間,並且熟悉它」當我們進入到一個陌生場域時,需要先了解整體的空間配置與其中的人們如何互動,由此知曉這個空間(社會)所存在的運行規則。
某次到一家素食餐廳用餐時,隨意的和老闆娘聊起了吃素的淵源,簡單表明了對吃素的看法後,老闆娘說起了宗教和素食者的關聯性,直說是「前世的福報」,並要我好好珍惜與前世的緣分。過程中,我不斷回想起《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裡的內容,涂爾幹說在有機連帶的社會裡因為個體間異質性過高,而難以察覺其宗教的真正意義,因為擁有宗教信仰的人們經常將社會生活中一切脫離主流社會的案例,歸納為宗教性的結果,對於把宗教看作是人類活動中自然而然存在的人來說,一切宗教都具有啟迪意義,因為一切宗教都以自己的方式顯示了人性,不過卻沒有考量其他文化因素就做出回應,如 Keesing 在《人類學研究法》中提及的「民族本位的偏見」,亦即「從自己的文化眼光去看其他民族的生活方式」。
涂爾幹有拿掉文化的有色眼鏡去檢視原始宗教嗎?我認為涂爾幹在分析如何找出最原始宗教時,確實使用了較科學式的篩檢方法,但我不認同他將原始部落歸納為低等社會,那樣的說法顯現了一種高傲的態度,我覺得使用「簡單社會、原始社會」一詞會較為中性,因為族群或是社會若產生高、低之分的話,隨之而來的便是文化霸權,是一種居於統治者的傲視。

疑惑與反思

雖然在用詞上徵酌使用「較恰當」的詞語,對某些群體來說心靈會得到更多寬慰,但是不可能事事如意,可能顧慮到某一族群的同時便剝奪了另一族群的權益,且在論述的時候若處處皆中性,會不會使得論點本身變得薄弱無力而無法凸顯想強調的重點?
且,在涂爾幹(1858年-1917年)生活的世代裡,其文化背景本就是使用「低等社會」這樣的用詞,放到現在來看或許確實不太恰當,但在做文獻回顧亦或引述的時候,倒也不必要避諱,因為「語言」既然屬於一種象徵符號,那麼它象徵的其實就是那個世代的文化背景,保有這樣的語境,或許能讓我們快速理解當時代的脈絡。

我還想說

嗨,我是予晞,正在學習人類學、社會學,希望不會成為逃兵。夢想清單有很多,例如做一個數位遊牧,過上每一天都靠近海的日常。
〈Matters〉會分享較多對區塊鏈、虛擬貨幣的想法,同時參雜一些知識學習的雜記。敬請不吝指教與討論:

avatar-img
216會員
213內容數
關於影像的省思,也關於在生活裡浮沉的方舟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晞🌸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每個人處理記憶的方式都不同,每個人對於大地關心的領域也不盡相同,有的人特別容易念舊,有的人對於腳踏的這片土地有一份責任感。那座大山、這片大海,在這個島嶼上實屬一線之隔,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人類有如此輝煌的文明發展、一切便利,換來的是少數人的黯淡,我們失去的可能只是假日的風景,而那些「少數人」,犧牲的
不要做朋友圈裡最聰明的那個人,因為這代表著,在關鍵時刻將找不到一位可信賴的商討對象,同時也代表著是時候該更新一下交友圈了!而當生活剩下的都是等著我們去解決的圈套,夢想的河將會越流越長,永遠抵達不了終點。 唯有在足夠了解自己的情況下,才能避免走上偏執,並在了解自己的需求後,尋求最有利的幫助與學習。
「文化被販賣,人權被鎖進資料館,真相棄置角落」。在「文創產業」日趨發達的今天,文化被當成一件有利可圖的商品,文化變成有價碼的東西被陳列於架上觀賞,人流來來去去,民眾看到的卻是今日社會一再強調的「創造力」,而非歷史事實,人們口口聲聲說的文化,也不過是包裝過後的象徵經濟。
鍾梅英〈家鄉味〉心得感想 味道,可以將片刻保存得良好。家鄉味對於大家來說普遍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熟悉」,在那個稀鬆平常的日子裡,嚐一點安穩,對於作者來說,連最普通的豆腐干都可以是小巧玲瓏、越嚼越有味。 我們藉由食物、料理來記憶從前赤腳踩踏的農田,來回憶兒時家鄉的風情萬種,無非是因為長大後的現在,許多
擁有綜效的無形資產在現今的物聯網時代,結合大數據、運用雲端科技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屢屢創造出顛覆常規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每個人處理記憶的方式都不同,每個人對於大地關心的領域也不盡相同,有的人特別容易念舊,有的人對於腳踏的這片土地有一份責任感。那座大山、這片大海,在這個島嶼上實屬一線之隔,很多時候我們都忘了,人類有如此輝煌的文明發展、一切便利,換來的是少數人的黯淡,我們失去的可能只是假日的風景,而那些「少數人」,犧牲的
不要做朋友圈裡最聰明的那個人,因為這代表著,在關鍵時刻將找不到一位可信賴的商討對象,同時也代表著是時候該更新一下交友圈了!而當生活剩下的都是等著我們去解決的圈套,夢想的河將會越流越長,永遠抵達不了終點。 唯有在足夠了解自己的情況下,才能避免走上偏執,並在了解自己的需求後,尋求最有利的幫助與學習。
「文化被販賣,人權被鎖進資料館,真相棄置角落」。在「文創產業」日趨發達的今天,文化被當成一件有利可圖的商品,文化變成有價碼的東西被陳列於架上觀賞,人流來來去去,民眾看到的卻是今日社會一再強調的「創造力」,而非歷史事實,人們口口聲聲說的文化,也不過是包裝過後的象徵經濟。
鍾梅英〈家鄉味〉心得感想 味道,可以將片刻保存得良好。家鄉味對於大家來說普遍都有一個共通點就是「熟悉」,在那個稀鬆平常的日子裡,嚐一點安穩,對於作者來說,連最普通的豆腐干都可以是小巧玲瓏、越嚼越有味。 我們藉由食物、料理來記憶從前赤腳踩踏的農田,來回憶兒時家鄉的風情萬種,無非是因為長大後的現在,許多
擁有綜效的無形資產在現今的物聯網時代,結合大數據、運用雲端科技與人工智慧雙管齊下,屢屢創造出顛覆常規的應用,徹底改變了你我的生活。
我們不可能體驗每種人生,不可能看完每一部電影、讀過每一本書、走遍地球上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需要編輯眼前的選項,才不會被選擇拖累。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宗教的形成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角色,揭示宗教並非來自超自然力量,而是人類對生命的無常、死亡的恐懼與社會秩序需求的產物。文章分析宗教如何作為社會控制工具,規範行為、增強凝聚力,並協助人類理解未知的世界。最終,本文提出重新思考宗教的目的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探討宗教的形成及其在人類社會中的重要角色,揭示宗教並非來自超自然力量,而是人類對生命的無常、死亡的恐懼與社會秩序需求的產物。文章分析宗教如何作為社會控制工具,規範行為、增強凝聚力,並協助人類理解未知的世界。最終,本文提出重新思考宗教的目的及其對世界的影響。
Thumbnail
普遍存在的無意義感,是當代異化和疏離的症狀之一。許多病人前來尋求心理治療,並不是因為有任何確切的疾病,而是感覺生活失去意義。體貼的心理治療師通常的印象是:這些病人正在經驗的困擾,並不僅僅是導因於不愉快的童年經歷,也來自於文化的重大變遷所帶來的動盪。
Thumbnail
講到宗教你心中是否跳出迷信兩個字?其實宗教是非常科學的存在。宗教提供了三類問題的解答,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解釋關於死亡的種種疑問。
Thumbnail
宗教太有存在感,確實會浪費各種生命,即便是對於知道有神存在的超驗主義者來說,也是浪費。 因為神只經由給予帶來美好與豐碩,祂本身沒有創立宗教。
Thumbnail
把自己當作宗教 把自己當作宗教,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觀點。當我們思考宗教的本質,無論是哪一種宗教,它們都是人們心靈的寄託和精神的力量來源。宗教教導我們信仰、堅持、愛與慈悲,讓我們在面對困難時有力量去克服,並在迷茫時找到方向。那麼,若我們將這些力量轉移到自身,把自己當作宗教,又會產生怎樣的變化呢?
Thumbnail
結論說在開頭:不管是哪一種宗教體系,只要是打從內心深處贊同的,你是經由獨立思考、自主意識,並打從心裡認為自己的選擇是最適合自己的,那就足夠了。那麼你接受的修練體系就是適合你的,任何宗教都沒有高低貴賤以及上下階級之分。
Thumbnail
我從很小就進入到宗教中,或許是我想逃避當時困難的處境吧! 很多宗教都以家庭當包裝,缺少家庭溫暖、自信、肯定和支持的人就會被吸引,然後進入宗教過一個全新的生活,只要他一直沒有發現表裡不一的地方。 只要有名氣功勞,一定全是宗教的栽培功勞,一旦有了一些失敗失形象的事,那就一定是信徒個人的問題,而為了讓
既然我一直提早期教會是神學建構的一個重要時期(其實每個期都重要,因為神學至今仍在持續演化中),那麼難道初代信徒在神學造就上就比較厲害嗎?其實也沒有,或者說,歷世歷代,神學造就不清楚處的人絕對都還是佔大多數,而所謂搞清楚的,可能也只多一點點理解,離真實距離還很遠…… 是的,這才是實情,實際上「對神學
Thumbnail
在過去的民俗學或社會學研究中都將宗教當作是一個民族或一個社會精神層次的表現,進而歸納出屬於那個民族的基本特質。台灣社會也如同世界上其他多數社會一樣,是一個宗教信仰豐盛的社會,同時人們的日常生活也常為這些宗教信仰所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