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10/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理財規劃與幸福的關係

009 幸福的定義
廣義來說,幸福是一種心靈和情緒滿足的狀態。通常會具有以下幾種特徵: 感恩的心態,適當的運動,和諧的人際關係,足夠的休息和單純的生活方式。
換句話說,幸福這件事情不存在一個秘密能夠「規避人生中會經歷的高低起伏,閃躲面對失敗時的痛苦,消除徬徨時的不安」。
幸福的生活無可避免的會遭遇生活中的高低起伏,體驗失敗與挫折,面臨失去與恐懼,然後重新振作起來。幸福這件事情不存在秘密,而是許多的生活常識。
為了更深入了解幸福這個概念,Spidercaculator曾在Youtube上修讀哈佛正向心理學,並且學到了幸福其實和資訊(information)、解讀(interpretation)和轉變(transformation)有很大的關係。資訊雖然在客觀條件下決定人生的幸福,只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其實不難發現,有些人雖然擁有許多客觀條件下幸福的事實,然而卻認為自己不幸福。奇妙的是,生活中有些人缺乏客觀條件下幸福的事實,但是卻認為自己是幸福的。因此,相對於資訊對於幸福感的影響,解讀和轉變帶來的影響更深遠,而且可以透過學習變得更好。
當討論到解讀這個部分時,Tal Ben Shahar教授提到「問問題」這個能力非常重要,因為它會直接影響我們的認知,改變我們看事情的角度和下決策時的判斷。在課堂上,教授舉出過去在心理學的研究中,為了解決憂鬱症、焦慮症和其他心裡疾病所帶來的影響,許多學者花費相當多的時間研究這些疾病並且嘗試治癒病人的問題。但是長期下來,症狀改善的效果十分有限。因此,開始有其他學者從不同角度問問題。
他們問:「為什麼有些人即使遭遇了那麼多的不幸運事件後,仍然能夠活出幸福的人生而沒有心理健康的疾病?」並且開始研究幸福人們和普通大眾的差異,而這正是正向心理學發展的起源,並且讓越來越多人了解幸福人生有哪些共同的特質。這並不是說那些著重在心理疾病的研究不重要,而是我們應該培養自身問問題的能力並且從不同的觀點了解我們想達到的目標。
找到正確的問題比起找到問題的解答更重要,而這件事情需要不斷的練習和犯錯,才有辦法培養的能力。然而,在被動式學習的教育制度下,培育的學生特質往往卻是: 「入學時像是問號,畢業時像是句號」。如果想要改變這個現象,我們就要了解轉變這個部分。
在轉變這個部分上,正向心理學強調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具備高度自我效能感的人往往在轉變的部分表現會更好。自我效能感的定義是: 衡量個體本身對完成任務和達成目標能力的信念的程度或強度。乍看之下,自我效能感和自戀是相同的,然而這兩者卻存在本質上的差異。自戀是誇大式的自我感覺良好,原因來自於缺乏自信;而自我效能感是: 熱愛自己的目標、面對自己的處境、努力縮小差距、學習培養自信,強調的是務實。在追求自己熱愛的目標時,降低本身對自己的期望不會提升人生的幸福感(自我效能感),務實的面對現實並縮小差距才會。
在正向心理學的課程中,其實有提供許多的理論促進轉變。在這些理論中,Spidercaculator印象最深刻的是ABC理論。ABC理論中的A、B和C分別代表著: 情感(Affect)、行為(Behavior)和認知(Cognition) 。透過情感的渲染,行為的轉變和認知的調整,能夠大幅度的改變過往的生活習慣。舉例來說,克萊斯心目中的科系是地球科學系,然而很努力準備大學入學考試的克萊斯,最後沒有考上。
克萊斯積極的面對自己的處境、並套用ABC理論激勵自己。
  • 情感方面: 克萊斯允許自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Permission to be a human),縮短悲傷五階段(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沮喪、接受)的循環中並讓自己盡快回復理性思考中
  • 認知方面: 克萊斯知道失敗是短暫的而不是永久的(Temporarily not Permanently),而且相信透過更好的時間規劃與學習方式能夠達到自己理想中的目標
  • 行為方面: 克萊斯開始優化過去的讀書計畫,同時主動搜尋其他的管道學習這個領域的知識和技術
實際應用ABC理論到改變中,能夠提升克萊斯最後成功的機率。即使下一次仍然不成功,克萊斯也建立了一個正向的成長循環系統: 熱愛自己的目標、面對自己的處境、努力縮小差距、學習培養自信。長此以往,克萊斯的自我效能感會逐漸提高,在面對生活中的其他層面時,適應力也會比較好。

參考資料
  1. 塔爾·班夏哈 維基百科
  2. Youtube 哈佛正向心理學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