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3|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我們可能都不夠了解自己➤《個性》

「人生就是你所有抉擇的總和。」 ——卡繆,法國哲學家。
不論年紀如何增長,人們都時常迷失、懷疑自己的價值,卻不知道怎麼做能夠使自己更好,甚至連好的定義是什麼都不清楚。 最近的我也在這樣的漩渦裡,恰好閱讀這本書,得到了啟發。
這本書範圍很廣,每個人閱讀過後肯定都會有不同的重點和見解,以下是我整理出本書的3大重點:原生家庭不全然造就你?怎樣才能變得更好?以及這本書會適合怎樣的讀者閱讀。
原生家庭不全然造就「你」?
許多書籍與研究都記載成長環境對人的影響巨大的創傷極有可能扭轉性格特質。 這樣的結論是沒錯的,但書中提到,近十年人生中所發生重大事件的影響力,遠遠大於原商家庭帶給我們的。 藉由每一次選擇,我們的性格會因結果而浮動。而乍看我們自己做出的選擇,總是受旁人和環境局勢的影響。 例如原是內向的我,從事銷售工作,不得不在工作時變得外向,久而久之也改變了我的真實性格,讓我不再如以往怯懦。 我們更是受旁人影響之深,這也能解釋人們為何失戀會感到痛苦,因為在那段期間裡兩人的性格互相影響,對方已成為一部分的自己,分手等於遺失了那部份的自我。
怎樣才能變得更好?
「什麼叫瘋子?就是重複做同樣的事還期待出現不同的結果。」——愛因斯坦
要變好得先從改變開始,光有念頭而不改變,只是任由身體自動駕駛,屢屢導向同一個結果。 藉由明確的目標提示、改變平常的常態習慣,讓生活與以往稍稍有些不同,就能嘗試踏出舒適圈,至少能有能起化學反應的機會。 當然,生命的意義是自己賦予的,所謂的好,必須是由你定義。 例如有些人當志工,或許他人會覺得沒錢賺沒意義,但對於當事者而言則是得到付出與被需要的滿足感,有沒有意義,他人是無法評斷的。 若是你已滿意現在的生活,那也不必勉強自己改變。
這本書適合怎樣的讀者閱讀?
本書雖只有三百頁,但知識量豐厚,建議有閱讀習慣的讀者閱讀。 內容範圍很廣,作者從探索自我與原生家庭的關係、育兒教養、人際關係,甚至是飲食與睡眠都有相當不錯的見解。 雖然需要一些時間消化內容,但絕對值得!

我是Louna,好的原創文章需要您的支持!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記得訂閱按愛心留言。 想看更多關於簡單生活、閱讀、自我成長、憂鬱症、手寫字,或者是你想找一個樹洞聊聊天,歡迎來到我的IG@Na個樹洞。 若你想寫信給我,也非常歡迎! lounalee1997@gmail.com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