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都由共生,未分化的混沌開始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容貌和性格。從基因的組合,到誕生出來的各種特徵特質,我們形成了一個獨一無二的自己。
然而,誕生一開始,我們並未能認識這個自己,更多的時候,我們對於自己和他人的存在,是混淆一體的;對自己和別人的不同之處,是混沌不明的。所以,我們把主要照顧者,特別是孕育我們的母親,視為是自己的一體,我們不舒服,他就出現;我們餓了,他餵飽了我們;我們心理感受不佳,他安撫我們,給了我們慰藉溫暖。我們弄不清楚自己是誰,我們以為他就是我,我就是他。
一直到慢慢長大,我們開始用他的眼光和角度看自己。當他說我很壞,我就覺得自己是壞的;當他說我很乖,我就要自己乖乖的;當他說我惹他心煩,是一個麻煩精,我就覺得自己真的是個麻煩,讓他不喜歡、不開心了。
他怎麼看我、說我,我就怎麼看自己、說自己。為了不要和他撕裂分開,為了要和他永不分離,我們便讓自己順從他,依照他的情緒喜惡來決定我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這樣做就不會形成差異,而造成我和他之間的分裂。
這就是我們依戀主要照顧者(通常是媽媽)的過程,也是一種共生的狀態。因為情感和生活照顧的需要,我們害怕失去這一個重要的他人,在我們還無法透過自己的摸索及思考來認識自己是誰之前,我們用他的角度、用他的感覺及情緒、用他的觀點看法,來認識我這個人,也認識所存在的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東西。
若是我們在成長過程,始終沒有一刻,試著從自己的人生歷練及生活經驗進行摸索、覺察及自我理解,我們可能都沒有機會,可以離開主要照顧者的角度及眼光,重新認識自己,認識「我」這一個人。
我們在集體潛意識裡,都想要邁向自我整合(內外一致且完整)的個體化完成